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5220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1:21
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应用方法,它为了解决超薄壁圆筒形件缩口时产生的起皱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包括模座、外壁支撑软模、内壁支撑软模、连杆、筒口支撑软模、定位器和缩口模,其中连杆的下端连接有刚芯,圆筒形件设置在模座的凹腔中,外壁支撑软模嵌入模座中,圆筒形件内装有内壁支撑软模,内壁支撑软模的外壁与圆筒形件的内壁贴合,定位器固定筒口支撑软模使其上端面与圆筒形件的筒口平齐,在圆筒形件的筒口上方设置有缩口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壁支撑软模和内壁支撑软模的共同夹持作用,避免了缩口后的圆筒形件产生纵向失稳起皱和横向失稳起皱缺陷。

Necking device of ultrathin wall cylinder part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cking device of a thin wall cylinder part and an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cking device of a cylindrical part and an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of ultra thin wall cylinder necking device comprises a mold seat, soft moul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 wall supporting soft mould, connecting rod, cylinder and supporting soft mould, positioner and necking die, wherein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rigid core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cavity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support seat, soft mode embedded in the die seat, the cylinder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ing soft mould, soft mold wal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 cylinder attach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xed cylinder mouth, positioner supporting soft mode to make the end face and the cylinder cylinder opening flush at the top of the cylinder shape cylinder port is provided with a necking di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mon clamping effect of the support of the soft mold and the soft mold of the inner wall supporting by the outer wall, and the longitudinal buckling instability and the transverse instability wrinkling defect of the cylindrical part after the necking is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应用方法,具体涉及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超薄壁圆筒形件通常是指筒径与筒壁厚度之比大于100的圆筒形件,这类零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如燃料输送系统管路、发动机壳体结构等。缩口是将预先拉深成形的半封闭圆筒形件经过缩口模具将其口部直径缩小到一定尺寸的成形工序。缩口成形时筒口变形区和筒壁传力区主要受两向压应力作用,其中环向压应力使圆筒形件的直径缩小,轴向压应力使变形区由筒口向筒壁移动。当圆筒形件的缩口力较大时,在较大的环向压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沿筒口的纵向失稳起皱,而在较大的轴向压应力下筒壁刚性不足时产生横向失稳起皱,这两种起皱是缩口工序的主要成形缺陷。缩口的变形程度用缩口比k=D/d表示(D是缩口前直径,d时缩口后直径),最大的缩口程度可以用极限缩口比表示,由于受到起皱失稳条件的限制,圆筒形件筒壁越薄,抗失稳起皱能力就越差,筒壁越厚则相反。因此,对于超薄壁圆筒形件缩口时,筒口和筒壁极易发生起皱失稳,皱纹无法消除导致缩口失败。针对超薄壁圆筒形件缩口,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以下方法:1、多道次缩口:专利CN101954418A和专利CN104942162A中采用多道次缩口方法,合理的分配每道次缩口比并设计多道次缩口模具结构,最后达到总的缩口量;多道次缩口时容易造成渐变区圆角部位鼓起,渐变区不光滑等现象,降低圆筒形件缩口质量;同时,多道次缩口增加了生产周期,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多套模具导致生产成本增加。2、旋压缩口:专利CN103143634A提出了一种旋压缩口机,该旋压缩口机精度高,产品质量好,工作效率高;但是旋压缩口壁厚不均匀,旋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表面隆起,对于薄壁圆筒形件径向压应力过大时,容易引起变形区横向失稳起皱。3、热缩口:对于难变形金属或厚壁筒形件可以采用专利CN203227749U介绍的热缩口方法,但是热缩口壁厚增加明显,而且不适合薄壁筒形件缩口,因为材料加热后屈服强度明显下降,受压应力后更加容易产生起皱失稳。4、模芯缩口:2014年贾宝勤在《桶形件缩口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中介绍了一种采用内支撑(模芯)模具结构的缩口装置,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起皱缺陷,但是传统的模芯都是用金属材料制造,加工周期长并且要考虑加工精度,生产过程中逐渐磨损降低了模芯表面质量,划伤后的模芯会影响圆筒形件内表面,并且成形结束后取出模芯困难。2002年叶凯在《薄壁工件缩口模的设计》中介绍一种在圆筒中充入气体或者液体增加圆筒形件未变形区刚度的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具有良好的密封系统,这样会增大制造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超薄壁圆筒形件缩口时产生的起皱缺陷,特别是缩口比过大时极易产生失稳起皱的问题,而提供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包括模座、外壁支撑软模、内壁支撑软模、连杆、筒口支撑软模、定位器和缩口模,其中连杆的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刚芯,连杆的杆体设有外螺纹,模座为内凹半腔式结构,圆筒形件设置在模座的凹腔中,在模座的腔壁上开有环形槽,纵截面为“T”形的外壁支撑软模嵌入模座的环形槽中,在外壁支撑软模的中心开有与圆筒形件外径大小相同的圆孔,圆筒形件内装有由多个楔形的瓣状大块体组成的内壁支撑软模,刚芯嵌入内壁支撑软模的中部,内壁支撑软模的外壁与圆筒形件的内壁贴合,定位器通过内螺纹固定在连杆上,定位器与刚芯的上端面之间夹有由多个瓣状小块体组成的筒口支撑软模,筒口支撑软模的上端面与圆筒形件的筒口平齐,缩口模开有的缩口腔扣合在圆筒形件的上端。本专利技术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包括模座、外壁支撑软模、内壁支撑软模、连杆、定位圆盘和缩口模,其中连杆的杆体设有外螺纹,模座为内凹半腔式结构,圆筒形件设置在模座的凹腔中,在模座的腔壁上开有环形槽,纵截面为“T”形的外壁支撑软模嵌入模座的环形槽中,外壁支撑软模为中空结构,在外壁支撑软模的中心开有与圆筒形件外径大小相同的圆孔,圆筒形件内装有内壁支撑软模,内壁支撑软模内部为中空结构,内壁支撑软模的外壁与圆筒形件的内壁贴合,定位圆盘通过内螺纹固定在连杆上,定位圆盘压在内壁支撑软模的上表面,内壁支撑软模的上端面与圆筒形件的筒口平齐,缩口模开有的缩口腔扣合在圆筒形件的上端,其中外壁支撑软模和内壁支撑软模的中空结构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本专利技术模座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模座半腔的形状和尺寸与圆筒形件底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缩口模和连杆固定在压力机的上滑块和下滑块上。本专利技术应用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进行缩口的方法按下列步骤实现:一、将圆筒形件放入模座的凹腔中,在外壁支撑软模、内壁支撑软模、筒口支撑软模与圆筒形件的接触面上涂抹润滑油,外壁支撑软模嵌入模座中,然后在圆筒形件中放入内壁支撑软模;二、压力机的上滑块带动连杆向下移动,在连杆上设置筒口支撑软模和定位器,保证筒口支撑软模完全进入圆筒形件口部,筒口支撑软模的上表面与圆筒形件的筒口端面齐平,连杆下端连接的圆锥形刚芯使内部支撑软模的外表面完全贴合圆筒形件的内壁;三、压力机的下滑块带动缩口模向下移动,缩口模的腔口部逐渐与圆筒形件的上口部接触,同时压缩外壁支撑软模,此时圆筒形件的筒壁受到外壁支撑软模和内壁支撑软模的共同夹持作用,圆筒形件的筒口部逐渐完成缩口;四、向上抬起连杆拔出筒口支撑软模,然后抬起缩口模去除外壁支撑软模和内壁支撑软模,得到缩口后的超薄壁圆筒形件。本专利技术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含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比,使缩口比达到2.5,避免了纵向失稳起皱和横向失稳起皱缺陷。缩口过程中筒口支撑软模以及内、外壁支撑软模同时被压缩,使缩口区及筒壁同时受软模支撑力作用,避免了环向压应力过大导致的筒口纵向起皱和轴向压应力过大导致的筒壁横向起皱,提高成品率。2、本专利技术明显降低缩口的生产成本。采用软模代替刚性模芯制造成本低,对不同尺寸规格的薄壁圆筒形件只需更换软模即可,可以节省大量刚模加工费用,无表面磨损和划伤问题。3、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固体软模不需要密封,操作过程简单易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超薄壁圆筒形件缩口过程产生的纵向起皱和横向起皱两种起皱缺陷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述的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包括模座(1)、外壁支撑软模(3)、内壁支撑软模(8)、连杆(4‑1)、筒口支撑软模(5)、定位器(6)和缩口模(7),其中连杆(4‑1)的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刚芯(4‑2),连杆(4‑1)的杆体设有外螺纹,模座(1)为内凹半腔式结构,圆筒形件(2)设置在模座(1)的凹腔中,在模座(1)的腔壁上开有环形槽(1‑1),纵截面为“T”形的外壁支撑软模(3)嵌入模座(1)的环形槽(1‑1)中,在外壁支撑软模(3)的中心开有与圆筒形件(2)外径大小相同的圆孔,圆筒形件(2)内装有由多个楔形的瓣状大块体组成的内壁支撑软模(8),刚芯(4‑2)嵌入内壁支撑软模(8)的中部,内壁支撑软模(8)的外壁与圆筒形件(2)的内壁贴合,定位器(6)通过内螺纹固定在连杆(4‑1)上,定位器(6)与刚芯(4‑2)的上端面之间夹有由多个瓣状小块体组成的筒口支撑软模(5),筒口支撑软模(5)的上端面与圆筒形件(2)的筒口平齐,缩口模(7)开有的缩口腔扣合在圆筒形件(2)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包括模座
(1)、外壁支撑软模(3)、内壁支撑软模(8)、连杆(4-1)、筒口支撑软模(5)、定位器
(6)和缩口模(7),其中连杆(4-1)的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刚芯(4-2),连杆(4-1)的杆
体设有外螺纹,模座(1)为内凹半腔式结构,圆筒形件(2)设置在模座(1)的凹腔中,
在模座(1)的腔壁上开有环形槽(1-1),纵截面为“T”形的外壁支撑软模(3)嵌入模座(1)
的环形槽(1-1)中,在外壁支撑软模(3)的中心开有与圆筒形件(2)外径大小相同的圆
孔,圆筒形件(2)内装有由多个楔形的瓣状大块体组成的内壁支撑软模(8),刚芯(4-2)
嵌入内壁支撑软模(8)的中部,内壁支撑软模(8)的外壁与圆筒形件(2)的内壁贴合,
定位器(6)通过内螺纹固定在连杆(4-1)上,定位器(6)与刚芯(4-2)的上端面之间夹
有由多个瓣状小块体组成的筒口支撑软模(5),筒口支撑软模(5)的上端面与圆筒形件(2)
的筒口平齐,缩口模(7)开有的缩口腔扣合在圆筒形件(2)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口支撑软
模(5)、内壁支撑软模(8)和外壁支撑软模(3)为绝缘树脂、聚氨酯、软橡胶、聚丙烯
或硅胶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筒口支撑软模(5)
的外侧直壁高度(h)不小于圆筒形件(2)缩口后的口部直壁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器(6)为圆
盘状,在圆盘的中心开有带有内螺纹的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器(6)为楔
形螺母,每个瓣状小块体的内侧壁带有斜角形成与楔形螺母配合的楔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内壁支撑软模
(8)的瓣状大块体的横截面为扇形。
7.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超薄壁圆筒形件的缩口装置包括模座
(1)、外壁支撑软模(3)、内壁支撑软模(5)、连杆(4-1)、定位圆盘(6)和缩口模(7),
其中连杆(4-1)的杆体设有外螺纹,模座(1)为内凹半腔式结构,圆筒形件(2)设置在
模座(1)的凹腔中,在模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徐永超苑世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