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299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包括钻机稳定装置、钻杆夹持装置、推进滑架、机头,所述推进滑架之左侧面下端设置机头,上端设置钻机稳定装置;所述推进滑架之左侧面靠近钻机稳定装置处设置钻杆夹持装置;所述推进滑架之右侧面上设置回转底盘;所述回转底盘之右侧设置立柱;所述立柱之底端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之端部与立柱之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立柱底部设置底座的结构,底座的端部与立柱的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立柱上设置回转底盘。立柱的高度较小,所需的采场断面小。底座纵向杆的两端向上倾斜十分便于底座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拆方便,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矿山设备
,进一步属于凿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工作可靠,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
技术介绍
在矿山的开采中,一般分为露天开采及地下开采。在地下开采中,为了充分的采矿,一般采用分层采矿法,即将采矿面在高度方向划分为不同的高度层,在每一层上挖掘巷道,通过巷道进行采矿。巷道的挖掘,一般采用潜孔钻机进行。现有技术的潜孔钻机,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常用的SKZ--120A型潜孔钻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设备外形尺寸较大,所需的采场断面较大,分层设计断面为2.8×2.8m,有效工作空间要保证在2.8m以上,造成掘进断面横截面积大,工人出渣、拉渣量大,成本投入大;增加了系统运输及充填压力;材料成本高,人工效率低。2、整机质量大,搬迁及排位移动困难。3、整机主要用立柱及辅助支柱支撑,稳定性差,安全隐患较大。4、装卸钻杆困难,更换备品、备件需要整机解体后才能进行。5、设备故障率高,备件消耗大,生产成本高。6、设备不易操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7、设备作业效率低,生产效率低,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工作可靠,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工作可靠,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钻机稳定装置、钻杆夹持装置、推进滑架、机头,所述的推进滑架之左侧面下端设置机头,上端设置钻机稳定装置;所述的推进滑架之左侧面靠近钻机稳定装置处设置钻杆夹持装置;所述的推进滑架之右侧面上设置回转底盘;所述的回转底盘之右侧设置立柱;所述的立柱之底端设置底座;所述的底座之端部与立柱之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本技术采用在立柱底部设置底座的结构,底座的端部与立柱的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立柱上设置回转底盘。立柱的高度一般在2m以下,由于立柱的高度较小,所需的采场断面小,分层设计断面只需2.5×2.5m,最小保证工作断面2.3m高度即可,掘进断面横截面积小,工人出渣、拉渣量小,成本投入小,减少了系统运输及充填量;材料成本低,人工效率高,人工效率是原设备的3倍,工班效率是原设备的1.7倍。底座与立柱、辅助支撑杆之间采用铰接连接,可以调节立柱在垂直面上的角度,实现钻杆对不同位置的钻孔;立柱设置了辅助支撑杆,稳定性好,消除了安全隐患。底座纵向杆的两端向上倾斜,类似雪橇结构,十分便于底座的移动,同时,纵向杆采用钢管制作,目的也是便于底座的移动。本技术整机质量小,搬迁及排位移动方便,设备稳定性好;钻杆装卸十分方便;设备故障率低,备件消耗小,生产成本低;设备操控容易,施工质量容易控制;设备作业效率高,生产效率高,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本技术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工作可靠,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之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底座示意图;图4为原设计的钻机示意图;图中:1-底座,2-辅助支撑杆,3-立柱,4-回转底盘,5-钻机稳定装置,6-钻杆夹持装置,7-推进滑架,8-机头,9-液压站,10-原立柱,11-滑车,12-辅助支柱,13-操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钻机稳定装置5、钻杆夹持装置6、推进滑架7、机头8,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左侧面下端设置机头8,上端设置钻机稳定装置5;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左侧面靠近钻机稳定装置5处设置钻杆夹持装置6;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右侧面上设置回转底盘4;所述的回转底盘4之右侧设置立柱3;所述的立柱3之底端设置底座1;所述的底座1之端部与立柱3之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2。所述的立柱3与底座1之间铰接,铰接点位于底座1之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的底座1与辅助支撑杆2之间铰接。所述的立柱3与辅助支撑杆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底座1为框架结构,由两件纵向杆及多件横向杆组成。所述的底座1之纵向杆及横向杆为钢管体。所述的底座1之纵向杆的两端向上倾斜,端部倾斜段长度100~150mm,倾斜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所述的底座1之长度尺寸与立柱3之高度尺寸一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本技术采用在立柱3底部设置底座1的结构,底座1的端部与立柱3的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2,立柱3上设置回转底盘4。立柱3的高度一般在2m以下,由于立柱3的高度较小,所需的采场断面小,分层设计断面只需2.5×2.5m,最小保证工作断面2.3m高度即可,掘进断面横截面积小,工人出渣、拉渣量小,成本投入小,减少了系统运输及充填量;材料成本低,人工效率高,人工效率是原设备的3倍,工班效率是原设备的1.7倍。底座1与立柱3、辅助支撑杆2之间采用铰接连接,可以调节立柱3在垂直面上的角度,实现钻杆对不同位置的钻孔;立柱3设置了辅助支撑杆2,稳定性好,消除了安全隐患。底座1纵向杆的两端向上倾斜,类似雪橇结构,十分便于底座1的移动,同时,纵向杆采用钢管制作,目的也是便于底座1的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包括钻机稳定装置(5)、钻杆夹持装置(6)、推进滑架(7)、机头(8),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左侧面下端设置机头(8),上端设置钻机稳定装置(5);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左侧面靠近钻机稳定装置(5)处设置钻杆夹持装置(6);其特征是: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右侧面上设置回转底盘(4);所述的回转底盘(4)之右侧设置立柱(3);所述的立柱(3)之底端设置底座(1);所述的底座(1)之端部与立柱(3)之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包括钻机稳定装置(5)、钻杆夹持装置(6)、推进滑架(7)、机头(8),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左侧面下端设置机头(8),上端设置钻机稳定装置(5);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左侧面靠近钻机稳定装置(5)处设置钻杆夹持装置(6);其特征是:所述的推进滑架(7)之右侧面上设置回转底盘(4);所述的回转底盘(4)之右侧设置立柱(3);所述的立柱(3)之底端设置底座(1);所述的底座(1)之端部与立柱(3)之中部之间设置辅助支撑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3)与底座(1)之间铰接,铰接点位于底座(1)之长度方向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较小作业断面且易于搬迁的潜孔钻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1)与辅助支撑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尤森曾智王周继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楚雄矿冶有限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