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硕清专利>正文

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698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其主要特征在于;当加压泵将水与空气输送给高压桶,在高压桶内将气体经适当加压后与水混合,再推送至该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内,借助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进而将混合液作再次的粉碎,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以便产生一曝气及沾附吸持污物的托浮效果,从而达到更快速使污水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泡产生器,特别涉及一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它对从高压桶所推送的水与空气的混合液作再次的粉碎,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以提供更佳的曝气及沾附吸持污物的托浮效果,使污水达到更佳的净化,该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又兼具减压效果。随着科技日愈进步,相对地将科技应用在日常上以提供更佳的服务,已蔚为风潮;其中,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保护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亦愈注重,特别是对于“污水处理”的要求更为愈加重视,而所谓污水处理即是将污水过滤净化;目前一般常用的“气泡浮除”,其构造设计是,有一处理桶,桶上设一废水入口,另有一送气装置可对桶内污水进行送气,亦即借助水与气体混合时产生气泡,再借气泡沾附、吸持污水中的污物,将之托浮至水面上,从而与净化的水体分隔,便于分流清除;在此种气泡浮除法中,有关水与空气的混合液产生的方式,可参阅图4,这是已知的产生气泡水的流程图。首先,由抽水泵91将水910抽入,水910可以是已经净化处理的水,这样可以使水循环使用。泵91在抽水的同时,也利用其上的进气阀911同时抽入空气,将水与空气送往高压桶92,经高压桶92的高压作用而将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含有气泡的水”。此含有气泡的水自高压桶92高速释出时,不宜直接冲向处理槽中的废水,以免扰乱废水而减损其气泡浮除的功效,因此在送往处理槽94前可以先经过一减压阀93,经减压后,该含有气泡的水即可以适当的缓速流入处理槽底部,进行气泡浮除的工作。用此种处理方式要使水中悬浮物上浮的关键,在于产生的溶解空气气泡的颗粒大小。因为固体粒子的浮起,是由于许多气泡吸附于粒子表面,共同将粒子托起、当悬浮粒子过小,致使吸附于其表面的气泡过少甚至无法吸附气泡而上浮能力不足时,便就仍会有部分微细悬浮物无法上浮刮除。因此若欲进一步除去细微悬浮物,则必须有产生更微细气泡的功能,方能提高悬浮物的上浮率。又因为,当经过一装有弹簧的减压阀放出气泡时,除了所释出的气泡大小有一定的范围外,减压阀中的弹簧片亦容易因多年的使用而弹性变弱,致使所产生的气泡颗粒变大、数量变小而无法达到压浮的效果。基于上述的污水处理构造设计中的气泡产生上的缺陷,为使其能突破污水处理过程中气泡体积不够超微细,更有效地使水槽达到净化的目的,专利技术人本着精益求精、创新突破的精神、积多年从事污水处理的经验,几经研究终于专利技术了超微细气泡产生器。为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污水提升净化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这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是对高压桶所送出的水与空气的混合液作再次的粉碎,从而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以便使沾附吸持污物的托浮效果更佳。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其同时对高压桶释出的水有减压效果,而不会有弹性变弱的现象。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所产生的这种超微细气泡能提高总水体的溶氧量,增加曝气效果,因而可适用于养殖池的曝气净水工作。为此,本技术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主要特征在于由泵将水与空气输送给高压桶,当高压桶内气体与水充份混合后,混合液就向一连接于高压桶上的超微细气生器推进,借助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进而将混合液作再次粉碎,从而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该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设有一中空壳体,及一接头座,一端连接于高压桶,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以及一位于壳体内的挡体,一端面对应接头座端部,并可调节两者距离,且挡体与接头座相对端部形成有粉碎部,由内向外依序形成在流缝、第一粉碎区及一第二次粉碎区,其中第一粉碎区在接头座与挡体上形成圆弧形,而呈一椭圆扩大形状,而该第二粉碎区呈一较该流缝更小的细缝流出区;借助壳体上的接头座,高压桶冲力使混合液冲入,并经流缝冲挤而至第一粉碎区,并在此区内因撞击到圆弧周壁而使气泡产生第一次的大量粉碎作用,再冲击至第二粉碎区,并受此细缝区的局部挤压而喷出大量又超细微气泡泡云液,产生第二次粉碎作用,使水与气体达到充分地混合乳化,确实溶气,污物可借助肉眼无法看出的大量超细小气泡快速地沾附而迅速托浮到水面上,达到净化的目的。下面用实施例配合图示说明,将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做一具体介绍,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的组合构造剖视图;图2为图1中粉碎部23及32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3-3剖面线的剖视图;图4为已知的产生气泡水的流程首先,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1包括一壳体10;一接头座20;一挡体30;其中该壳体10呈中空桶形,在其相对两侧各设有凸出的出口11;在另一端面中央设一具有内螺纹的螺体12,另一端通空且设有内螺纹13。该接头座20呈中空圆形,外部与内螺纹13螺纹连接,而且固定在上述壳体10的内部;其一端部缩小且设一凸出的接管21,可接入由上述高压桶流出的有气泡的混合液,另一端部延伸至壳体10内,且呈扩大开口,并于此开口端设有粉碎部23,请参阅图2,该粉碎23在端部设有一个呈圆弧状的凹弧槽231的凸出环,此端部分成近内部的内端部232和近外部的外端部233,其中,内端部232比外端部233低。该挡体30有一挡板31,其大小恰与上述接头座20的扩大开口端相配合,板一端面对应于上述接头座20的粉碎部23亦设有粉碎部32,参阅图2,其在端面上设有一凹环,该凹环呈圆弧状的凹弧槽321,而将此端面分成近内部的内端322和近外部的外端323,则内端322要比外端323低,从而当挡体30的挡板31与接头座20相配置后,两者的相对端上的粉碎部32、23就由内向外依序形成一流缝p、第一粉碎区q及一第二次粉碎区r,其中该流缝p由挡板31及接头座20的内端322、232形成,而该第一粉碎区q由两呈圆弧状的凹弧槽321、231形成,而且呈一椭圆扩大形状,而该第二粉碎区r则由两外端323、233形成,呈一较该流缝p更小的细缝流出区,其中,pr约可为1mm0.3mm;一个具有外螺纹的调节螺杆33,一端连接在具有粉碎部32的挡板的另一端面上,而杆另一端凸出于壳体10的螺体12外,从而可借旋调该调节螺杆33而可调节挡板31与接头座20之间的距离,以控制挡板31与接头座20上的粉碎部32、23之间的相距间隔;及一十字形分流块34,请同时参阅图3,它设于该挡体30近接头座20的端面上,当水流进入时,先提供导流及分流的工作。为此,当本技术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1借壳体上接头座20使由高压桶的冲力使桶内混合液冲入其内,经分流块34大致分流,再冲挤流经该流缝p而冲进至第一粉碎区q内,并在此区q内因撞击到圆弧槽321、231壁就使冲进来的气泡产生第一次的粉碎作用,使气泡成为大量的超微细气泡,再冲进至第二粉碎区r,并受此细缝区r的细小局部挤压,从而喷出更大量又较超细微气泡云液体,产生第二次粉碎作用,使水与气体达到最佳的充分混合乳化,再经出口11流出,由导管导流到处理池或槽内,使污物可借助肉眼无法看出的大量超细微气泡快速地沾附、吸持而迅速地托浮到水面上,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另外,借助调整前述的调节螺杆33可调节挡板31与接头座20之间的距离,即得以控制该挡板31与接头座20上的粉碎部32、23之间的相距间隔,从而可借助控制该流缝p、第一粉碎区q及一第二次粉碎区r的大小能微调气泡与水的混合浮化的效果。有关本技术的其他细节,补充说明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包括:一接头座,其一端为一进水口,另一端延伸而形成有适当内部空间的桶状壳体;及一挡体,它设在该接头座的桶状壳体上的上述进水口的另一端,可承受来自该进水口流入的水的冲击;该挡体与该接头座结合所构成的周壁上,由内部 向外形成有一环间隙;其特征在于,该间隙是由内向外依序形成有一流缝、第一粉碎区及一第二次粉碎区,其中第一粉碎区形成一较该流缝的缝距明显扩大的空间区域,而该第二粉碎区呈一比该流缝缝距更小的细缝流出区;为此,借助接头座使水气混合液冲入,受 此间隙区的局部挤压而喷出大量又超细微气泡云液,使水与气体达到充分混合乳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硕清陈墉
申请(专利权)人:庄硕清陈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