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4556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包括一厌氧消化槽、一第一连通管、一第二连通管、一第三连通管、一第一控制阀、一气压感测元件及一气体输出管。厌氧消化槽具有一第一槽室、一第二槽室及一固定分隔板。固定分隔板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槽室之间。第一连通管穿设在固定分隔板之中,并连通第一及第二槽室。第一连通管延伸在第一及第二槽室之中。第二连通管连通第一及第二槽室,并延伸在第二槽室之中。第三连通管连通第一及第二槽室。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三连通管之上。气压感测元件设置在第二槽室之中,并电连接于第一控制阀。气体输出管连通第一槽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养维护简易的污 泥厌氧消化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有机污泥处理的最终处置成本过高,故其已成为现今废水 处理厂的主要操作成本。对于影响有机污泥消化良窳而言,除了有机污泥内的挥发性悬浮固体物(VSS)体积负荷、挥发酸碱度、温度及酸碱值(pH值)等 因素外,有机污泥在厌氧消化槽内的搅拌状态也为一重要影响因素。具体 而言,当厌氧消化槽内的搅拌状态良好时,有机污泥可与微生物发生密切接 触,以使得厌氧消化槽内的温度均匀化,进而可降低毒性物质的浓度以及防 止在厌氧消化槽中形成气液界面浮渣。反之,倘若厌氧消化槽内的搅拌状态 不佳,则易使得厌氧消化槽内局部累积挥发酸,因而会影响曱烷的产生速 率,严重时更会造成厌氧消化槽发生酸败失效。目前应用在厌氧消化槽中的搅拌方式大致上可分为「机械搅拌法」、r循 环污泥法J及「循环沼气法」等。然而,由于厌氧消化槽内通常皆为高腐蚀 环境,故不论是应用何种搅拌方式,其所采用的搅拌设备均有不易保养维护 的问题。更详细的来说,传统厌氧消化槽内所使用的搅拌设备皆易因腐蚀而 损坏,因而会导致搅拌设备在保养维护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其可通过导 引、蓄留及释放有机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来使有机污泥产 生良好搅拌或混合的效果,以解決传统厌氧消化槽内的机械搅拌设备不易 被保养维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其包括一 厌氧消化槽,具有一第一槽室、 一第二槽室及一固定分隔板,其中,该第一槽室位于该第二槽室之上,以及该固定分隔板设置在该第 一槽室与该第二槽 室之间,用以将该第一槽室隔离于该第二槽室; 一第一连通管,穿设在该固 定分隔板之中,并且连通于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其中,该第一连通管 延伸在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之中; 一第二连通管,连接于该固定分隔板,并且连通于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其中,该第二连通管延伸在该第二槽室之中,以及该第二连通管的垂直长度大于该第一连通管的垂直长度; 一第 三连通管,连通于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 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该第三 连通管之上; 一气压感测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槽室之中,并且电连接于该第 一控制阀,用以感测该第二槽室中的气体压力及启闭该第一控制阀; 一气体 输出管,连通于该第一槽室; 一污泥输入管,连通于该第一槽室; 一污泥输 出管,连通于该第二槽室;以及一第二控制阀,设置在该污泥输出管之上。同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更包括一空气输入管,连通于 该第二槽室,用以将空气输入至该第二槽室之中。又在本专利技术中,更包括更包括一泵,设置在该空气输入管之上,用以将 空气抽打输入至该第二槽室之中。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一种运作状态 下的平面示意图1B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另一种运作状 态下的平面示意图1C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再一种运作状 态下的平面示意图1D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又一种运作状 态下的于面示意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一种运作状态下 的平面示意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一种运作状态下 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在一种运作状态下 的平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100,、300、 400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110、310、410 厌氧消化槽m、311、411~第一槽室112、312、412 第二槽室113、313、413 固定分隔板121、321、421 第一连通管122、322、422 第二连通管123、323、423-第三连通管131、341、431~第 一控制阀132、342、432 第二控制阀140 气压感测元件140,、350、 440 液位感测元件150、360、450 气体输出管160、370、460 污泥输入管170、380、470 污泥输出管180、480~空气输入管190、330、490~泵433 第三控制阀 S 有机污泥具体实施例方式兹配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图1B、图1C及图1D,本实施例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100 主要包括有一厌氧消化槽110、 一第一连通管121、多个第二连通管122、 一 第三连通管123、 一第一控制阀131、 一气压感测元件140、 一气体输出管 l50、 一污泥输入管160、 一污泥输出管170、 一第二控制阀132、 一空气输 入管180及一泵190厌氧消化槽110具有一第一槽室111、 一第二槽室112及一固定分隔板113。第一槽室111位于第二槽室112之上。固定分隔板113设置在第一槽 室111与第二槽室112之间,其可将第一槽室111隔离于第二槽室112。第一连通管121穿设在固定分隔板113之中,并且第一连通管121连通 于第一槽室111及第二槽室112。此外,第一连通管121延伸在第一槽室111 及第二槽室112之中。多个第二连通管122皆连接于固定分隔板113,并且多个第二连通管122 皆连通于第一槽室111及第二槽室112。此外,多个第二连通管122皆延伸 在第二槽室112之中。特别的是,每一个第二连通管122的垂直长度大于第 一连通管121的垂直长度,或者换句话说,每一个第二连通管122延伸至第 二槽室112内的下方,而第一连通管121延伸至第二槽室112内的上方。第三连通管123经由厌氧消化槽110的外部来连通于第一槽室111及第 二槽室112。更详细的来说,第三连通管123连通于第一槽室111及第二槽 室112的上部。第一控制阀131设置在第三连通管123之上,其可用来控制导通第三连 通管123。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控制阀131可以是一电磁阀。气压感测元件140设置在第二槽室112之中,并且气压感测元件140电 连接于第一控制阀131,其可用来感测第二槽室112中的气体压力,进而启 闭第一控制阀131。气体输出管150连通于第一槽室111。更详细的来说,气体输出管150 从第一槽室111连通于外界大气。污泥输入管160连通于第一槽室111。污泥输出管170连通于第二槽室112。第二控制阀132设置在污泥输出管170之上,其可用来控制导通污泥输 出管170。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二控制阀132也可以是一电磁阀。 空气输入管180连通于第二槽室112。 泵190设置在空气输入管180之上。接下来说明以污泥厌氧消化系统100消化处理有才几污泥的运作方式。 首先,有机污泥S可经由污泥输入管160输送至厌氧消化槽110的第一 槽室111之中。然后,—有机污泥S会通过重力作用而经由第二连通管122流 至厌氧消化槽110的第二槽室112之中,直到有机污泥S充满整个第二槽室112为止,如图1A所示。接着,在第二槽室112之中,有机污泥S中的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发酵过程,因而使得有机污泥s中的挥发性悬浮固体物(vss)产生水解作用。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包括: 厌氧消化槽,具有第一槽室、第二槽室及固定分隔板,其中,该第一槽室位于该第二槽室之上,以及该固定分隔板设置在该第一槽室与该第二槽室之间,用以将该第一槽室隔离于该第二槽室; 第一连通管,穿设在该固定分隔板之中,并且连通于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其中,该第一连通管延伸在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之中; 第二连通管,连接于该固定分隔板,并且连通于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其中,该第二连通管延伸在该第二槽室之中,以及该第二连通管的垂直长度大于该第一连通管的垂直长度; 第三连通管,连通于该第一槽室及该第二槽室; 第一控制阀,设置在该第三连通管之上; 气压感测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槽室之中,并且电连接于该第一控制阀,用以感测该第二槽室中的气体压力及启闭该第一控制阀;气体输出管,连通于该第一槽室; 污泥输入管,连通于该第一槽室; 污泥输出管,连通于该第二槽室;以及 第二控制阀,设置在该污泥输出管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惠宋张冠甫张盛钦彭淑惠徐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