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6029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大棚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保温性和散热性不平衡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活动挂膜器和控制器,控制机构通过拉伸活动挂膜器上的绳索控制其上下移动;保温膜通过活动挂膜器自大棚底部拉伸到顶部构成密闭内膜空间,与双层骨架的外模空间一共构成两层保温膜结构,通过内部保温膜的升降,实现大棚保温性和散热性的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白天不易产生雾气,尤其是在夜间,保温效果比传统大棚能提高2-3℃,通过动态控制,节省人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装方法,安装简单且操作容易,具有极大地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大棚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大棚保温膜以其具有保温性和散热性的特点,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对于传统的单层骨架大棚,采用一层保温膜结构,由于一层膜的密封度差,导致保温效果差;且现有技术中的控制机构位于保温膜外部,通过卷帘器的上下拉伸控制外部的遮阴网膜进行保温。(2)对于新型的双层骨架大棚,虽然内外均设置有保温膜,保温效果好,但是白天的时候,光照充分,密封程度过高导致散热出现问题。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内层保温膜进行升降的控制机构,也没有用于双层骨架大棚散热降温的控制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保温膜控制机构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增设活动挂膜器和控制器,通过内部保温膜的升降,实现大棚保温性和散热性的平衡。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位于双层骨架内侧,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双层骨架顶部的控制器和位于双层骨架两侧的活动挂膜器,活动挂膜器紧贴双层骨架自下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活动挂膜器还与保温膜相固定;控制机构通过拉伸活动挂膜器上的绳索控制其上下移动;保温膜通过活动挂膜器自大棚底部拉伸到顶部构成密闭内膜空间,与双层骨架的外模空间一共构成两层保温膜结构。进一步地,活动挂膜器包括与双层骨架连接的活动部分、与控制器连接的中间部分和与保温膜连接的固定部分。进一步地,活动部分包括里板和外板,里板和外板通过螺栓夹持固定于双层骨架上。进一步地,中间部分设置有与绳索相配合的通孔。通孔大多采用阻力较小的圆孔。进一步地,与最顶部的活动挂膜器相配合的绳索上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的限位点。一般采用在绳索上结扣的方式实现限位作用。进一步地,固定部分通过挂钩直接与保温膜相连或者通过凹槽与保温膜相连。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电机和时间继电器。电机一般采用控制精度较高的步进电机。进一步地,时间继电器根据需求设定启动时间,白天退下保温膜,晚上拉上保温膜。通过时间继电器,实现了保温膜的自动升降,节省人力。所述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活动挂膜器活动部分的里板和外板放入双层骨架的凹槽内,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步骤二:将活动挂膜器活动部分、中间部分和固定部分组装成一体;步骤三:将活动挂膜器固定部分与保温膜裙边直接相连,或者将活动挂膜器固定部分先于凹槽相连,再间接通过凹槽与保温膜相连,自下向上每隔1-2m设置一个活动挂膜器;步骤四:将绳索依次穿过活动挂膜器中间部分的通孔,最后与顶部的控制器相连。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控制器启动后,折叠在大棚内侧底部的保温膜通过活动挂膜器的不断上拉展开形成密闭空间;控制器关闭后活动挂膜器不断下落并折叠于大棚内侧底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设置有活动挂膜器,通过活动挂膜器拉动保温膜的升降,实现大棚温度可控,白天不易产生雾气;在夜间,效果尤其明显,保温效果比传统大棚能提高2-3℃,此温度差可以节省大棚数吨燃料的成本;设置有时间继电器,通过动态控制,节省人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的安装方法,安装简单且操作容易,具有极大地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动挂膜器与保温膜连接图之一。图3是活动挂膜器与保温膜连接图之二。图4是活动挂膜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膜;2双层骨架;3活动挂膜器;31活动部分;311里板;312外板;313螺栓;32中间部分;321通孔;33固定部分;4绳索;5保温膜;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位于双层骨架2内侧,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双层骨架2顶部的控制器6和位于双层骨架2两侧的活动挂膜器3,活动挂膜器3紧贴双层骨架2自下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活动挂膜器3还与保温膜5相固定;控制机构通过拉伸活动挂膜器3上的绳索4控制其上下移动;保温膜5通过活动挂膜器3自大棚底部拉伸到顶部构成密闭内膜空间,与双层骨架2的外膜1空间一共构成两层保温膜5结构。活动挂膜器3包括与双层骨架2连接的活动部分31、与控制器6连接的中间部分32和与保温膜5连接的固定部分33。活动部分31包括里板311和外板312,里板311和外板312通过螺栓313夹持固定于双层骨架2上。中间部分32设置有与绳索4相配合的通孔321。通孔321大多采用阻力较小的圆孔。与最顶部的活动挂膜器3相配合的绳索4上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321的限位点。一般采用在绳索4上结扣的方式实现限位作用。固定部分33通过挂钩直接与保温膜5相连或者通过凹槽与保温膜5相连。控制器6包括电机和时间继电器。电机一般采用控制精度较高的步进电机。时间继电器根据需求设定启动时间,白天退下保温膜5,晚上拉上保温膜5。通过时间继电器,实现了保温膜5的自动升降,节省人力。所述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活动挂膜器3活动部分31的里板311和外板312放入双层骨架2的凹槽内,并通过螺栓313将其固定;步骤二:将活动挂膜器3活动部分31、中间部分32和固定部分33组装成一体;步骤三:将活动挂膜器3固定部分33与保温膜5裙边直接相连,或者将活动挂膜器3固定部分33先于凹槽相连,再间接通过凹槽与保温膜5相连,自下向上每隔1-2m设置一个活动挂膜器3;步骤四:将绳索4依次穿过活动挂膜器3中间部分32的通孔321,最后与顶部的控制器6相连。步骤四中的控制器6启动后,折叠在大棚内侧底部的保温膜5通过活动挂膜器3的不断上拉展开形成密闭空间;控制器6关闭后活动挂膜器3不断下落并折叠于大棚内侧底部。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活动挂膜器3与保温膜5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图2中是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通过将保温膜5提前设置成裙边状,让活动挂膜器3可以穿过裙边直接与保温膜5相连。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省材料,操作简易。但是拉动频繁,很容易对保温膜5造成永久性破损。图3是采用另外一种间接连接的方式,通过将活动挂膜器3和保温膜5之间增加凹槽,将保温膜5通过卡簧嵌入凹槽,活动挂膜器3直接与凹槽相连接,即实现了间接连接。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对于保温膜5损害少,控制机构的使用寿命长。但是由于增加了凹槽,从而增加了成本。本实施例的目的仅在于提供不同方法,以实现活动挂膜器3与保温膜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位于双层骨架(2)内侧,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双层骨架(2)顶部的控制器(6)和位于双层骨架(2)两侧的活动挂膜器(3),活动挂膜器(3)紧贴双层骨架(2)自下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活动挂膜器(3)还与保温膜(5)相固定;控制机构通过拉伸活动挂膜器(3)上的绳索(4)控制其上下移动;保温膜(5)通过活动挂膜器(3)自大棚底部拉伸到顶部构成密闭内膜空间,与双层骨架(2)的外膜(1)空间一共构成两层保温膜(5)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位于双层骨架(2)内侧,其特征在于:控制机
构包括位于双层骨架(2)顶部的控制器(6)和位于双层骨架(2)两侧的活动挂膜器(3),
活动挂膜器(3)紧贴双层骨架(2)自下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活动挂膜器(3)还与保温膜(5)
相固定;控制机构通过拉伸活动挂膜器(3)上的绳索(4)控制其上下移动;保温膜(5)通
过活动挂膜器(3)自大棚底部拉伸到顶部构成密闭内膜空间,与双层骨架(2)的外膜(1)
空间一共构成两层保温膜(5)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活动挂膜器(3)包括与
双层骨架(2)连接的活动部分(31)、与控制器(6)连接的中间部分(32)和与保温膜(5)
连接的固定部分(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活动部分(31)包括里板
(311)和外板(312),里板(311)和外板(312)通过螺栓(313)夹持固定于双层骨架(2)
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中间部分(32)设置有与
绳索(4)相配合的通孔(3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与最顶部的活动挂膜器(3)
相配合的绳索(4)上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321)的限位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棚保温膜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分(33)通过挂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永成生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