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遵义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6674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00:16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瓶罩和瓶缸,所述瓶罩密封可拆卸连接在瓶缸上方,所述瓶罩包括圆柱形瓶身以及与瓶身一体成型的弧顶,所述弧顶的中部设有进气管,瓶身上设有出气管;瓶缸的高度为瓶身高度的1/3~1/2,所述瓶缸底部连接有瓶托;瓶身设有内螺纹段,瓶缸上设有与内螺纹段啮合的外螺纹段;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可拆卸的微孔滤菌器;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管口上设有通过柔性件连接的圆台形闭合盖。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组合分体闭合式培养瓶,瓶罩与瓶缸为分体结构,瓶缸的大小即为管径大小,需要操作、实验记录拍照以及炼苗移栽时,将瓶罩与瓶缸分离即可,具有便于直视下操作、不宜损伤植物的根、茎、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织培养的植物再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
技术介绍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获得了能够开花结果的完整植株,证实了“细胞全能性”这一预言,从而造就了一项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义上又叫“立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是无性繁殖和种苗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也是细胞杂交、基因改良等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一个适宜的快速组织培养体系,不仅解决了其野生资源日渐枯竭的现实问题,也能为细胞杂交、转基因等生物技术遗传改良打下坚实基础。以兰科植物为例,正如Arditti和Emes在《MicropropagationofOrchids》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复印机和兰科组培技术的同时问世,使得世界从此不再一成不变”。植物受自身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野生资源已日渐枯竭,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生育周期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而降低了经济效益。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种苗,缩短培养周期,降低成本,成为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人工快速繁殖种苗是保护植物资源和解决产业化对种苗需求的有效途径。植物组织培养瓶为组织培养营造了一个无菌的环境,当前使用的组织瓶主要由瓶身、瓶盖或瓶塞组成,一方面,瓶身为一体成型,当加入培养基后培养基与瓶口距离较远,不利于操作,尤其是根系发达的植物;瓶内外空气流通差,当内外温差大时就造成瓶壁积水或水雾,不利于实验拍照记录,甚至增加污染率,另一方面,细小的瓶口在组培苗经炼苗移栽取苗时易损伤植物的根、茎、叶,进而影响植株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培养瓶,以解决一体成型的瓶身带来操作不变、实验记录不清晰以及移栽时容易损伤植物的缺陷。本方案中的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相互套接可拆卸的瓶罩和瓶缸,所述瓶罩包括圆柱形瓶身以及与瓶身一体成型的弧顶,所述弧顶的中部设有进气管,瓶身上且与弧顶的结合处的下部设有出气管;瓶缸的高度为瓶身高度的1/3~1/2,所述瓶身与瓶缸相对密封,所述瓶缸底部连接有瓶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兰科植物石斛、白及的组织培养总结,设计了一种组合分体闭合式培养瓶,瓶罩密封可拆卸连接在瓶缸上方,将瓶罩与瓶缸形成分体结构,瓶缸的大小即为管径大小,宽大的管径尤其适用于根系发达的植物,需要操作、实验记录拍照以及炼苗移栽时,将瓶罩与瓶缸分离即可。具有便于直视下操作、不宜损伤植物的根、茎、叶的优点,当瓶身与瓶缸套接闭合时,瓶罩与瓶缸形成植物生长相对的密封空间,瓶罩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通过与外界空气流通,能有效地解决培养瓶内外温差造成的瓶壁积水或水雾;同时通过瓶壁上的进气管向瓶内通入气体增加植物光合作用,有效解决当前植物组培瓶的缺陷,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器具保障,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进一步,所述瓶身设有内螺纹段,瓶缸上设有与内螺纹段啮合的外螺纹段,内螺纹段的上部设有耐高温的密封圈。瓶罩与瓶缸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具有安装和拆卸容易的特点,且内螺纹段上部设有的密封圈时培养瓶的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可拆卸的微孔滤菌器(微孔滤菌器为微孔滤膜过滤器,主要由不锈钢过滤系统、真空系统、机箱和电器等部分组成,结构合理、外形美观、表面光洁、易清洁、耐腐蚀、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药厂、医院等单位作为培养基、血液制品、药液等过滤细菌、微生物和微粒的设备),所述微孔滤菌器中微孔直径为0.22um。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微孔直径为0.22um的微孔滤菌器的滤菌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管口上设有通过柔性件连接的圆台形闭合盖。无须向培养瓶输入空气时,将微孔滤菌器取下,使用闭合盖将管口堵住,圆台形的闭合盖使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管径为0.5~1cm。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管径不宜过大,过大时培养瓶中空气流通过快,选择0.5~1cm的管径为适宜管径。进一步,所述弧顶上设有把手。把手的设置利于拿取,方便瓶罩的拆卸和安装。进一步,所述瓶罩材质为耐高温塑料。耐高温的设置可以直接对瓶罩进行高温杀菌,通过设置不透光和透光的瓶罩,以根据植物是否需要光照来选择合适的瓶罩。进一步,所述瓶缸的材质为透光的耐高温玻璃或塑料。耐高温的设置可以直接对瓶缸进行高温杀菌;透光的材质可保证植物得到充足的光照。进一步,所述瓶缸上设有容量刻度。在倾倒培养基时便于定量。进一步,为了缩短培养周期,促进植株生长,向培养瓶内通入二氧化碳,为了节省操作时间和减少培养成本,可以进行多个培养瓶的相互串联,所述第一个培养瓶的进气管连通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出气管连通第二个培养瓶的进气管,第二个培养瓶的出气管又连通第三个培养瓶的进气管……第n个培养瓶的出气管连通大气,形成一个可高通量培养的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瓶连续培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瓶罩1、微孔滤菌器2、瓶缸3、瓶托4、把手101、弧顶102、进气管103、闭合盖104、瓶身105、出气管106、容量刻度301、外螺纹段302。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相互套接可拆卸的瓶罩1和瓶缸3,瓶罩1包括圆柱形瓶身105以及与瓶身105一体成型的弧顶102,弧顶102的中部连接进气管103,瓶身105上且与弧顶102结合处的下部设有出气管106;瓶缸3的高度为瓶身105高度的1/3倍,所述瓶身105与瓶缸3相对密封,所述瓶缸3的底部连接有瓶托4,瓶身105的下部设有内螺纹段,内螺纹段的上部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气管103和出气管106上均设有微孔滤菌器2,微孔滤菌器2中微孔直径为0.22um;进气管103和出气管106的管口上还连接有圆台形闭合盖104;瓶罩1与瓶缸3相对密封;瓶缸3上设有与内螺纹段啮合的外螺纹段302,瓶缸3上设有容量刻度301。如图2所示:第一个培养瓶的进气管103连通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出气管106连通第二个培养瓶的进气管103,第二个培养瓶的出气管106又连通第三个培养瓶的进气管103……第n个培养瓶的出气管106连通外界,形成一个连续培养过程。瓶罩1的材质包括透光的耐高温塑料或者不透光的耐高温塑料两种,本实施例选用透光的耐高温塑料;瓶缸3的材质为透光的耐高温玻璃或塑料,本实施例选用透光的耐高温塑料。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瓶缸3的高度为瓶身105高度的1/2倍,瓶罩1的材质为不透光的耐高温塑料;瓶缸3的材质为透光的耐高温玻璃。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罩和瓶缸,所述瓶罩密封可拆卸连接在瓶缸上方,所述瓶罩包括圆柱形瓶身以及与瓶身一体成型的弧顶,所述弧顶的中部设有进气管,瓶身上设有出气管;瓶缸的高度为瓶身高度的1/3~1/2,所述瓶缸底部连接有瓶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罩和瓶缸,所述瓶罩密封可拆卸连接在瓶缸上方,所述瓶罩包括圆柱形瓶身以及与瓶身一体成型的弧顶,所述弧顶的中部设有进气管,瓶身上设有出气管;瓶缸的高度为瓶身高度的1/3~1/2,所述瓶缸底部连接有瓶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设有内螺纹段,瓶缸上设有与内螺纹段啮合的外螺纹段,内螺纹段的上部设有耐高温的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可拆卸的微孔滤菌器,所述微孔滤菌器中微孔直径为0.22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林沈访钱刚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