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054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该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设在壳体外表面的感温窗口,感温窗口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由壳体内向外穿出温度传感器接口,并与温度传感器接口密封螺纹连接;位于感温窗口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外套有贮液壳,贮液壳底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螺纹连接;贮液壳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注有矿物油,贮液壳顶部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设有泄流套,泄流套内孔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矿物油隔离了气井环境介质与温度传感器上的密封圈的接触,可防止密封圈过早老化,防止天然气透过橡胶材质的密封圈进入仪器内部,损坏仪器内部电路或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属于天然气田井下设备及仪器的密封

技术介绍
在对天然气田进行压力测试时,需要同时测试井下的温度,因此在气井压力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为了确保气井压力计不受井下气体的侵蚀,整个气井压力计是密封的,因此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气井压力计内部,由于温度传感器不能与测试介质直接接触,存在流压测试温度滞后的问题。为了能够获得实时温度,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必须要与测试介质直接接触,目前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温度传感器用薄钢壳铠装,整体焊接到仪器壳体上,靠焊缝防止高压天然气渗入仪器内部。二是在温度传感器铠装钢壳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密封圈,拧入仪器壳体后靠密封密封圈防止高压天然气渗入仪器内部。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工艺性差、焊缝易腐蚀、不便于维修更换、长期密封可靠性差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工艺性差、焊缝易腐蚀、不便于维修更换、长期密封可靠性差等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为,该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设在壳体外表面的感温窗口,感温窗口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由壳体内向外穿出温度传感器接口,并与温度传感器接口密封螺纹连接;位于感温窗口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外套有贮液壳,贮液壳底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螺纹连接;贮液壳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注有矿物油,贮液壳顶部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设有泄流套,泄流套内孔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密封滑动连接。前述结构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分为两段,靠近仪器内部一段为光孔,靠近仪器外部一段为螺纹孔;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光孔段对应处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外圆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光孔段滑动密封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段对应处设有外螺纹,温度传感器经外螺纹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靠近壳体内的一段螺纹连接。前述结构中,所述贮液壳底部设有外螺纹,贮液壳底部的外螺纹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靠近壳体外的一段螺纹连接;贮液壳与感温窗口底部的贴合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感温窗口底面密封压接。前述结构中,所述贮液壳顶部的孔内设有泄流套,泄流套的内孔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圆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滑动密封连接;泄流套的外圆设有螺旋泄流槽,泄流套的外圆与贮液壳内孔过盈配合点焊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直接与气井环境介质接触,可实现快速感温,减少了流压测试时的温度滞后。采用矿物油隔离了气井环境介质与温度传感器上的密封圈的接触,可防止密封圈过早老化,防止天然气透过橡胶材质的密封圈进入仪器内部,损坏仪器内部电路或导致安全隐患。采用螺旋泄流槽既可保证装配时矿物油充满贮液壳内腔、排净空气泡,又可在温度急剧变化时,防止矿物油热胀冷缩,损坏温度传感器。螺旋泄流槽产生虹吸作用,可防止矿物油过度泄漏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温度传感器、2-密封圈、3-壳体、4-贮液壳、5-矿物油、6-泄流套、7-感温窗口、8-螺旋泄流槽、9-点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本技术是根据下述的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方法所构建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将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伸出壳体外,使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直接与井下测试介质接触,以提高仪器的感温速度;为了防止井下测试介质通过温度传感器与壳体的连接缝隙进入壳体,该方法采用密封圈和矿物油双重密封相结合的结构,以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是通过套在温度传感器感温杆外的贮液壳,在温度传感器与壳体的连接缝隙外形成一段空腔,并在空腔内注入矿物油形成矿物油密封段。矿物油密封段通过与贮液壳顶部内孔过盈配合的泄流套封口,泄流套内孔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滑动密封连接,以方便更换温度传感器。为防止空腔内的矿物油受热胀时损坏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泄流套外圆加工有螺旋泄流槽,通过螺旋泄流槽的毛细作用,既可使空腔内的矿物油受热胀时通过螺旋泄流槽排出,又可防止矿物油过度泄漏造成损耗。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技术的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1和设在壳体3外表面的感温窗口7,感温窗口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由壳体内向外穿出温度传感器接口,并与温度传感器接口密封螺纹连接;位于感温窗口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外套有贮液壳4,贮液壳底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螺纹连接;贮液壳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注有矿物油5,贮液壳顶部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设有泄流套6,泄流套内孔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分为两段,靠近仪器内部一段为光孔,靠近仪器外部一段为螺纹孔;温度传感器1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光孔段对应处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2,密封圈外圆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光孔段滑动密封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段对应处设有外螺纹,温度传感器经外螺纹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靠近壳体内的一段螺纹连接。贮液壳4底部设有外螺纹,贮液壳底部的外螺纹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靠近壳体外的一段螺纹连接;贮液壳与感温窗口7底部的贴合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2,密封圈与感温窗口底面密封压接。贮液壳4顶部的孔内设有泄流套6,泄流套6的内孔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2,密封圈的内圆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杆滑动密封连接;泄流套的外圆设有螺旋泄流槽8,泄流套6的外圆与贮液壳内孔过盈配合点焊连接。实施例本例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井下仪器的壳体3外表面加工一个感温窗口7,并在感温窗口7底部加工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1的接口,接口的内孔中加工有螺纹孔和光孔,靠近壳体3内表面为一段光孔,靠近壳体外表面为一段螺纹孔,螺纹孔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和贮液壳4。贮液壳4顶端的内孔中安装有泄流套6,泄流套外圆上加工有螺旋形槽8。贮液壳4内孔和泄流套6外圆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端面圆形接缝处点焊9,以防止泄流套脱落。安装贮液壳4时,先将密封圈安装在贮液壳4底面的密封槽内,再将贮液壳4从壳体外表面的感温窗口7拧入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接口的螺纹孔内,拧紧。然后再将装有密封圈的温度传感器感温头由内至外从温度传感器接口穿出,推入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接口,当温度传感器上的第一道密封圈进入光孔时,用滴管从泄流套6内孔内缓缓加入高沸点、高粘度的矿物油5,排净矿物油中的空气泡,直至溢出。然后再继续拧紧温度传感器,多余的矿物油和空气泡从贮液壳4与泄流套6之间的螺旋泄流槽8溢出。本例中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端直接与气井环境介质接触,可实现快速感温,克服了流压测试时的温度滞后的问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温度传感器防气装置及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温度传感器感温端直接与气井环境介质接触,实现快速感温,减少了流压测试时的温度滞后;2、采用矿物油隔离了气井环境介质与温度传感器上的密封圈,可减缓密封圈的老化,并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1)和设在壳体(3)外表面的感温窗口(7),其特征在于:在感温窗口(7)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由壳体内向外穿出温度传感器接口,并与温度传感器接口密封螺纹连接;位于感温窗口(7)内的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外套有贮液壳(4),贮液壳(4)底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螺纹连接;贮液壳(4)与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之间注有矿物油(5),贮液壳(4)顶部与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之间设有泄流套(6),泄流套(6)内孔与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之间密封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1)和设在壳体(3)外表面的感温窗口(7),其特征在于:在感温窗口(7)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由壳体内向外穿出温度传感器接口,并与温度传感器接口密封螺纹连接;位于感温窗口(7)内的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外套有贮液壳(4),贮液壳(4)底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口螺纹连接;贮液壳(4)与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之间注有矿物油(5),贮液壳(4)顶部与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之间设有泄流套(6),泄流套(6)内孔与温度传感器(1)的感温杆之间密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分为两段,靠近仪器内部一段为光孔,靠近仪器外部一段为螺纹孔;温度传感器(1)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的光孔段对应处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2),密封圈(2)外圆与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贵洪汪开义龙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