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装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248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装夹工装,包括呈半圆形套状结构的夹套,所述夹套内壁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钳口,所述各钳口沿夹套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钳口表面设置为与待装夹零件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该装夹工装将原有的“点接触”装夹方式转换成“面接触”,增加了工装与零件之间的装夹部位,从而实现了对零件进行稳定的装夹,解决了大型薄壁类零件在精密珩磨加工过程中零件颤动的问题,满足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并能大大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工装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的装夹工装。
技术介绍
一种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由于其缸筒内壁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圆度小于0.02mm、圆柱度小于0.02mm、光洁度达到Ra0.2,因此缸筒内壁需要采用精密珩磨加工。现有的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在精密珩磨加工过程中,由于珩磨机床自带装夹工装是V型铁支撑工装,在装夹是通常采用在薄壁缸筒外圆上加链条,然后通过V型铁工装装夹固定,但V型铁夹具只能对零件一小部分进行装夹,且V型铁工装与零件之间为点接触,在珩磨加工过程中由于零件装夹不稳极易产生颤动,导致珩磨加工的缸筒内壁产生腰鼓、竹节、喇叭口等变形问题,难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珩磨装夹工装在装夹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时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对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进行稳定装夹的珩磨装夹工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一种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装夹工装,包括呈半圆形套状结构的夹套,所述夹套内壁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钳口,所述各钳口沿夹套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钳口表面设置为与待装夹零件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本技术将原有的“点接触”装夹方式转换成“面接触”,增加了工装与零件之间的装夹部位,从而实现了对零件进行稳定的装夹,解决了大型薄壁类零件在精密珩磨加工过程中零件颤动的问题,满足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使用该工装进行装夹加工可减少零件珩磨加工过程中的测量、装夹次数,有效控制了珩磨过程中的加工余量,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夹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1、夹套,2、零件,3、钳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和3所示的一种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装夹工装,包括呈半圆形套状结构的夹套1,夹套1内壁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钳口3,各钳口3沿夹套1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钳口3表面设置为与待装夹零件2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如图1所示,使用该工装进行装夹时,在零件2的两端分别套上两个夹套1,夹紧两端的夹套1对零件2进行夹紧;由于夹套1设计为与零件2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形,在夹套1内壁加工有多个沿零件2轴向方向的钳口3,且钳口3表面与零件2表面相配合,从而可很好对零件2进行固定装夹,进而将零件2稳定装夹在珩磨机床上进行珩磨加工。本技术将原有的“点接触”装夹方式转换成“面接触”,增加了工装与零件之间的装夹部位,从而实现了对零件进行稳定的装夹,解决了大型薄壁类零件在精密珩磨加工过程中零件颤动的问题,满足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采用该工装进行珩磨加工零件内部不会产生颤纹,内壁加工精度可达到圆度小于0.01mm、圆柱度小于0.008mm、光洁度Ra0.1,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同时使用该工装进行装夹加工可减少零件珩磨加工过程中的测量、装夹次数,有效控制了珩磨过程中的加工余量,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本技术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圆形套状结构的夹套,所述夹套内壁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钳口,所述各钳口沿夹套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钳口表面设置为与待装夹零件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薄壁缸筒类零件珩磨加工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圆形套
状结构的夹套,所述夹套内壁设置有多个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明董天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