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2992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它采用用于吸收太阳光热量的第一集热回路,并将该回路中的热量换给第二换热回路,针对经过第二换热回路中换热的水采用加热补偿回路,以便达到预设的温度,并将预设温度的水通过供暖回路用于供暖或供应热水。通过第一集热回路的吸收热量和第二换热回路的换取能热量形成一定温度的水并且采用加热补偿回路进行加热补偿,从而使得预热时间短,通常指需要十几分钟,相对现有设备中四十到六十分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设计合理和即采即热型。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太阳能制暖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制暖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冬日里人们为了抵御严寒采用各种各样的供暖设备。例如,在统一的供热站燃煤产生热量并由供热介质通过长距离的管道输入各家各户,但是在这种长距离的传输中造成了大量的热能损耗,同时若传输管道发生损坏也不易发现,造成热能的严重浪费,并且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实现集中供暖的配套设备;针对没有相应供暖的配套设备,通常利用煤的燃烧极大程度地污染了空气,不利于环保。因此,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出现采用太阳能进行供暖。现有的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的设备中,一般包括太阳能吸热部分和加热补偿部分。由于太阳辐射的不稳定及集热不足,因此需要加热补偿部分,通常加热补偿部分采用电阻式加热,电阻式补偿加热采用导体加热形式,而导体加热制热能量低下,通常只有65-70%,由于加热制热能量低下,因此加热到预定的温度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升温速度慢需要40-60分钟,从而浪费更多的电量造成加热运行费用高。电阻直接接触加热水,水电不分离,结合长期使用过程中冷热变化铁皮漏边老化,从而容易漏电等不安全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该装置设计合理、热效率高、性能稳定、水电分离、安全可靠,具有全天候不间断供暖和加热生活热水的采暖加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循环集热机构、换热器、储热器、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和控制机构;其中,所述循环集热机构包括槽式太阳能聚光板、集热管、第一循环泵和传动器;所述槽式太阳能聚光板的上面两端设置有所述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所述集热管的另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且所述集热管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充满循环液,所述集热管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循环泵;所述槽式太阳能聚光板的下面设置有所述传动器;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储热器的第一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储热器的第一出口,且管路中充满水,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储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包括第三循环泵、磁感应线圈、变频器和第四循环泵;所述储热器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连通回所述储热器的第二出口,且管路上套设有所述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变频器;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太阳能时控跟踪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补液开关、第二温度传感器、室温自动控制器、室内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二补液开关;其中,所述太阳能时控跟踪模块通过电线连接所述传动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补液开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循环泵,且所述控制模块内预先设定所述集热管的温度最低值,也预先设定管道承受压力值,还预先设定的所述换热器温度最低值;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集热管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集热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该管路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一补液开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室温自动控制器通过电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所述变频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补液开关;且所述室温自动控制器内预先设定室内温暖的最低值、也预先设置管路温度最高值、还预先设置储热器内水位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所述集热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压力表。所述集热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储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过滤器。所述储热器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一补液开关和所述第二补液开关采用电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采用激光液位传感器或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室温自动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用于吸收太阳光热量的第一集热回路,并将该回路中的热量换给第二换热回路,针对经过第二换热回路中换热的水采用加热补偿回路,以便达到预设的温度,并将预设温度的水通过供暖回路用于供暖或供应热水。通过第一集热回路的吸收热量和第二换热回路的换取能热量形成一定温度的水并且采用加热补偿回路进行加热补偿,从而使得预热时间短,通常指需要十几分钟,相对现有设备中四十到六十分钟,本技术为设计合理和即采即热型。2、本技术在第一集热回路、第二换热回路、加热补偿回路和供暖回路中设置有过滤器和排污阀,以便清除管道内容易造成阻塞的杂质。这些回路中还设置有若干维修阀门,通过这些维修阀门针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以避免一处损坏,大面积拆除维修的状况发生。3、本技术采用在储热器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三循环泵后连通回储热器的第二出口,且管路上套设有磁感应线圈,磁感应线圈电连接变频器,通过变频器控制为磁感应线圈为管路加热,形成变频磁涡流节能加热补偿回路,此种形式为水电分离形式进行补偿加热,因此安全系数较高且能效较高。4、本技术在集热管和换热器上对应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待达到一定的温度值之后再启动相应管路上的循环泵,采用此种形式避免在太阳光热度较低时就开始启动循环泵造成的电能浪费,从而提高电能转换能效,本技术的电能转换成热能能效能够达到98%。鉴于以上理由,本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太阳能制暖领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循环集热机构100、换热器200、储热器300、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400和控制机构500。其中,循环集热机构100包括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集热管102、第一循环泵103和传动器104。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的上面两端设置有集热管102,集热管102的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换热器200的第一入口201,集热管102的另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202,且集热管102和换热器200之间的管路充满循环液,集热管102和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20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实现循环液在所有管路中流动的第一循环泵103。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的下面设置有传动器104,实现通过传动器104的转动带动与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同步运动。上述实施例中,集热管102与换热器200的第一入口20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循环集热机构(100)、换热器(200)、储热器(300)、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400)和控制机构(500);其中,所述循环集热机构(100)包括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集热管(102)、第一循环泵(103)和传动器(104);所述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的上面两端设置有所述集热管(102),所述集热管(102)的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入口,所述集热管(102)的另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且所述集热管(102)和所述换热器(200)之间的管路充满循环液,所述集热管(102)和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循环泵(103);所述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的下面设置有所述传动器(104);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一入口,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一出口,且管路中充满水,所述换热器(200)和所述储热器(30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205);所述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400)包括第三循环泵(401)、磁感应线圈(402)、变频器(403)和第四循环泵(406);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401)连通回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二出口,且管路上套设有所述磁感应线圈(402),所述磁感应线圈(402)电连接所述变频器(403);所述控制机构(500)包括太阳能时控跟踪模块(501)、控制模块(5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3)、压力传感器(504)、第一补液开关(505)、第二温度传感器(506)、室温自动控制器(507)、室内温度传感器(508)、液位传感器(509)、第三温度传感器(510)和第二补液开关(511);其中,所述太阳能时控跟踪模块(50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传动器(104);所述控制模块(502)分别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10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3)、所述压力传感器(504)、所述第一补液开关(50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06)和所述第二循环泵(205),且所述控制模块(502)内预先设定所述集热管(102)的温度最低值,也预先设定管道承受压力值,还预先设定的所述换热器(200)温度最低值;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3)设置在所述集热管(102)上;所述压力传感器(504)设置在所述集热管(102)与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之间 的管路上,该管路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一补液开关(50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06)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0)上;所述室温自动控制器(507)通过电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401)、所述变频器(403)、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508)、所述液位传感器(509)、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10)和所述第二补液开关(511);且所述室温自动控制器(507)内预先设定室内温暖的最低值、也预先设置管路温度最高值、还预先设置所述储热器(300)内水位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储热、磁涡流加热互补不间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循环集热机构(100)、换热器(200)、储热器(300)、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400)和控制机构(500);其中,所述循环集热机构(100)包括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集热管(102)、第一循环泵(103)和传动器(104);所述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的上面两端设置有所述集热管(102),所述集热管(102)的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入口,所述集热管(102)的另一端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且所述集热管(102)和所述换热器(200)之间的管路充满循环液,所述集热管(102)和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一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循环泵(103);所述槽式太阳能聚光板(101)的下面设置有所述传动器(104);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一入口,所述换热器(200)的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一出口,且管路中充满水,所述换热器(200)和所述储热器(30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205);所述磁涡流加热互补机构(400)包括第三循环泵(401)、磁感应线圈(402)、变频器(403)和第四循环泵(406);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二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401)连通回所述储热器(300)的第二出口,且管路上套设有所述磁感应线圈(402),所述磁感应线圈(402)电连接所述变频器(403);所述控制机构(500)包括太阳能时控跟踪模块(501)、控制模块(5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3)、压力传感器(504)、第一补液开关(505)、第二温度传感器(506)、室温自动控制器(507)、室内温度传感器(508)、液位传感器(509)、第三温度传感器(510)和第二补液开关(511);其中,所述太阳能时控跟踪模块(50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传动器(104);所述控制模块(502)分别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10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3)、所述压力传感器(504)、所述第一补液开关(50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06)和所述第二循环泵(205),且所述控制模块(502)内预先设定所述集热管(102)的温度最低值,也预先设定管道承受压力值,还预先设定的所述换热器(200)温度最低值;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保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天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