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单元及包括该蒸汽发生单元的系统。该蒸汽发生单元包括设于一封闭壳体内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在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受热单元、第二受热单元和预热单元;第一受热单元、第二受热单元和预热单元内均设有水流通道,预热单元、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的内部水流通道依次连通,预热单元与第一受热单元间还依次管道连接有压力调节阀和止回阀。该蒸汽发生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单元,且预热单元的水流通道与一供水系统管道连接,第二受热单元的水流通道与一蒸汽处理系统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同等容积的现有蒸汽发生装置,具备更优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发生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单元及包括该蒸汽发生单元的系统。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器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现有的蒸汽发生器通常采用锅炉形式,该种形式的锅炉在加热时,为了减少薄壁管及厚壁锅筒与管板之间的焊缝处的热应力集中,必须缓慢的对锅炉进行加热,这就使得现有的锅炉从冷锅启动到蒸汽输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至少为40分钟),这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公开号为“CN201513874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其虽然能够通过盘管加热的方式大大提升蒸汽产生的速度,但是其缺陷也较为明显,主要包括:1、其内部的燃烧室是由螺旋弹簧状盘管5紧密相抵构成,为了保证燃烧机处喷射的火焰能够较佳的对盘管装置的下部进行加热以及燃烧后的高温烟气能够较佳的对盘管装置上部进行加热,就需求燃烧机处的燃料应当采用在燃烧时能够具备较大特定火焰扩散角的优质燃料,这就大大提升了运行成本;另外,螺旋弹簧状盘管5是紧密相抵的,其在受热时会进行膨胀,这就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其热交换器1的内部是整个连通的,即在运行时,热交换器1整个为一高压盘管,而热交换器1的容积越大,热交换器1内部所能达到的水压上限就越大且压力也越难进行迅速的调节,这就大大增加了热交换器1爆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单元,其能够较佳的克服现有蒸汽发生器易爆的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发生单元,其包括设于一封闭壳体内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在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受热单元、第二受热单元和预热单元;第一受热单元、第二受热单元和预热单元内均设有水流通道,预热单元、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的内部水流通道依次连通,预热单元与第一受热单元间还依次管道连接有压力调节阀和止回阀。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发生单元中,止回阀能够较佳的将预热单元和第一受热单元、第二受热单元进行隔断,这使得在整体运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仅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的内部会存在高压;由于高压段容积的降低,使得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内能够达到的压力上限也会相应的降低,而且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处的压力也能够较快的被调节,从而大大增加了使用安全性、降低了爆炸的几率。另外,压力调节阀的设置使得预热单元处的供水压力能够较佳的被调节,从而较佳降低因供水压力的波动而导致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内的压力值异常。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系统,其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单元。其中,预热单元的水流通道与一供水系统管道连接,第二受热单元的水流通道与一蒸汽处理系统管道连接。作为优选,预热单元与第一受热单元间或供水系统与预热单元间设有水泵。水泵能够较佳的将液态介质泵入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内,而且使得介质能够在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内强制流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热应力集中,使得第一受热单元和第二受热单元不会因温度骤然变化而损伤以致破坏。作为优选,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储水箱的内腔与预热单元的水流通道连通。储水箱能够具有保压功能,从而能够较佳的保证供水系统处的供水水压。作为优选,储水箱的进水口与一软水处理器连接。软水处理器能够较佳的对即将进入发生器本体管道内的水进行软化,从而有效的防止水在发生器本体管道内结垢而导致的堵塞。作为优选,储水箱进水口与软水处理器间设有第一电磁阀。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启闭能够较佳的对储水箱内的水量、水压等参数进行调整。作为优选,蒸汽处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料口与第二受热单元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料口通过一疏水阀与储水箱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设置不仅能够较佳的对发生器本体处产生的蒸汽进行提纯,而且还能够对分离出的液相水进行回收利用。作为优选,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料口还通过一第二电磁阀与储水箱管道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的开启,能够较佳的实现对气液分离器的泄压以及反冲洗。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中的发生器本体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4中的蒸汽发生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单元,其包括封闭的壳体110,壳体110内设有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包括用于燃烧机在水平方向上向内喷射火焰的燃烧通道121,和用于燃烧烟气排出的烟气流道122,烟气流道122处燃烧烟气的排出方向与燃烧通道121处火焰的喷射方向相反;燃烧通道121与烟气流道122的回折连接处设有第一受热单元130,烟气流道122处设有第二受热单元140,第一受热单元130和第二受热单元140内部均设有水流通道且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受热单元130和第二受热单元140主要是通过燃烧烟气进行加热的,因此对燃料的火焰扩散角要求并不高,因此能够较佳的使用多种燃料,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其中,第一受热单元130是设置在燃烧通道121与烟气流道122的回折连接处,从而使得第一受热单元130能够受到燃烧火焰或燃烧烟气的直接冲击,因此第一受热单元130处所受到的热量较为集中,这不仅能够极大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有效避免热量损失,而且使得第一受热单元130内的液体介质(水)能够迅速的被加热。其中,第二受热单元140是设置在烟气流道122处的,这使得第二受热单元140能够持续的从高温烟气处吸收热量,从而能够较佳的实现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内设有燃烧筒120,燃烧筒120内腔构成燃烧通道121,燃烧筒120外壁与壳体110外壁间形成烟气流道122;壳体110在同一端侧部分别设有燃烧机接口部111和排烟口112,燃烧机接口部111与燃烧筒120一端连接,排烟口112与烟气流道122末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燃料在燃烧通道121内燃烧时,燃烧火焰处的热量能够较佳的透过燃烧筒120筒壁向第二受热单元140,燃料燃烧后的高温燃烧烟气能够再次对第二受热单元140和预热单元150进行加热,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热量的转换率。另外,由于烟气流道122是由燃烧筒120外壁与壳体110内壁间共同形成的,这不仅使得第二受热单元140便于布置,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避免热量自壳体110处损失。本实施例中,燃烧筒120另一端远离壳体110内壁,第一受热单元130位于壳体110与燃烧筒120所述另一端相对处,第一受热单元130的受热面至少覆盖燃烧筒120所述另一端的端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受热单元130的受热面能够正对燃烧筒120的端面且对燃烧筒120端面进行覆盖,这使得第一受热单元130能够较佳的接收燃烧筒120处的燃烧烟气或燃烧火焰的冲击,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热转换速率,而且还能够较佳的避免因燃烧烟气或燃烧火焰对壳体110的直接冲击而导致的壳体110使用寿命下降或热量损失。本实施例中,烟气流道122处还设有预热单元150,第二受热单元140和预热单元150在烟气流道122处燃烧烟气的排出方向上依次设置,预热单元150设有用于与第一受热单元130内部连通的水流通道。本实施例中,燃烧筒120外侧近排烟口112端的温度较低,该处的温度不足以实现液态到气态的转化,但通过设置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蒸汽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一封闭壳体(110)内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在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受热单元(130)、第二受热单元(140)和预热单元(150);第一受热单元(130)、第二受热单元(140)和预热单元(150)内均设有水流通道,预热单元(150)、第一受热单元(130)和第二受热单元(140)的内部水流通道依次连通,预热单元(150)与第一受热单元(130)间还依次管道连接有压力调节阀(211)和止回阀(212)。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一封闭壳体(110)内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在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受热单元(130)、第二受热单元(140)和预热单元(150);第一受热单元(130)、第二受热单元(140)和预热单元(150)内均设有水流通道,预热单元(150)、第一受热单元(130)和第二受热单元(140)的内部水流通道依次连通,预热单元(150)与第一受热单元(130)间还依次管道连接有压力调节阀(211)和止回阀(212)。2.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中的蒸汽发生单元,预热单元(150)的水流通道与一供水系统管道连接,第二受热单元(140)的水流通道与一蒸汽处理系统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预热单元(150)与第一受热单元(130)间或供水系统与预热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传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