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6436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该方法包括:判断配电网络的各个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导致开关状态变化的合理性;计算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根据所述合理性和所述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来综合评价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效果。该系统包括:状态变化合理性判断单元、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计算单元以及效果评价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从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动作过程和动作结果两个角度来对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和全面地揭示馈线自动化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8日、申请号为201410708536.9、名称为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的优先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学
,特别涉及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技术介绍
馈线自动化(FA)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模式,如集中式主站模式,子站隔离主站恢复模式,智能分布就地控制模式,电流计数型就地控制模式,电压时间型就地控制模式等;对于一种处理模式,不同的供应商的处理策略也不尽相同,动作过程不同。传统上,对FA的动作结果评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检查最终结果是否与设定结果一致;2、检查动作过程是否与设定过程一致。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各种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但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故障处理的操作,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如在故障区没有被隔离前,不能进行非故障区的恢复操作,否则将导致故障范围的扩大,引起正常线路的供电安全。所以即使动作结果状态是正确的,也不能够保证动作过程上是安全的;2、仅能进行定性的判别,无法对馈线自动化系统对非故障区的恢复比例以及恢复速度等指标做出判断;3、在输入条件不具备或者信息不完备时,最终结果与设定结果往往不同,但不同处理方案为最终客户提供的帮助是不同的,传统方法无法体现这种差异性;4、故障处理结果,上述两种方法只能对供电恢复过程或供电恢复结果进行判断,对FA的动作结构的评价不够全面,故障处理的好坏不仅与供电区域恢复的大小相关而且与恢复的速度相关;5、故障处理过程中,可能的错误行为会导致检修区段带电或者故障范围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从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动作过程和动作结果两个角度来对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和全面地揭示馈线自动化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1:判断配电网络的各个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导致开关状态变化的合理性;S12:计算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S13:根据所述合理性和所述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来综合评价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效果。较佳地,所述步骤S11之前还包括:S14:根据是否有电对配电网络中的各个区段进行划分。较佳地,所述步骤S14进一步包括:S141:配电网络正常运行时,将带电的区段初始化为正常区段,将非带电的区段初始化为停电区段;S142: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时,将因出现故障而断电的区段设置为故障区段。,将因出现故障以外原因而断电的非故障区段设置为待恢复区段。较佳地,所述步骤S11具体为: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后馈线自动化处理前的正常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变为所述停电区段或所述故障区段或所述待恢复区段,则判断为不合理,否则为合理;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后馈线自动化处理前的故障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变为所述正常区段或所述待恢复区段,则判断为不合理,否则为合理;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后馈线自动化处理前的停电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变为所述正常区段或所述故障区段或所述待恢复区段,则判断为不合理,否则为合理。较佳地,所述步骤S12进一步为:计算单位时间内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较佳地,所述单位时间为3分钟或3分钟以内的某一确定单位时间。较佳地,所述步骤S12具体为:计算单位时间内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fsh=Psh/Pnm*100%;其中,Psh表示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被恢复供电的单位时间供电负荷,Pnm表示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前的单位时间供电负荷。较佳地,步骤S13进一步为: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为:Fsh=K×fsh;其中,K表示合理性,所有所述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都满足合理性时,K取值为1,否则K取值为-1;Fsh<0表示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存在不合理性,Fsh>0表示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合理,Fsh越大,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可靠性越高。较佳地,所述S13进一步为: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为:Fsh=K×(fsh+0.1)-|K|×0.1其中,K表示合理性,所有所述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都满足合理性时,K取值为1,否则K取值为-1;Fsh<0表示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存在不合理性,Fsh≥0表示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合理,Fsh越大,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可靠性越高。采用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加0.1的技术处理意义在于避免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为0时,掩盖了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系统,其包括:状态变化合理性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配电网络的各个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的状态变化的合理性;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效果评价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合理性和所述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来综合评价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从FA的动作过程与FA的动作结果两个角度来对FA处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更加方便、精确;(2)本专利技术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以单位时间来计算,不仅考虑了供电区域恢复的大小,还考虑了恢复的速度,评价结果更加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状态变化合理性判断单元,2-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计算单元,3-效果评价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包括以下步骤:S101:对配电网络中的各个区段进行状态定义,S102:判断配电网络的各个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导致开关状态变化的合理性;S103:计算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S104:根据合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1:判断配电网络的各个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导致开关状态变化的合理性;S12:计算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S13:根据所述合理性和所述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来综合评价所述馈线自动化处理的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8 CN 20141070853691.一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1:判断配电网络的各个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导致开关状态
变化的合理性;
S12:计算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
S13:根据所述合理性和所述故障处理负荷恢复率来综合评价所述馈线自
动化处理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1之前还包括:
S14:根据是否有电对配电网络中的各个区段进行划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4进一步包括:
S141:配电网络正常运行时,将带电的区段初始化为正常区段,将非带
电的区段初始化为停电区段;
S142: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时,将因出现故障而断电的区段设置为故障区
段,将因出现故障以外原因而断电的非故障区段设置为待恢复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1具体为: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后馈线自动化处理前的正常区段
在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变为所述停电区段或所述故障区段或所述待恢复区
段,则判断为不合理,否则为合理;
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后馈线自动化处理前的故障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
过程中变为所述正常区段或所述待恢复区段,则判断为不合理,否则为合理;
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后馈线自动化处理前的停电区段在馈线自动化处理
过程中变为所述正常区段或所述故障区段或所述待恢复区段,则判断为不合
理,否则为合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进一步为:计算单位时间内所述配电网络的故障处
理负荷恢复率。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凌万水朱红张明嵇文路朱红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上海金智晟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