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水结构以及该结构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以及改造方法,属于市政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车辆的得增多,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产生了温室效应,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资源,全球降雨量增多、降水量重新分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泥石流频发,洪水泛滥,城市内涝,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原来的排涝排洪系统难以满足气候变化带来的突发性大降雨量,常常会因排水不畅,引起洪水泛滥、导致交通不便、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非透水的路面,路面积水相对多,再加上不能及时排出,常常会引起路面积水升高,导致低层建筑居民家中的进水等不测事故,相反,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用水量在逐步的增加,现如今缺水,这些都直接导致原有的清洁水资源面临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雨水、中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迫在眉睫。为此,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宗旨是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环保型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r>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但是,对于很多已经建成的道路大多是不透水的,如果拆除重建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进行改造,使不透水的道路具备渗水的能力是目前市政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非透水路面排水不畅,雨水积聚,常常会导致交通不便、低层建筑居民家中的进水或发生不测事故等,甚至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以及改造方法,其目的是提高道路渗水速度和渗水总量,减少路面积水,防止道路积水不畅带来的灾害,提高地下水的涵养,降低改造成本,节约建设费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所述渗水结构包括周边开设有渗水孔的是多个渗水管,多个渗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渗水沟,多个渗水管的管口和渗水孔孔口设置有滤网,多个渗水管设置在道路夯土层的下方,渗水沟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渗水管口设置在管渗水沟底部,渗水沟自下而上回填有由大到小的石头或砂子,顶层设置有种植土以及绿化带或水泥砖,渗水沟与车行道路面边部相通,渗水沟入水口高度低于路边进水口高度,渗水沟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与雨水管道连通;优选的,所述渗水管为铸铁、硬质塑料、钢管或水泥管,小于10cm的渗水管一端为楔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路边进水口为缺口或格栅路沿石;优选的,所述渗水沟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透水砌块层、种植土层;优选的,所述渗水沟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砾石层或卵石层、级配碎石层、粗砂层、种植土层;优选的,所述渗水沟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或砾石层或者碎石层、级配石料层、土工布层、砂层、种植土层;优选的,所述渗水沟设置在路中绿化带下面时,渗水沟上面绿化带低于周边;优选的,所述渗水沟设置在人行道下面时,上表面水平铺设有格栅状水泥砖;优选的,所述溢流口与雨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蓄水井,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道路的改造方法,包括所述的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如下:(1)利用斜面钻孔设备,从人行道或中间绿化带一边或两边向道路中间钻孔,然后在道路夯土层的下方水平插入多根渗水管并在渗水管端口处设置渗水沟;或者在人行道或中间绿化带一边或两边分别开挖渗水沟,在沟底利用液压千斤顶依次向道路方向顶入多段渗水管;如果是直径小于10cm的渗水管,可将端部加工成楔形结构打入路面下方的土中并在渗水管端口处设置渗水沟;(2)在绿化带或人行道的渗水管端部的渗水沟内渗水管端部设置滤网,渗水沟内自下而上依次回填由大到小的石头或砂子;(3)在渗水沟周边设置溢流口,使溢流口与雨水管道之间连通,在两者之间设置蓄水井,确保渗水沟周边设置的溢流口高度高于雨水管道入口的高度;(4)使渗水沟与路边的缺口或格栅路沿石之间连通,如果渗水沟设置在绿化带上,顶层铺设种植土以及绿化带,如果渗水沟设置在人行道上,在渗水沟上水平设置格栅状水泥砖,格栅中回填砂子。本专利技术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开设渗水沟,并将渗水管端口设置在渗水沟底部,能够在不破坏道路、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可降低施工费用,节约成本;通过在渗水管端部设置渗水沟,能够存储一定的水量,降低路面的积水深度;通过在渗水管管口或渗水管周边渗水孔上设置滤网,可防止砂石等杂物进入管道中;通过在渗水沟中自下而上设置由大到小的石头或砂子,可在渗水沟上面形成绿化带或人行道,既不影响美观或走路,又可保证雨水的渗透,能够缓解车行道路和人行道路的漫水;通过在渗水沟上面设置溢流口,并使溢流口与原有的雨水管路连通,当渗水沟中雨水溢出时,客流到雨水管道中,能够防止雨水倒流至马路上;通过在溢流口与雨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蓄水井,能够将雨水中的一部分,存储在雨水井中,一方面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绿化带周围的土地湿润,另外,马路上或绿化带中的蓄水井中的井水在需要是可以从井中抽水浇灌绿化带或向马路上洒水,有效地利用雨水,减少使用饮用水,保持路边清洁,降低车辆过后空气中尘土飞扬的现象,增加“海绵城市”的吸水量;通过利用这种结构的渗水结构和施工方法,可缓解道路的漫水,防止道路积水不畅带来的灾害,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自然循环,提高道路的渗水速度和渗水总量,提高地下水的涵养,恢复环保生态,降低改造成本,节约建筑费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垂直剖面示意图。图2绿化带中渗水沟内的纵向剖面图。图3人行道中渗水沟内的纵向剖面图。图4人行道中渗水沟内的横向剖面图。图5渗水沟内渗水管的挤压施工示意图。标号说明:1:人行道、2:慢车道、3:快车道、11-渗水管、12-滤网、13-大石头、14-小石头、15-砂子、16-种植土、17-绿化带、18-溢流口、19-格栅状水泥砖、20-渗水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结构包括周边开设有渗水孔的是多个渗水管,多个渗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渗水沟,多个渗水管的管口和渗水孔孔口设置有滤网,多个渗水管设置在道路夯土层的下方,渗水沟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渗水管口设置在管渗水沟底部,渗水沟自下而上回填有由大到小的石头或砂子,顶层设置有种植土以及绿化带或水泥砖,渗水沟与车行道路面边部相通,渗水沟入水口高度低于路边进水口高度,渗水沟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与雨水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结构包括周边开设有渗水
孔的是多个渗水管,多个渗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渗水沟,多个渗水管的管口和渗水孔孔口设
置有滤网,多个渗水管设置在道路夯土层的下方,渗水沟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渗水管
口设置在管渗水沟底部,渗水沟自下而上回填有由大到小的石头或砂子,顶层设置有种植
土以及绿化带或水泥砖,渗水沟与车行道路面边部相通,渗水沟入水口高度低于路边进水
口高度,渗水沟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与雨水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为
铸铁、硬质塑料、钢管或水泥管,小于10cm的渗水管一端为楔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边进水
口为缺口或格栅路沿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沟中
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透水砌块层、种植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沟中
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砾石层或卵石层、级配碎石层、粗砂层、种植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沟中
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或砾石层或者碎石层、级配石料层、土工布层、砂层、种植土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纲,牛晓奇,刘玉,李泽月,张志静,胡素雅,程银书,祝黎阳,刘永斌,赵爱龙,任军,李海卫,徐达霄,李少华,赵天粒,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