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0627 阅读:5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它包括摆动气缸、驱动圆盘、柱销、摆杆、第一搓捻辊组件、第二搓捻辊组件、回位弹簧,摆动气缸的输出轴和驱动圆盘同轴连接,四个柱销等圆周等间距地设置在驱动圆盘的下端,第一搓捻辊组件的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和第二搓捻辊组件的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轴心位于同一圆周上,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顶端都设置有摆杆,摆杆的外端紧靠在相应的柱销上,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承支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摆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个摆动气缸驱动两组搓捻组件,能耗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毛纱搓捻机构
技术介绍
毛纺是把毛纤维加工成纱线的纺纱工艺过程。毛纤维以羊毛为主,也包括山羊绒、兔毛、马海毛、牦牛毛等特种动物毛。毛纺过程也可用于毛型化纤纯纺、混纺以及与其他天然纤维混纺。用纯纺和混纺毛纱织制的毛织物、针织物、毛毯等,具有保暖、吸湿、富于弹性和耐磨等特点。毛纺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将毛纤维和化学纤维等原料按照产品设置的混毛比例进行混合,接着毛纺罗拉梳理机将混合加油后的毛纤维进行梳理、去杂,形成毛网,输出的毛网由过桥装置通过铺毛帘,将毛网折成带状,往复铺于运毛帘上,混和后进入下一联梳理机继续梳理,由最末联梳毛机输出的毛网经分条机构分成很多窄条,由搓皮板搓捻成粗纱后卷绕于粗纱轴上,最后通过细砂工序加工。目前,常见的搓捻装置都是依靠上下搓捻网对毛纱进行搓捻,上下搓捻网的来回摆动都是通过各自的摆动气缸或者曲柄连杆机构实现的,这种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目前也有部分采用搓捻辊的结构,但是每一组搓捻辊都是依靠单独的摆动气缸驱动的,能耗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实现一个摆动气缸驱动两组搓捻组件,能耗小,成本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它包括气缸支座、摆动气缸、驱动圆盘、柱销、支承支板、支承底板、摆杆、第一搓捻辊组件、第二搓捻辊组件、回位弹簧,所述摆动气缸安装在气缸支座上,所述摆动气缸的输出轴和驱动圆盘同轴连接,所述柱销数量为四个,所述柱销等圆周等间距地设置在驱动圆盘的下端,所述第一搓捻辊组件包括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所述第一左搓捻辊和第一右搓捻辊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和支承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的直径小于第一右搓捻辊,所述第二搓捻辊组件包括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所述第二左搓捻辊和第二右搓捻辊也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和支承底板之间,所述第二左搓捻辊的直径大于第二右搓捻辊的直径,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轴心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顶端都设置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外端紧靠在相应的柱销上,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承支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摆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支板上设置有限位行程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气缸为齿轮齿条式摆动气缸。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纱线依次经过第一搓捻辊组件和第二搓捻辊组件,摆动气缸带动驱动圆盘逆时针转动,驱动圆盘上的柱销通过摆杆带动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摆动,实现对毛纱的两次搓捻。当驱动圆盘顺时针回转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摆杆带动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自动回位。摆动气缸为齿轮齿条式摆动气缸,齿轮齿条式摆动气缸可低速摆动,带有气缓冲,可靠性良好。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轴心位于同一圆周上,有利于对毛纱的连续搓捻。支承支板上设置有限位行程开关,限位行程开关实现了对摆杆的限位,从而实现搓捻角度的限制。本技术实现一个摆动气缸驱动两组搓捻组件,能耗小,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气缸支座,2.摆动气缸,3.驱动圆盘,4.柱销,5.支承支板,6.支承底板,7.摆杆,8.第一搓捻辊组件,9.第二搓捻辊组件,10.回位弹簧,11.输出轴,12.第一左搓捻辊,13.第一右搓捻辊,14.第二左搓捻辊,15.第二右搓捻辊,16.限位行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缸支座1、摆动气缸2、驱动圆盘3、柱销4、支承支板5、支承底板6、摆杆7、第一搓捻辊组件8、第二搓捻辊组件9、回位弹簧10,所述摆动气缸2安装在气缸支座1上,所述摆动气缸2为齿轮齿条式摆动气缸2,齿轮齿条式摆动气缸2可低速摆动,带有气缓冲,可靠性良好。所述摆动气缸2的输出轴11和驱动圆盘3同轴连接,所述柱销4数量为四个,所述柱销4等圆周等间距地设置在驱动圆盘3的下端。所述第一搓捻辊组件8包括第一左搓捻辊12、第一右搓捻辊13,所述第一左搓捻辊12和第一右搓捻辊13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5和支承底板6之间,所述第一左搓捻辊12的直径小于第一右搓捻辊13。所述第二搓捻辊组件9包括第二左搓捻辊14、第二右搓捻辊15,所述第二左搓捻辊14和第二右搓捻辊15也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5和支承底板6之间,所述第二左搓捻辊14的直径大于第二右搓捻辊15的直径。所述第一左搓捻辊12、第一右搓捻辊13、第二左搓捻辊14、第二右搓捻辊15的轴心位于同一圆周上,有利于对毛纱的连续搓捻。所述第一左搓捻辊12、第一右搓捻辊13、第二左搓捻辊14、第二右搓捻辊15的顶端都设置有摆杆7,所述摆杆7的外端紧靠在相应的柱销4上。所述回位弹簧10的一端固定在支承支板5上,另一端安装在摆杆7上,回位弹簧10实现了摆杆7的自动回位。所述支承支板5上设置有限位行程开关16,限位行程开关16实现了对摆杆7的限位,从而实现搓捻角度的限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毛纱搓捻机构使用时,纱线依次经过第一搓捻辊组件8和第二搓捻辊组件9,摆动气缸2带动驱动圆盘3逆时针转动,驱动圆盘3上的柱销4通过摆杆7带动第一左搓捻辊12、第一右搓捻辊13、第二左搓捻辊14、第二右搓捻辊15摆动,实现对毛纱的两次搓捻。当驱动圆盘3顺时针回转时,在回位弹簧10的作用下,摆杆7带动第一左搓捻辊12、第一右搓捻辊13、第二左搓捻辊14、第二右搓捻辊15自动回位。本技术实现一个摆动气缸2驱动两组搓捻组件,能耗小,成本低。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缸支座、摆动气缸、驱动圆盘、柱销、支承支板、支承底板、摆杆、第一搓捻辊组件、第二搓捻辊组件、回位弹簧,所述摆动气缸安装在气缸支座上,所述摆动气缸的输出轴和驱动圆盘同轴连接,所述柱销数量为四个,所述柱销等圆周等间距地设置在驱动圆盘的下端,所述第一搓捻辊组件包括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所述第一左搓捻辊和第一右搓捻辊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和支承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的直径小于第一右搓捻辊,所述第二搓捻辊组件包括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所述第二左搓捻辊和第二右搓捻辊也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和支承底板之间,所述第二左搓捻辊的直径大于第二右搓捻辊的直径,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轴心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的顶端都设置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外端紧靠在相应的柱销上,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承支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摆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纱搓捻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缸支座、摆动气缸、驱动圆盘、柱销、支承支板、支承底板、摆杆、第一搓捻辊组件、第二搓捻辊组件、回位弹簧,所述摆动气缸安装在气缸支座上,所述摆动气缸的输出轴和驱动圆盘同轴连接,所述柱销数量为四个,所述柱销等圆周等间距地设置在驱动圆盘的下端,所述第一搓捻辊组件包括第一左搓捻辊、第一右搓捻辊,所述第一左搓捻辊和第一右搓捻辊可转动设置在支承支板和支承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左搓捻辊的直径小于第一右搓捻辊,所述第二搓捻辊组件包括第二左搓捻辊、第二右搓捻辊,所述第二左搓捻辊和第二右搓捻辊也可转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汇泉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