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938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包括:旋翼轴,旋翼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尾桨,尾桨绕旋翼轴的轴线可转动;变矩盘,变矩盘沿旋翼轴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旋翼轴上以驱动尾桨变矩;电机,电机与旋翼轴相连以驱动旋翼轴转动;尾桨变矩操纵组件,尾桨变矩操纵组件与变矩盘相连以驱动变矩盘活动;舵机,舵机与尾桨变矩操纵组件相连以使尾桨变矩操纵组件驱动尾桨变矩。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通过在旋翼轴上设置尾桨变矩操纵组件,可以实现驱动尾桨变矩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可靠性高。该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各部件操作间隙更小、传力路径更可靠,运动连贯、传动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直升机的尾桨变矩机构,使用舵机驱动L型摇臂的另一端的球头轴承,从而实现驱动尾桨桨叶变矩盘沿着旋翼轴做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桨叶变矩。由于L型摇臂端部本身的运动轨迹是围绕L型转折点处为圆心的一段圆弧,若不使用球头轴承,则滑块在上下移动时,摇臂就会产生施加在旋翼轴径向的推力。然而,球头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由于摩擦产生运动间隙,从而影响桨叶变矩的操纵,而且由于球头轴承本身尺寸较小,当需要的操纵力比较大时,会出现强度不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该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的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操作简单,运动连贯、传动准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包括:旋翼轴,所述旋翼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尾桨,所述尾桨绕所述旋翼轴的轴线可转动;变矩盘,所述变矩盘沿所述旋翼轴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旋翼轴上以驱动所述尾桨变矩;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旋翼轴相连以驱动所述旋翼轴转动;尾桨变矩操纵组件,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与所述变矩盘相连以驱动所述变矩盘活动;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相连以使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驱动所述尾桨变矩。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通过在旋翼轴上设置尾桨变矩操纵组件,可以实现驱动尾桨变矩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可靠性高。该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各部件连接可靠、操作间隙更小、传力路径更可靠,运动连贯、传动准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旋翼轴套,所述旋翼轴套设在所述旋翼轴上且沿所述旋翼轴的轴向可移动,所述变矩盘设在所述旋翼轴套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包括:固定摇臂支架,所述固定摇臂支架设在所述电机上;固定摇臂,所述固定摇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摇臂支架相连;操纵摇臂,所述操纵摇臂与所述舵机相连以使所述舵机驱动所述操纵摇臂活动;变矩摇臂,所述变矩摇臂设在所述旋翼轴套上且所述变矩摇臂的中部与所述旋翼轴套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变矩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摇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变矩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操纵摇臂可枢转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矩摇臂套设在所述旋翼轴套上且所述变矩摇臂的相对两侧的中部分别与所述旋翼轴套可枢转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矩摇臂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变矩摇臂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矩盘上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变矩盘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分与所述尾桨可转动地相连以驱动所述尾桨变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尾桨分别设在所述旋翼轴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旋翼轴转动以带动所述尾桨绕所述旋翼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尾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驱动杆实现同步变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矩摇臂与所述旋翼轴套之间、所述变矩摇臂与所述固定摇臂之间、所述变矩摇臂与所述操纵摇臂之间、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尾桨之间分别通过轴承与螺栓的组合结构实现可枢转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矩盘与所述旋翼轴套一体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舵机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0: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10:旋翼轴;11:尾桨;12:桨毂;20:变矩盘;21:驱动杆;30:电机;40: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1:固定摇臂支架;42:固定摇臂;43:操纵摇臂;44:变矩摇臂;441:第一支杆;442:第二支杆;50:舵机;60:旋翼轴套;7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100包括旋翼轴10、变矩盘20、电机30、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和舵机50。具体而言,旋翼轴10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尾桨11,尾桨11绕旋翼轴10的轴线可转动,变矩盘20沿旋翼轴10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旋翼轴10上以驱动尾桨11变矩,电机30与旋翼轴10相连以驱动旋翼轴10转动,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与变矩盘20相连以驱动变矩盘20活动,舵机50与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相连以使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驱动尾桨11变矩。换言之,该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100主要由旋翼轴10、变矩盘20、电机30、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和舵机50组成。其中,旋翼轴10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旋翼轴10的下端与电机30相连,使得电机30驱动旋翼轴10转动,旋翼轴10的上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桨毂12,即桨毂12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旋翼轴10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设置,桨毂12可以随着旋翼轴10一起绕旋翼轴10的中心轴线转动,而桨毂12上设有尾桨11且尾桨11可以绕桨毂12的中心轴线可摆动。进一步地,旋翼轴10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变矩盘20,并且,该变矩盘20位于尾桨11的下方,而变矩盘20与电机30之间设有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该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可活动地设在旋翼轴10上且与舵机50相连,舵机50可以驱动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活动,然后尾桨变矩操纵组件40带动变矩盘20沿旋翼轴10的轴向上下移动,当变矩盘20向上活动时,驱动尾桨11进行变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下”等方位词只是为了便于描述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100的各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布置方位等,具体地,该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100应用在直升机上时可以布置在任意方向。由此,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翼轴,所述旋翼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尾桨,所述尾桨绕所述旋翼轴的轴线可转动;变矩盘,所述变矩盘沿所述旋翼轴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旋翼轴上以驱动所述尾桨变矩;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旋翼轴相连以驱动所述旋翼轴转动;尾桨变矩操纵组件,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与所述变矩盘相连以驱动所述变矩盘活动;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相连以使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驱动所述尾桨变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翼轴,所述旋翼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尾桨,所述尾桨绕所述旋翼轴的轴线可转
动;
变矩盘,所述变矩盘沿所述旋翼轴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旋翼轴上以驱动所述尾桨
变矩;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旋翼轴相连以驱动所述旋翼轴转动;
尾桨变矩操纵组件,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与所述变矩盘相连以驱动所述变矩盘活
动;
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相连以使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件驱动所述尾
桨变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翼轴套,所
述旋翼轴套设在所述旋翼轴上且沿所述旋翼轴的轴向可移动,所述变矩盘设在所述旋翼轴
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变矩操纵组
件包括:
固定摇臂支架,所述固定摇臂支架设在所述电机上;
固定摇臂,所述固定摇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摇臂支架相连;
操纵摇臂,所述操纵摇臂与所述舵机相连以使所述舵机驱动所述操纵摇臂活动;
变矩摇臂,所述变矩摇臂设在所述旋翼轴套上且所述变矩摇臂的中部与所述旋翼轴套
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变矩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摇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变矩
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操纵摇臂可枢转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尾桨变矩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摇臂套设在
所述旋翼轴套上且所述变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文张玉文姜辰王韵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