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及独立车轮技术

技术编号:1455966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及独立车轮。所述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车辆参数、轨道参数以及所期望的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2)给定初始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3)将步骤1)的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及步骤2)的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作为车轮踏面外形设计目标,根据钢轨外形、轨底坡、车轮踏面外形、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以及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反推出满足要求的车轮踏面外形;4)根据设计出的踏面外形计算轮轨接触应力;5)判断轮轨接触应力是否为最优,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调整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直到轮轨接触应力收敛于最小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出来的踏面外形具有动力学性能所需要的几何接触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及独立车轮,属于轨道车辆领域。
技术介绍
独立旋转车轮主要用于城市有轨电车及低地板车辆。独立旋转车轮将左右两个车轮解耦,使左右车轮可以独立绕车轴旋转,独立车轮不存在纵向蠕滑力。因此,采用独立车轮的车辆不会发生蛇行自激振动,大大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减少轮轨之间的磨耗和噪声。比起刚性车轮,独立旋转车轮的车轴不需要同轮对一起旋转,那么可以将刚性轮对的车轴做成U字型的形式,甚至取消形式上的车轴直接将轮子安装在构架两端。因此独立旋转车轮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其特殊的结构可应用于低地板轻轨车辆。由于低地板轻轨车辆具有乘客上下方便、无须建造高站台、线路造价低廉、运量大、速度高、能通过较小半径的曲线、能与城市环境良好融合的优点,低地板车辆更加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独立旋转车轮与钢轨之间不存在纵向蠕滑,其轮对横移引起的左右车轮轮径差不能形成回转力矩,独立车轮轮对与刚性车轮轮对的动态特性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因此其设计方法及设计目标也迥然不同。轮轨几何匹配特性对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以及轮轨磨耗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独立轮对轨道车辆,轮轨几何匹配特性(即左右车轮接触角差曲线)与轮对的重力复原刚度紧密相关,重力复原力是独立车轮直线运行及曲线导向所必须的。而轮轨接触点分布范围与到轮轨磨耗和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特性有关。匹配良好的轮轨应具有良好的几何接触特性,满足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曲线通过性以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及独立车轮,该设计方法快捷简便,设计出来的踏面外形具有动力学性能所需要的几何接触特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车辆轮对内侧距、滚动中心距、钢轨型面、轨底坡以及轨距,车辆直线运行对中性、曲线导向能力和磨耗指数与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2)给定初始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3)将步骤1)的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及步骤2)的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作为车轮踏面外形设计目标,根据钢轨外形、轨底坡、车轮踏面外形、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以及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推出满足要求的车轮踏面外形;4)根据设计出的踏面外形计算轮轨接触应力;5)判断轮轨接触应力是否为最优,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调整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直到轮轨接触应力收敛于最小值。传统的车轮踏面设计流程一般为:根据相关理论及经验形成车轮踏面外形,然后再通过动力学分析来验证车轮踏面性能,若达不到所需要的动力学性能就返回重新修改踏面外形,然后再校核,直到踏面外形能够满足车辆动力学的需要。这种根据设计师的经验反复调整、校核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以满足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参数为目标的踏面逆向设计方法。其技术难点关键在于建立钢轨外形、车轮踏面外形、左右车轮接触角差曲线以及接触点分布范围之间的泛函关系,通过函数关系式可以直接根据反映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左右车轮接触角差曲线以及接触点分布范围求解出车轮踏面外形。本专利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基于轮轨接触角差曲线和轮轨接触点分布的独立车轮踏面外形的逆向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与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轮轨接触疲劳直接相关的轮轨几何接触状态参数作为设计目标,兼顾轮轨接触应力,通过逆向过程来反推踏面外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种子设计方案,选择经过验证的几何匹配良好的钢轨外形和踏面外形作为种子钢轨外形和种子踏面外形,并给定种子钢轨外形和种子踏面外形以及基本轨道几何参数,通过轮轨几何接触分析求出钢轨外形和踏面外形之间的左右接触角差曲线,然后根据车辆的运行要求将接触角差曲线优化形成目标接触角差曲线,该曲线为使车辆直线运行时能够自动对中、顺利通过曲线,再修改轮轨接触点分布范围,使其尽量分布均匀,且当轮对在对中位置附近运动时,接触点位于钢轨轨顶的主接触区域;最后将优化后的接触角差曲线和轮轨接触分布函数作为设计目标函数,利用建立的轮轨几何约束模型来反推出接触区段的踏面外形,通过拼接原踏面曲线获得踏面整个外形,并根据需要调整轮缘厚度、踏面宽度、轮缘高度形成完整的满足目标接触角差曲线的车轮型面。作为一种具体的设计方案,分别建立描述踏面和钢轨外形的坐标系,踏面坐标系的横向与车轴相互平行,记作yw,垂向为垂直于轨道平面,记作Zw;钢轨坐标系的横向与轨道曲线径向相互平行,记作yr,垂向为垂直于轨道平面,记作Zr;定义接触角差曲线为Δθ(ys),ys为轮对相对于轨道的横移量,方向平行于车轴方向,向左横移为正,Δθ为轮径差,它是轮对横移量ys的函数,所求的踏面曲线为zw(yw),yw为踏面外形的横坐标,zw为踏面外形的纵坐标,它是横坐标的函数;给定的钢轨曲线为zr(yr),yr为钢轨外形的横坐标,zr为钢轨外形的垂向坐标,它是横坐标的函数;其中gw(yw)和gr(yr)分别为踏面外形的梯度和钢轨外形的梯度,他们分别是yw和yr分函数;根据车轮踏面外形、钢轨外形与左右车轮接触角差曲线之间的约束关系导出车轮型面外形设计的数学模型:当轮对的横移量为ys时,记轮对的侧滚角为左右轮轨接触面上的相互接触点分别为(ywl(ys),zwl(ys)),(yrl(ys),zrl(ys))和(ywr(ys),zwr(ys)),(yrr(ys),zrr(ys)),他们均是轮对横移量的ys函数;左右轮轨接触面上的相互接触点均是关于横移量ys的函数,其中左右轮轨接触面上的相互接触点的第一个下标表示接触点是在钢轨上还是踏面上,w表示在车轮踏面上,r表示在钢轨上,第二个下标表示左右,r表示右,l表示左(如ywl(ys)表示当轮对横移后轮轨接触点在踏面上的横坐标值,其他参数意义可类推);由此,得轮对侧滚角为:由于当车轮踏面与钢轨轨顶相接触时,车轮与钢轨在接触点相切,因此在轮轨接触点处踏面斜率和轨头斜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当轮对横移量为ys并滚动一个侧滚角后,在一个点发生轮轨接触,根据坐标变换关系可得轮轨接触点分别在踏面和钢轨上的横坐标之间的几何约束关系如下:当横移量增加后,为了满足目标左右接触角差曲线可得左右接触角差的变化与接触点在左右踏面上的纵坐标的关系如下:d[zrl(ys)]d[yrl(ys)]-d[zr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车辆轮对内侧距、滚动中心距、钢轨型面、轨底坡以及轨距,车辆直线运行对中性、曲线导向能力和磨耗指数与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2)给定初始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3)将步骤1)的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及步骤2)的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作为车轮踏面外形设计目标,根据钢轨外形、轨底坡、车轮踏面外形、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以及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推出满足要求的车轮踏面外形;4)根据设计出的踏面外形计算轮轨接触应力;5)判断轮轨接触应力是否为最优,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调整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直到轮轨接触应力收敛于最小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车辆轮对内侧距、滚动中心距、钢轨型面、轨底坡以及轨距,车辆直线运行对中
性、曲线导向能力和磨耗指数与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
2)给定初始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
3)将步骤1)的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及步骤2)的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作为车轮踏面外
形设计目标,根据钢轨外形、轨底坡、车轮踏面外形、左右轮接触角差曲线以及轮轨接触点
分布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推出满足要求的车轮踏面外形;
4)根据设计出的踏面外形计算轮轨接触应力;
5)判断轮轨接触应力是否为最优,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调整轮轨接触点分布区域,直
到轮轨接触应力收敛于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经过验证的几
何匹配良好的钢轨外形和踏面外形作为种子钢轨外形和种子踏面外形,并给定种子钢轨外
形和种子踏面外形以及基本轨道几何参数,通过轮轨几何接触分析求出钢轨外形和踏面外
形之间的左右接触角差曲线,然后根据车辆的运行要求将接触角差曲线优化形成目标接触
角差曲线,该曲线为使车辆直线运行时能够自动对中、顺利通过曲线,再修改轮轨接触点分
布范围,使其尽量分布均匀,且当轮对在对中位置附近运动时,接触点位于钢轨轨顶的主接
触区域;最后将优化后的接触角差曲线和轮轨接触分布函数作为设计目标函数,利用建立
的轮轨几何约束模型来反推出接触区段的踏面外形,通过拼接原踏面曲线获得踏面整个外
形,并根据需要调整轮缘厚度、踏面宽度、轮缘高度形成完整的满足目标接触角差曲线的车
轮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分别建立描述踏面和钢轨外形
的坐标系,踏面坐标系的横向与车轴相互平行,记作yw,垂向为垂直于轨道平面,记作Zw;钢
轨坐标系的横向与轨道曲线径向相互平行,记作yr,垂向为垂直于轨道平面,记作Zr;定义接
触角差曲线为Δθ(ys),ys为轮对相对于轨道的横移量,方向平行于车轴方向,向左横移为
正,Δθ为轮径差,它是轮对横移量ys的函数,所求的踏面曲线为zw(yw),yw为踏面外形的横
坐标,zw为踏面外形的纵坐标,它是横坐标的函数;给定的钢轨曲线为zr(yr),yr为钢轨外形
的横坐标,zr为钢轨外形的垂向坐标,它是横坐标的函数;其中gw(yw)和gr(yr)分别为踏面外
形的梯度和钢轨外形的梯度,他们分别是yw和yr分函数;
根据车轮踏面外形、钢轨外形与左右车轮接触角差曲线之间的约束关系导出车轮型面
外形设计的数学模型:
当轮对的横移量为ys时,记轮对的侧滚角为左右轮轨接触面上的相互接触点分
别为(ywl(ys),zwl(ys)),(yrl(ys),zrl(ys))和(ywr(ys),zwr(ys)),(yrr(ys),zrr(ys)),他们均是
轮对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喜红陶功安钟晓波罗彦云谢加辉贺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