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5192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其通过将带钢设为五段进行冷却,其中第一段是冷却长度为HL1的头部,第一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度T1,第二段是冷却长度为HL2的头部缓冲区,第二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2,第三段是冷却长度为ML的中部,第三段的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第四段是冷却长度为TT1的尾部缓冲区,第四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3,第五段是冷却长度为TT2的尾部,第五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冷却温度T4。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系统。上述控制方法及系统可以有效的消除带钢头尾与中部的性能差异。

Laminar cooling U typ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hot rolled stri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rol method for U hot strip laminar cooling, the strip is designed as five sections for cooling,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length of the HL1 cooling head, cooling temperature of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head cooling temperature of T1,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head of the buffer length of HL2 cooling, cooling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head temperature buffer zone cooling temperature of T2,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length of the ML central cooling, cooling temperature third for coiling temperature CT, fourth is the length of the tail buffer TT1 cooling, cooling temperature fourth for cooling temperature domain tail buffers T3, fifth is the cooling length to the end of the TT2 fifth is the tail of the cooling temperature of cooling temperature of T4.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laminar cooling U type control system for hot rolled strip steel. Th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d and tail of the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钢冷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获得优质的热轧带钢的机械性能,热轧带钢在离开末架精轧机后,进入卷取机之前,需要热带钢进行快速冷却,以控制带钢的卷取温度,该卷取温度为设定温度也叫目标卷取温度。通常认为卷取温度控制以设定温度为轴波动范围越小控制精度越高,控制水平就越好,而且还要求在带钢的整个长度上冷却均匀,以保证带钢的机械性能均匀一致。但由于热轧带钢最终以钢卷的形式存放,带钢头尾能够与空气更加充分地接触,造成带钢头尾与中部性能出现显著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及系统,可以有效的消除带钢头尾与中部的性能差异。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通过将带钢设为五段依次进行冷却,其中第一段是冷却长度为HL1的头部,第一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度T1,第二段是冷却长度为HL2的头部缓冲区,第二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2,第三段是冷却长度为ML的中部,第三段的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第四段是冷却长度为TT1的尾部缓冲区,第四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3,第五段是冷却长度为TT2的尾部,第五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冷却温度T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包括:判断精轧机组F7是否接通;以及若精轧机组F7接通,则持续感测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当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设定值D1时开始头部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对应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度T1;当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设定值D2时开始头部缓冲区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区冷却温度T2;当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设定值D3时开始中部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中部的冷却长度ML,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当带钢尾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设定值D4时开始尾部缓冲区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区的冷却温度T3;当带钢尾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五设定值D5时开始尾部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冷却温度为尾部TT的冷却温度T4。进一步的,在步骤“判断精轧机组F7是否接通”之前还包括:判断精轧机组F1是否接通;以及若判断精轧机组F1接通,则读取模型参数,所述模型参数包括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1、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2、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3、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4、中部的冷却长度ML及卷取温度CT。其中,步骤“读取模型参数”包括同时读取基础模型参数及U型冷却模型参数,基础模型参数包括中部的冷却长度ML及卷取温度CT,U型冷却模型参数包括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1、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2、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3、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系统,包括:参数模块,用于存储中部的冷却长度ML、卷取温度CT、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1、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2、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3、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4;模型参数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参数模块内存储的参数;精轧机组F7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精轧机组F7是否接通;距离感测模块,用于持续感测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以及冷却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由距离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以及由模型参数读取模块所读取到的参数模块内存储的参数对带钢进行冷却。其中,当所述距离感测模块感测到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设定值D1时,所述冷却执行模块开始头部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对应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度T1;当所述距离感测模块感测到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设定值D2时,开始头部缓冲区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头部缓冲区与的冷却长度HL2,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2;当所述距离感测模块感测到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设定值D3时,开始中部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中部的冷却长度ML,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当所述距离感测模块感测到带钢尾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设定值D4时,开始尾部缓冲区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区的冷却温度T3;当所述距离感测模块感测到带钢尾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五设定值D5时,开始尾部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冷却温度为尾部TT的冷却温度T4。进一步的,所述参数模块包括基础模型参数模块及U型冷却模型参数模块,所述基础模型参数模块内存储有中部冷却长度ML及卷取温度CT,所述U型冷却模型参数模块内存储有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1、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2、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3、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精轧机组F1判断模块,所述精轧机组F1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精轧机组F1是否接通,若判断精轧机组F1接通,则所述模型参数读取模块开始读取参数模块内存储的参数。上述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将头部的冷却温度、头部缓冲区的冷却温度、中部的冷却温度、尾部缓冲区的冷却温度、尾部的冷却温度设置为不同的温度值,并对应采用上述不同的温度值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冷却,可达到抵消后期出现的性能差异的效果。同时,由于头部和中部之间设置有头部缓冲区以及中部和尾部之间设置有尾部缓冲区,因此可以防止控制目标切换时温度剧烈波动,进一步的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性能差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将带钢设为五段依次进行冷却,其中第一段是冷却长度为HL1的头部,第一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度T1,第二段是冷却长度为HL2的头部缓冲区,第二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2,第三段是冷却长度为ML的中部,第三段的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第四段是冷却长度为TT1的尾部缓冲区,第四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3,第五段是冷却长度为TT2的尾部,第五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冷却温度T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方法将带钢设为五段依次进行冷却,其中第一段是冷却长度为HL1的头部,
第一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度T1,第二段是冷却长度为HL2的头部缓冲
区,第二段的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2,第三段是冷却长度为ML
的中部,第三段的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第四段是冷却长度为TT1的尾部
缓冲区,第四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区域冷却温度T3,第五段是冷却长度
为TT2的尾部,第五段的冷却温度为尾部冷却温度T4。
2.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方法包括:
判断精轧机组F7是否接通;以及
若精轧机组F7接通,则持续感测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
当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设定值D1时开始头部冷
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对应的冷却温度为头部冷却温
度T1;
当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设定值D2时开始头部缓
冲区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冷却温度为头部缓冲
区冷却温度T2;
当带钢头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设定值D3时开始中部冷
却工艺,冷却长度为中部的冷却长度ML,冷却温度为卷取温度CT;
当带钢尾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设定值D4时开始尾部缓
冲区冷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冷却温度为尾部缓冲
区的冷却温度T3;
当带钢尾部与精轧机组F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五设定值D5时开始尾部冷
却工艺,冷却长度为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冷却温度为尾部TT的冷却温
度T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步骤“判断精轧机组F7是否接通”之前还包括:
判断精轧机组F1是否接通;以及
若判断精轧机组F1接通,则读取模型参数,所述模型参数包括头部HT
的冷却长度H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1、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HL2及对应的
冷却温度T2、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3、尾部TT的
冷却长度T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4、中部的冷却长度ML及卷取温度CT。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U型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读取模型参数”包括同时读取基础模型参数及U型冷却模型参
数,基础模型参数包括中部的冷却长度ML及卷取温度CT,U型冷却模型参
数包括头部HT的冷却长度H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1、头部缓冲区的冷却长
度H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2、尾部缓冲区的冷却长度TL1及对应的冷却温度
T3、尾部TT的冷却长度TL2及对应的冷却温度T4。
5.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程彭维纲蔡卫佳傅萧然郑小根张军袁金李传张鹏武李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