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2743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7:55
一种计量料斗(10),包括:筒状的主体部(20),其上端开口构成投入口(23),且下端开口构成排出口(24);以及闸门(30),其以开闭排出口(24)的状态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设于该主体部(20),其中,主体部(20)和闸门(30)在利用扩散接合来将构成构件彼此之间接合起来之后实施弯曲加工而各自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PCT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7507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180052694.8、专利技术名称为容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如下容器的制造方法:例如构成全自动组合秤等,并暂时地保持通过投入口被投入的食品、药品等对象物,且根据需要从排出口排出上述对象物的料斗等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作为构成全自动组合秤的料斗等的容器公知有如下的容器。即,该容器包括:筒状的主体部,其上端开口构成投入口、且下端开口构成排出口;以及作为开闭构件的闸门,其以开闭排出口的状态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主体部。这种容器在正常状态下其闸门进行关闭移动从而关闭排出口。因此,能够将通过投入口被投入的食品暂时地保持在内部。之后,若通过给予排出指令从而使闸门进行打开移动而打开排出口,则会将暂时地保持的食品从排出口朝向设置在自身的下方区域的送料槽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57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虽然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未明确记载,但是在如上所述的容器中,通常是对主体部的构成构件彼此之间、闸门的构成构件彼此之间进行点焊、激光焊接等而进行接合。因此,主体部、闸门的构成构件彼此之间是线接合或点接合,构成构件彼此之间存在有间隙。其结果,作为对象物的食品的一部分会进入到构成构件彼此之间的间隙,有可能导致卫生方面不理想的事态。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清洁性设置得良好的容器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对金属制的平板进行切割加工,制作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工序;在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的规定位置载置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并使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扩散接合的工序;以及对进行了所述扩散接合的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形主体部的工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1,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接合的工序在800℃~1200℃的温度进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1,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接合的工序在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维氏硬度为120~200的条件下进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实施了所述弯曲加工的部位的维氏硬度从120左右到300左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对进行了所述扩散接合的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形成容器内表面的部位以形成多个凸部的方式实施压花加工的工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实施了所述压花加工的部位的维氏硬度从120左右到300左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对金属制的平板进行切割加工,制作闸门基部构成构件和闸门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工序;在所述闸门基部构成构件的规定位置载置所述闸门加强部构成构件,并使所述闸门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闸门加强部构成构件扩散接合的工序;以及对进行了所述扩散接合的所述闸门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闸门加强部构成构件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形闸门的工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7,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所述主体加强部之中在接合于主体基部的左右两侧壁的外表面的部位的下方侧配设有轴状部的工序;形成有通过弯曲所述闸门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左右两侧部而朝向前方侧延伸的前方延伸部的工序;以及在所述前方延伸部形成有贯通孔的工序,安装所述闸门的工序是以所述轴状部贯穿于所述贯通孔的方式将所述闸门安装于所述主体加强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9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制的平板由不锈钢制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0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7,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制的平板由不锈钢制成。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制造方法,主体部是在利用扩散接合来将构成构件彼此之间接合之后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形的,因而构成构件彼此之间的分界消失,能够作为一体的结构物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防止对象物的一部分进入到主体部的构成构件之间而将其做成卫生的容器。因而,发挥能够将该容器做成清洁性良好的容器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料斗用作计量料斗的全自动组合秤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计量料斗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主体基部构成构件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对图3所示的主体基部构成构件重叠了图4所示的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并利用扩散接合来进行了接合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对图5所示的构成构件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成形的主体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闸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容器的一例的料斗被用作计量料斗的全自动组合秤的结构的示意图。在此示例的全自动组合秤包括分散送料器2、计量料斗10、以及收集料斗8而构成。此外,全自动组合秤的结构除了计量料斗10之外大致与以往公知的构件相同,因而简单地说明各个构成部件。分散送料器2是将从十字头送料器1供给的食品呈放射状地分散到设有多台的直线送料器3而进行供给的部件。直线送料器3是使振动器4进行振动从而将从分散送料器2供给来的食品输送到自身的顶端侧而向送料容器5供给的部件。计量料斗10设有多台,各自配置在送料容器5的下方区域。这种计量料斗10是暂时地保持从送料容器5供给的食品的构件。各个计量料斗10形成为利用负载检测器10a检测保持的食品的重量值。在此,由这些计量料斗10保持的食品的重量值在未图示的计算装置中被用于组合计算,利用该计算装置选择总重量处于容许重量范围内的组合。而且,计算装置对选择的计量料斗10给予排出指令,计量料斗10在被计算装置给予排出指令时,将所保持的食品排出到位于下方区域的送料槽6。排出到送料槽6的食品集中到收集送料槽7,之后被供给到收集料斗8。收集料斗8是收集自被任意选中的计量料斗10排出的食品并暂时保持该食品,之后将食品供给到配置在下方区域的包装机9的部件。供给到该包装机9的食品被包装。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计量料斗10的侧视图。在此示例的计量料斗10包括主体部20和闸门(开闭构件)30而构成。此外,计量料斗10在上述全自动组合秤中设有多台,但由于全是相同的计量料斗,因而在此说明一台的结构,省略其他计量料斗10的说明。主体部20具有主体基部21和主体加强部22而成。主体基部21形成为以前侧壁比其他侧壁倾斜的状态延伸而成的筒状,并具有构成投入口23的上端开口和构成排出口24的下端开口。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对金属制的平板进行切割加工,制作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工序;在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的规定位置载置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并使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扩散接合的工序;以及对进行了所述扩散接合的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形主体部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0.29 JP 2010-2444291.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对金属制的平板进行切割加工,制作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工序;在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的规定位置载置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并使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扩散接合的工序;以及对进行了所述扩散接合的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形主体部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接合的工序在800℃~1200℃的温度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接合的工序在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维氏硬度为120~200的条件下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的实施了所述弯曲加工的部位的维氏硬度从120左右到300左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对进行了所述扩散接合的所述主体基部构成构件和所述主体加强部构成构件形成容器内表面的部位以形成多个凸部的方式实施压花加工的工序。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裕长井孝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威工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