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由给粉器、混溶器、溶解槽和搅拌器构成;给粉器底部向外贯穿设有一输送螺杆,混溶器内筒壁延伸设有一溢水槽和中空圆锥状的导料筒,其底部固置有一注水环道,其中央具有一凹斜环状的出水环口;溶解槽呈箱状,其内部利用隔墙区隔成三个溶解室,第一、二溶解室间隔墙底部具有通水槽,第二、三溶解室间隔墙略低于第一、二溶解室隔墙;搅拌器由传动马达和搅动杆构成,搅动杆凸伸于第一溶解室内。(*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给粉效果并使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完全溶混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是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要机具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粉体状的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进行适当搅拌溶混后,再将溶混的药液由溶解槽输出并导入污水池内,利用该药液的药效将污水内的飘浮物予以吸收,达到凝结聚合漂浮物的目的。常见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如附图说明图1、2、3、4、5所示,主要由供给器A、溶解槽B和搅拌C组成。供给器A上方具有一给料筒A1并用于储放高分子凝集剂,给料筒A1下方延伸的筒身内部贯穿设置有一滚筒A2及三角转体A3,筒身外侧适当位置设置有一传动马达A4,该传动马达A4可经皮带或链条的枢接而带动滚筒A2及三角转体A3同步转动。滚筒A2上方的筒身内壁设有两块上导料板A5,且其一上料板A5前端与滚筒A2相抵触,两上导料板A5下方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两下导料板A6,其前端分别轻靠抵置于三角转体A3的两侧端。当高分子凝集剂由给料筒A1送落时,可先经上导料板A5的导滑而落至滚筒A2上,但由于滚筒A2由马达A4带动而转动,故可将高分子凝集剂导落至下导料板A6上,又因三角转体A3也跟随滚筒A2转动,故下导料板A6可被三角转体A3的角端转撞,以致下导料板A6与三角转体A3间产生一启一闭的开合动作,进而使落至下导料板A6的高分子凝集剂可由其启闭开合的间隙落下,以达到均匀控制高分子凝集剂出量多寡的目的。又,供给器A下方设有一出料口A7,该出料口A7对应于给料筒A1下方,可供高分子凝集剂由此导落至溶解槽B内。参考图4、图5,溶解槽B为一箱筒状,其内部区隔有三个溶解室B1、B2、B3,第一溶解室B1上方适当位置固置有一搅抖器C,该搅抖器C由一马达C1及一旋杆叶片C2构成,且其旋杆叶片C2凸伸容置于溶解室B1内,以搅拌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水液由自动控制输入)。当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在第一溶解室B1被旋杆叶片C2不停地搅动混合溶解时,由于不断供给水液,致其液面高度升至第一溶解室B1与第二溶解室B2的隔墙时,混溶流动的药液将溢流入第二溶解室B2,当第二溶解室B2内的药液液面高度升高至第二溶解室B2与第三溶解室B3之间的隔墙时,其药液则又会溢流入第三溶解室B3内。然后,流储入第三溶解室B3内的药液可再经由输流管B31排放导流入污水池内,以进行凝结聚合漂浮物的工作。查,此种常见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由于下导料板A6长期依靠三角转体A3的转动而产生启闭开合动作,使高分子凝集剂得以导落至第一溶解室B1内,因此两下导料板A6在长期动作后极易产生弹性疲劳而逐渐丧失其原有功效。再查,由于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产生完全混溶需要一段时间(约20分钟),当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在第一溶解室B1受旋杆叶片C2的搅拌混溶时,由于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尚未搅拌完全达到混溶状态时即会因液面高度的逐渐升高而溢流至第二溶解室B2内,故流入第二溶解室2内的药液并未达到最佳的混溶状态,并沉淀在第二溶解室B2的底部,进而影响到高分子凝集剂的效用。因此,这种常见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在实际使用时,仍存有给料不畅、无法达到完全混溶致其凝结聚合漂浮物效果不佳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对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的结构加以适当的改进,以确实提高给粉效果并使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的搅拌混合能达到适度溶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利用输送螺杆将高分子凝集剂粉体导输入导料筒内,并利用溢水槽和注水环道水液使输落的高分子凝集剂粉体带流而下,从而提高给粉效果。同时,在第一、二溶解室间的隔墙底部设置通水槽,以使第二溶解室储流较佳混溶状态的药液并使未完全混溶的高分子凝集剂积留沉淀于第二溶解室的后方角落处,以便排除清理。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常见溶解机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常见溶解机的供给器示意图;图3为常见溶解机的滚筒、导料板、三角转体的组合导料动作示意图;图4为常见溶解机的溶解槽剖示图;图5为常见溶解机的溶解槽上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的溶解槽剖示图;图8为本技术的溶解槽的上视示意图。参考图6,本技术改进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主要由给粉器1、混溶器2、溶解槽3和搅拌器4组成。给粉器1内部可供储置高分子凝集剂粉体,而其内底部向外贯穿设有一输送螺杆11,且该输送螺杆11的一端贯穿伸入混溶器2内上方,以将置于给粉器1内的高分子凝集剂粉体输出并导落入混溶器2内。混溶器2为圆形体,其底部螺锁于一承座21上,其上方旁侧设有一孔可供输送螺杆11穿置,孔下方筒壁延伸设有一溢水槽22,该溢水槽22外部接有一注水管23,以将水液导入溢水槽22内。溢水槽22槽壁向下延伸设有一中空圆锥状导料筒24,该导料筒24的底部凸置于混溶器2底部中央,混溶器2底部固置有一注水环道25,该注水环道25为圆形且其中央具有一凹斜环状的出水环口251,又于注水环道25旁侧设有水孔与注水管26相接,以使注水管26流注的水液可经注水环道25导流、再由出水环口251呈圆形喷射状流注入承座导筒211内,而承座导筒211固置于注水环道25下方,其顶部恰与出水环口251成平齐靠置,以引导水液及高分子凝集剂落入溶解槽3。再参考图7和图8,溶解槽3略呈一箱状且设置于给粉器1和混溶器2下方,其内部区隔有三个溶解室31、32、33;搅拌器4的搅动杆42凸伸置于第一溶解室31内,以搅拌由混溶器2所送落的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混溶成药液;第一溶解室31与第二溶解室32的隔墙34底部设有一通水槽341,以使第一溶解室31内的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混溶而成的药液导流入第二溶解室32;第二溶解室32与第三溶解室33之间的隔墙35的高度略低于隔墙34的顶面高度,以使第二溶解室32满流的药液可溢流至第三溶解室33内;又,在第二、三溶解室32、33的后方底部分别设有排流口36、37,排流口36主要用于排放第二溶解室32内所残存的药液,而排流口37则可供第三溶解室33内的药液导流排入污水池内。搅拌器4由传动马达41和搅动杆42构成并设置于溶解槽3上方一侧;传动马达41可带动搅动杆42旋动,搅动杆42凸伸置于第一溶解室31内,借此可搅拌混溶第一溶解室31内的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另外,溶解槽3上方一侧设置有一自动控制箱组5,利用自动控制线路控制输送螺杆11所输送的高分子凝集剂粉体量和水液的出水量以及搅拌器4搅动混溶的时间,以适度控制高分子凝集剂与水液的混合比例和搅动时效。本技术在使用时,自动控制箱组5的自动控制线路均已事先设定完成,故其输送的高分子凝集剂粉体量和水液量均有一定的比例。首先,给粉器1内底部所具有的输送螺杆11可经传动而将适量的高分子凝集剂粉体导落至混溶器2内部的导料筒24,由于导料管24外侧环边设有溢水槽22且溢水槽22外部又接有注水管23可使水液导入,故当溢水槽22内的水液注满时,其溢满的水液会顺沿着导料筒24的环圆内壁流下,而此时高分子凝集剂粉体由输送螺杆11导输落入导料筒24内,因此,部分落于导料筒24内的环壁的高分子凝集剂粉体可被水液流带溶混而下;又因混溶器2底部固置有一注水环道25,且该注水环道25的出水环口251位于导料筒24的底部,故当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高分子凝集剂溶解机,其特征在于由给粉器、混溶器、溶解槽和搅拌器构成;所述给粉器呈筒状且其内部可储置高分子凝集剂,其底部向外贯穿设有一输送螺杆,该输送螺杆的出口端贯穿伸入混溶器内以输送高分子凝集剂进入混溶器内部;所述混溶器为圆形体,其底部螺锁于一承座上,其上方设有用于穿置输送螺杆的孔,该孔下方的内筒壁延伸设有一环形溢水槽,溢水槽外部接有注水管以将水液导注入溢水槽内,溢水槽的环壁向下延伸设有一中空圆锥状的导料筒,该导料筒的底部凸置于混溶器底部中央处并用于承落由输送螺杆所输落的高分子凝集剂,混溶器底部固置有一圆环状的注水环道,而其中央具有一凹斜环状的出水环口,注水环道旁侧设有一水孔并与一注水管相接,以导引水液进入注水环道后再由出水环口呈圆形喷射状喷流入承座导筒内部,承座导筒位于注水环道下方,共顶部恰与出水环口成平齐靠置,以导引水液及高分子凝集剂落入溶解槽内;所述溶解槽呈箱状且设置于给粉器和混溶器的下方,其内部利用两道隔墙区隔成三个溶解室,第一溶解室与第二溶解室间的隔墙底部具有一通水槽,以供第一溶解室混溶的药液导流入第二溶解室,第一溶解室内凸伸有一搅动杆并用于搅拌混溶水液和高分子凝集剂,第二溶解室与第三溶解室间的隔墙略低于第一溶解室与第二溶解室间的隔墙,以使第二溶解室满流的药液溢流入第三溶解室内,第二、三溶解室后方底部分别设有一排流口并分别用于排放未完全混溶残存的药液和最佳混溶状态的药液;所述搅拌器由传动马达和搅动杆构成并设置于溶解槽上方一侧,搅动杆凸伸置于第一溶解室内并用于搅拌混溶水液和高分子凝集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汉,
申请(专利权)人:刘承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