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两侧的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所述炉体中部安装有燃料喷枪,所述燃料喷枪一端设置在炉体内部,另一端与燃料总管相连接,所述燃料喷枪后端设置有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通过四通换向阀连接有主风机,所述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均设置有夹层,且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夹层或第二蓄热箱的夹层连接有辅助风机,第一蓄热箱的夹层和第二蓄热箱的夹层通过管道相导通。该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个系统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节能降耗、降低排放、降低氧化烧损,设计新颖独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虚热式燃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在有色金属、冶金等行业中,通常需要能够产生高温的窖炉以便在其中加热及熔化物料。对于高温炉体,向其中的燃料提供热的助燃空气可以有力地提高炉体的热效率。现有的燃烧系统存在一下问题:1、原系统中只对主风进行预热,辅助燃烧风并未预热,造成部分热损失;2、原辅助风是总配风的10%,原因是担心配风太多影响节能效果,因为原来的系统辅助燃烧风并不预热。造成燃烧火焰刚性较差;3、原系统对炉温不进行自动化控制;4、原系统不对空燃比进行自动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将辅助燃烧风进行预热,方法是引冷风进入蓄热箱夹层,预热后再引出,进入烧嘴,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两侧的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所述炉体中部安装有燃料喷枪,所述燃料喷枪一端设置在炉体内部,另一端与燃料总管相连接,所述燃料喷枪后端设置有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通过四通换向阀连接有主风机,所述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均设置有夹层,且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夹层或第二蓄热箱的夹层连接有辅助风机,第一蓄热箱的夹层和第二蓄热箱的夹层通过管道相导通。进一步地,所述燃料总管与燃料喷枪之间的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燃气调节器、手动调节阀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燃气总管前端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燃气调节器和手动调节阀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燃料总管与电磁阀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空燃比例阀。进一步地,所述四通换向阀与主风机之间依次安装有压力表组件和手动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手动调节阀与主风机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通过四通换向阀连接有引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燃料喷枪与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之间成一定夹角。进一步地,所述燃料喷枪连续喷出燃料无切换、不间断的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以下优点,1、将原来未预热的辅助进行预热,可以有效回收热损失2、对炉温的精准控制可以进一步降低氧化烧损,进一步节能降耗,3、精准控制空燃比可以进一步降低热损耗,起到节能的效果,4、提高辅助燃烧风的比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焰的刚性,提高融化速度。综上所述,进行了如上改进后,整个系统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节能降耗、降低排放、降低氧化烧损,设计新颖独特,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第一蓄热箱;3、第二蓄热箱;4、燃料喷枪;5、燃料总管;6、四通换向阀;7、主风机;8、夹层;9、辅助风机;10、管道;11、燃气调节器;12、手动调节阀;13、电磁阀;14、压力开关;15、压力表组件;16、空燃比例阀;17、引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炉体1和安装在炉体1两侧的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所述炉体1中部安装有燃料喷枪4,所述燃料喷枪4一端设置在炉体2内部,另一端与燃料总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枪4后端设置有四通换向阀6,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通过四通换向阀6连接有主风机7,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均设置有夹层8,且所述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或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连接有辅助风机9,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和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通过管道10相导通。本技术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炉体1和安装在炉体1两侧的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炉体1中部安装有燃料喷枪4,燃料喷枪4一端设置在炉体2内部,另一端与燃料总管5相连接,燃料喷枪4后端设置有四通换向阀6,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通过四通换向阀6连接有主风机7,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均设置有夹层8,且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或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连接有辅助风机9,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和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通过管道10相导通,将辅助燃烧风进行预热,方法是辅助风机9引冷风进入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预热后再引出,进入烧嘴,工作中燃料喷枪4不断的输出燃料到炉体1内。助燃风由主风机7供给,通过四通换向阀6交替由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喷出,与燃料喷枪4喷出的燃料在炉体1内混合后燃烧。其中,所述燃料总管5与燃料喷枪4之间的管道10上依次安装有燃气调节器11、手动调节阀12和电磁阀13,燃料调节器11能够调节燃料总管5的燃料流量大小,手动调节阀12和电磁阀13能够方便调节和对燃料总管5进行开关。其中,所述燃气总管5前端的管道10上安装有压力开关14,所述燃气调节器11和手动调节阀12之间的管道10上安装有压力表组件15,便于观察燃料总管5内的燃料压力大小。其中,所述燃料总管5与电磁阀13之间的管道10上安装有空燃比例阀16,空燃比例阀16可以有效地控制炉内氧含量和炉温,铝锭熔化从燃烧前、后期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对应的燃烧热值也不同,因而通过自动调节空气流量以及燃气流量空燃比,实现不同时期最佳的能效比。不换向蓄热燃烧技术比换向式燃烧节能效率要高出10-15%以上,实行空燃比的自动控制下其能效比更高。其中,所述四通换向阀6与主风机7之间依次安装有压力表组件15和手动调节阀12,便于调节炉体1内的进风量。其中,所述手动调节阀12与主风机7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14,便于观察主风机7的风力大小。其中,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通过四通换向阀6连接有引风机17,烧后的热烟气交替进入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并通过四通换向阀6由引风机17引出.其中,所述燃料喷枪4与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之间成一定夹角,在不换向火焰燃烧技术里,助燃空气流角度、速度与流量与燃气的完全混合及至完全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设置夹角对保证燃烧效率、提高能效比有很大帮助。其中,所述燃料喷枪4连续喷出燃料无切换、不间断的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炉体(1)和安装在炉体(1)两侧的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所述炉体(1)中部安装有燃料喷枪(4),所述燃料喷枪(4)一端设置在炉体(1)内部,另一端与燃料总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枪(4)后端设置有四通换向阀(6),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通过四通换向阀(6)连接有主风机(7),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均设置有夹层(8),且所述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或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连接有辅助风机(9),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和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通过管道(10)相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炉体(1)和安装在炉体(1)两侧的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所述炉体(1)中部安装有燃料喷枪(4),所述燃料喷枪(4)一端设置在炉体(1)内部,另一端与燃料总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枪(4)后端设置有四通换向阀(6),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通过四通换向阀(6)连接有主风机(7),所述第一蓄热箱(2)和第二蓄热箱(3)均设置有夹层(8),且所述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或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连接有辅助风机(9),第一蓄热箱(2)的夹层(8)和第二蓄热箱(3)的夹层(8)通过管道(10)相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总管(5)与燃料喷枪(4)之间的管道(10)上依次安装有燃气调节器(11)、手动调节阀(12)和电磁阀(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热风炉温自控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总管(5)前端的管道(10)上安装有压力开关(14),所述燃气调节器(11)和手动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吴德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