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61475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采用树干注药即吊针注射的方法将抗黄栌枯萎病的药剂注射到黄栌植株树干内,依靠植物的蒸腾拉力使药物在植物体内传导,并完全被黄栌吸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对黄栌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显著降低,提高了黄栌的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业病害防治
,涉及一种林业植物的病原真菌的防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黄栌(CotinuscoggygriaScop.)又名红叶、黄道栌,漆树科黄栌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5m,秋季叶色经霜后艳红,是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尤其作为北京香山红叶景观的主体,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然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感染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Kleb.),北京、山东等地黄栌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现象,其中北京香山公园内黄栌枯萎病发病率高达46.2%,严重影响了香山的红叶景观。到目前,黄栌枯萎病已成为为害黄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了广泛关注。黄栌枯萎病是黄栌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为害轻者影响红叶景观,重者很快死亡造成毁灭性破坏。黄栌枯萎病的症状形式多样,与寄主种类、寄主抗性以及环境条件有关。感病叶片表现为2种萎蔫类型。黄色萎蔫型:在生长旺盛的夏季,感病叶片自叶缘起向内逐渐变黄扩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最终大部分叶片脱落;绿色萎蔫型: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失水萎蔫,自叶缘向里逐渐干缩并卷曲,初期绿色干枯,后期变焦枯,通常不脱落,叶柄皮下可见黄褐色病线。根、枝横切面的边材部分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的褐色条纹,剥皮后可见褐色病线,重病枝条皮下水渍状。目前,对黄栌枯萎病菌的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农业措施、物理方法等。由于病菌产生微菌核,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然没有其解决防治技术问题。如今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集中在选择无菌地栽培、种植抗病品种以及土壤熏蒸、土壤暴晒、土壤漫灌以及生物土壤消毒等栽培管理措施。但是,选择无菌地栽培的可操作性不高;在抗病育种方面,至今尚未出现较理想的抗病品种;另外,土壤熏蒸因需要很高的经济投资,只适用于高产值的林木,并且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壤曝晒和土壤漫灌只在部分地区适用。而在室内与野外的药效试验中,发现萎菌净、多菌灵以及碧护等药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病,但野外防效仅为22.4%~66.2%,防治效果均不是很理想。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来防控该病害。树干注药法是将药剂注入到深达树干木质部位置的施药方法,是非常理想的环境相容性的无公害施药技术。采用树干注药法,药剂被直接注入树体内,不与周围环境发生接触,避免对环境污染,具有施药量少、防效高、见效快、节水省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林木钻蛀性害虫和其他林木病害中。将树干注药法(又称吊针治疗法)应用到黄栌枯萎病的防治上是一个新的尝试,将为最终建立黄栌枯萎病综合防治体系,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有效、无环境化学药剂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对植物树干注射生防菌药剂的方法时将生防菌药剂注入到深达树干木质部位置,生防菌药剂直接注入树干内部,即避免了于环境接触,减少施药量,又利用生防菌高效防治植物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时针对现有黄栌植物的枯萎病防治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的生防菌药剂,可以有效防控黄栌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的黄栌发病率低,病情指数低,防治效果好,提高了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率;并且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解决了目前黄栌枯萎病化学农药、农业措施、物理方法防治难,黄栌枯萎病蔓延快,防治难,防治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生物防治现有技术空白的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包括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药剂。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优选为1:200-600;进一步有选为1:400;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溶解、分散均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优选为1:400-600,进一步优选为1:400。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有效成分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1000亿/克。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1.4亿/克,优选为≥1.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亿/克。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为1.4-6.7亿/克,优选为1.7-6.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6.7亿/克。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位置为黄栌树干基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优选为黄栌树干基部或树干1m处,进一步优选为黄栌树干1m处。特别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过程中,所述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剂量为1.5-6.0ml/cm(树干地径),优选为3-4mL/cm(树干地径);即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1.5-6.0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5cm,则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7.5-30.0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22.5-90.0ml。其中,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是对黄栌植株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3-4次,其中,每次注射的剂量为0.5-1.5ml/cm(树干地径),优选为1mL/cm(树干地径),即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黄栌植株的树干地经注射,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0.5-1.5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2.5-7.5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7.5-22.5ml。尤其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相邻两次注射处理之间间隔时间为12-17天,优选为15天。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优选为1:200-600;进一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药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药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
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
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
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
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溶解、分散均
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
4.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
病药剂,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
药剂的注射位置为黄栌树干基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
萎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崇娟田呈明梁英梅曹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