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115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模具结构,包括:模板,其固定连接于上模座组件或下模座组件,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面压冲头、冲孔冲头和折弯冲头;移动支架,其设置于模具的外侧并沿着模具的长度方向布置,移动支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底座,并由驱动单元驱动沿着底座来回滑动;多连杆,其斜向布置,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支架、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吸取产品的吸盘,多连杆上靠近模具的连杆单元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移动支架上,气缸斜向布置于多连杆和移动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机械手机构对模具的干扰得以消除,在无需人工的情况下,便可以快速地完成三个步骤的冲压作业,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冲压模具的加工过程中,很多产品都需要经过面压、冲孔和折弯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如图1所示的产品,其在第一模具61上完成面压工序后,继续在第二模具62上完成冲孔工序,最后再在第三模具63上完成折弯工序,才能最终成型。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在有人将三套模具整合在一起,在模板上同时加工出面压、冲孔和折弯多个冲头,来实现同时的冲压。但是,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同时配合人工将产品依次地往前送入工位,在效率上还是具有劣势,并且常规的机械手由于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对冲压模具在开模和闭模时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且机械手无干扰的组合模具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组合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还包括:模板,其固定连接于上模座组件或下模座组件,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面压冲头、冲孔冲头和折弯冲头;移动支架,其设置于模具的外侧并沿着模具的长度方向布置,移动支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底座,并由驱动单元驱动沿着底座来回滑动;多连杆,其斜向布置,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支架、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吸取产品的吸盘,多连杆上靠近模具的连杆单元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移动支架上,气缸斜向布置于多连杆和移动支架之间。本技术通过以移动支架和多连杆等部件来组成抓取产品的机械手结构,当冲压完并开模时,各个工位上对应的多连杆中,气缸驱动斜向的连杆单元抬起,吸盘随即进入到冲压工位中吸取产品,然后移动支架相对于底座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向前移动一格工位,随后气缸收缩,连杆单元降下,机械手结构随即离开模具,模具继续进行冲压作业;由于多连杆单元的斜向布置和连杆单元、气缸的设置,使得机械手机构对模具的干扰得以消除,这样在无需人工的情况下,组合模具便可以快速地完成三个步骤的冲压作业,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连杆段和第二连杆段,第一连杆段和第二连杆段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钝角。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连杆单元对模具的避让。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连杆段和第二连杆段的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避免连接处对模具的干扰。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移动支架从其断面看呈直角梯形。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保证移动支架的稳固性。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部,从其断面看,凸出部包括呈矩形的底部和呈椭圆形的顶部,移动支架的底部对应凸出部具有凹槽部。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保证移动支架移动过程中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涉及的产品的加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转向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模座组件11.上模座12.上夹板13.止挡板14.脱料板2.下模座组件21.下模座22.下垫板3.模板4.移动支架41.底座42.驱动单元43.凸出部431.底部432.顶部44.凹槽部5.多连杆51.吸盘52.连杆单元521.第一连杆段522.第二连杆段523.连接处53.气缸61.第一模具62.第二模具63.第三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组合模具结构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上模座组件1和下模座组件2,该上模座组件1具体可以包括上模座11、上夹板12、止挡板13和脱料板14,下模座组件2可以包括下模座21和下垫板22,此处仅列出一些常见的情况,其他模具中也可以存在变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其还包括:模板3,其固定连接于下模座组件2(也可以固定连接于上模座组件1),模板3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面压冲头、冲孔冲头和折弯冲头(未示出);移动支架4,其设置于模具的外侧并沿着模具的长度方向布置,移动支架4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底座41,并由驱动单元42(电机或气缸等)驱动沿着底座41来回滑动;多连杆5,其斜向布置,多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支架4、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吸取产品的吸盘51,多连杆5上靠近模具的连杆单元52与气缸5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气缸53的缸体固定安装于移动支架4上,气缸53斜向布置于多连杆5和移动支架4之间。通过以移动支架和多连杆等部件来组成抓取产品的机械手结构,当冲压完并开模时,各个工位上对应的多连杆中,气缸驱动斜向的连杆单元抬起,吸盘随即进入到冲压工位中吸取产品,然后移动支架相对于底座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向前移动一格工位,随后气缸收缩,连杆单元降下,机械手结构随即离开模具,模具继续进行冲压作业;由于多连杆单元的斜向布置和连杆单元、气缸的设置,使得机械手机构对模具的干扰得以消除,这样在无需人工的情况下,组合模具便可以快速地完成三个步骤的冲压作业,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组合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连杆单元52包括第一连杆段521和第二连杆段522,第一连杆段521和第二连杆段522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钝角。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连杆单元对模具的避让。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组合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连杆段521和第二连杆段522的连接处523通过弧面过渡。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避免连接处对模具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组合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移动支架4从其断面看呈直角梯形。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保证移动支架的稳固性。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组合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底座4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部43,从其断面看,凸出部43包括呈矩形的底部431和呈椭圆形的顶部432,移动支架4的底部对应凸出部43具有凹槽部44。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板,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组件或下模座组件,所述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面压冲头、冲孔冲头和折弯冲头;移动支架,其设置于模具的外侧并沿着所述模具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底座,并由驱动单元驱动沿着所述底座来回滑动;多连杆,其斜向布置,所述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架、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吸取产品的吸盘,所述多连杆上靠近所述模具的连杆单元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气缸斜向布置于所述多连杆和所述移动支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
模板,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组件或下模座组件,所述模板上沿
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面压冲头、冲孔冲头和折弯冲头;
移动支架,其设置于模具的外侧并沿着所述模具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底座,并由驱动单元驱动沿着所述底座
来回滑动;
多连杆,其斜向布置,所述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架、
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吸取产品的吸盘,所述多连杆上靠近所述
模具的连杆单元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
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气缸斜向布置于所述多连杆和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维王树吉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