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和微带反射阵列,馈源为角锥喇叭天线,微带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和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其中,多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横向排列成行,纵向排列成列;每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四周分布有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十字形振子单元的中心与其相邻的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中心具有相同的距离;该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分别为9GHz、13.58GHz、24GHz和30GHz,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9GHz和13.58GHz,双层矩形贴片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24GHz和30GH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
,特别涉及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
技术介绍
抛物面天线和阵列天线作为传统的星载天线受到广泛的应用。抛物面天线虽然增益高、工作频带宽,但是其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安装难、加工困难等缺点,尤其在高频时。阵列天线虽然体积小,扫描方式灵活且范围较大,但是其效率低、馈电网络复杂、传输损耗大、加载的有源器件价格昂贵。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述两种天线在雷达、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微带反射阵天线是将抛物面天线和阵列天线的若干优点进行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天线形式,它是由馈源和反射阵列组成,通过对阵中每个单元进行设计而使其将馈源辐射波的散射相位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经反射阵反射的场在阵列口面上形成想要的相位分布,从而辐射出设定的波束。比起上述两种高增益天线,微带反射阵天线具有如下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加工简单且成本低、效率较高、易实现波束扫描、易与载体共形等。这些优点使得反射阵天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微带反射阵天线的主要缺点是带宽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天线的要求越来越高,宽带和多频反射阵的研究越来越迫切,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现有的文献中,大多数的多频都局限于双频,对于三频段及以上的设计较少。在多频微带反射阵的设计中,常见的有单层和双层两种结构形式。单层结构是将不同频段的单元都置于同一层介质基片上的结构形式,这对单元的形式要求较高。双层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低频阵面置于高频阵面之上和高频阵面置于低频阵面之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微带反射阵天线难于实现四频段工作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对于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实现多频或者口径复用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和微带反射阵列,所述馈源为角锥喇叭天线,所述微带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和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其中,多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横向排列成行,纵向排列成列;每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四周分布有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所述十字形振子单元的中心与其相邻的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中心具有相同的距离;该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分别为9GHz、13.58GHz、24GHz和30GHz,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9GHz和13.58GHz,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24GHz和30GHz。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或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单元尺寸大小:首先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每个频率处微带反射阵列各个单元位置处所需补偿的相位值:其中,k0是真空中的传播常数,不同的频率对应的传播常数不同;(xi,yi)是第i个单元的中心坐标;di代表馈源相位中心与第i个单元之间的距离;为辐射波束方向;ΦR(xi,yi)就是第i个单元所需补偿的相位;在得到微带反射阵列各个位置处的单元所需补偿的相位值后,结合各个频率处的反射相位曲线,通过线性差值算法求出单元的尺寸大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包括:十字形振子、介质基片、金属地板;所述十字形振子附着在所述介质基片的表面,所述介质基片的下表面贴在所述金属地板上;所述十字形振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栅格周期p为13mm,介电常数为2.2,十字形振子在x方向和y方向的宽度w均为1mm,介质基片厚度h为1.5mm。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入射波为y极化时,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工作在9GHz,当入射波为x极化时,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工作在13.58GHz。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包括上层贴片、下层贴片,以及两层介质基片、金属地板;所述上层贴片附着在上层介质基片的上表面,所述下层贴片附着在下层介质基片的上表面,所述下层介质基片贴在所述金属地板上;所述矩形贴片由金属材料制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栅格周期q为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栅格周期的一半;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总厚度与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厚度相同;介电常数为2.2;上层贴片的边长为下层贴片边长的k倍。上述技术方案中,k的取值为0.65。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入射波为y极化时,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工作在24GHz;当入射波为x极化时,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工作在30GHz。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通过设置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和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并充分考虑不同频率单元之间的互耦影响,使得该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9GHz、13.58GHz、24GHz和30GHz四个频率处,从而使得反射阵列天线的口径得到了充分的复用;本专利技术的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具有良好的四频辐射性能,易于工程实现,其结构相对简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中的微带反射阵列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在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存在时十字形振子单元在9GHz处的反射相位曲线;图5为在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存在时十字形振子单元在13.58GHz处的反射相位曲线;图6为在十字形振子单元存在时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在24GHz处的反射相位曲线;图7为在十字形振子单元存在时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在30GHz处的反射相位曲线;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工作在9GHz时的辐射方向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工作在13.58GHz时的辐射方向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工作在24GHz时的辐射方向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工作在30GHz时的辐射方向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和微带反射阵列,所述馈源为角锥喇叭天线,所述微带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和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其中,多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横向排列成行,纵向排列成列;每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四周分布有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所述十字形振子单元的中心与其相邻的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中心具有相同的距离。该天线的工作频率分别为9GHz、13.58GHz、24GHz和30G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馈源和微带反射阵列,所述馈源为角锥喇叭天线,所述微带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和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其中,多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横向排列成行,纵向排列成列;每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的四周分布有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所述十字形振子单元的中心与其相邻的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中心具有相同的距离;该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分别为9GHz、13.58GHz、24GHz和30GHz,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9GHz和13.58GHz,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24GHz和30GHz。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馈源和微带反射阵列,所
述馈源为角锥喇叭天线,所述微带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层十字形振子单
元和双层矩形贴片单元;其中,
多个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横向排列成行,纵向排列成列;每个单层十字形振子
单元的四周分布有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所述十字形振子单元的中心与其相邻的
四个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中心具有相同的距离;该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工作频
率分别为9GHz、13.58GHz、24GHz和30GHz,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通过两个
相交的方向分别工作于9GHz和13.58GHz,所述双层矩形贴片单元通过两个相交的
方向分别工作于24GHz和30G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式
确定所述单层十字形振子单元或双层矩形贴片单元的单元尺寸大小:
首先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每个频率处微带反射阵列各个单元位置处所需补偿的相
位值:
其中,k0是真空中的传播常数,不同的频率对应的传播常数不同;(xi,yi)是第i
个单元的中心坐标;di代表馈源相位中心与第i个单元之间的距离;为辐射
波束方向;ΦR(xi,yi)就是第i个单元所需补偿的相位;
在得到微带反射阵列各个位置处的单元所需补偿的相位值后,结合各个频率处
的反射相位曲线,通过线性差值算法求出单元的尺寸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频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十字
形振子单元包括:十字形振子、介质基片、金属地板;所述十字形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飞,王宏建,易敏,陈雪,刘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