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包带,旨在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打包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的表面上设有分别置于带体两边沿上的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筋,带体的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加强组,加强组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任一组加强组均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呈X型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包装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韧性打包带。
技术介绍
打包带以聚乙烯,聚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也有以尼龙和聚酯为原料的,经挤出单向拉伸制得,用于瓦楞纸箱、木箱的封箱捆扎外,还可捆扎素材,水果等。目前常用的打包带的两侧容易出现毛刺,容易使打包工人在打包的时候容易割伤皮肤,同时,现有的打包带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出现断裂,虽然也有用加强筋增加打包带的强度,但加强筋结构不合理会影响韧性,且打包带弯折时,容易产生折痕,折痕处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打包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的表面上设有分别置于带体两边沿上的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筋,带体的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加强组,加强组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任一组加强组均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一端与第四加强筋一端相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相连接、第四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三加强筋一端相连接,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相连接,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连接端、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连接端均与第三弹性筋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增加了带体两边沿的厚度,减少带体割伤皮肤的可能,且能增加带体的强度,防止带体从边沿开始撕裂,且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具有弹性,增加了带体的韧性,加强组增加了带体的结构强度,通过上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连接方式,加强组可防止带体从两端开始撕裂、或者从中间向两端发生撕裂,从而对带体起到加强作用,而加强组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且相邻加强组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便于带体的弯折,弯折时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增加了弯折处韧性,减少其断裂的可能,第三弹性筋能够一步增加带体的抗拉升强度及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体的表面上还设有第四弹性筋,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连接端均与第四弹性筋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弹性筋能够进一步增加带体的抗拉伸强度及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体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五弹性筋,任一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连接端均与第五弹性筋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弹性筋能够进一步增加带体的抗拉伸强度及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组的最大宽度为1-2厘米,两相邻加强组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的最大宽度比值为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当两相邻加强组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的最大宽度比值低于1时,带体韧性下降,弯折时易产生折痕,折痕处易断裂,当两相邻加强组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的最大宽度比值高于2时,带体的结构强度降低,抗拉伸强度降低,所以两相邻加强组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的最大宽度比值为1-2时,带体的结构强度高,且韧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带体,2-第一弹性筋,3-第二弹性筋,4-第三弹性筋,5-第四弹性筋,6-第五弹性筋,10-加强组,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第三加强筋,14-第四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包括带体1,所述带体1的表面上设有分别置于带体1两边沿上的第一弹性筋2和第二弹性筋3,第一弹性筋2和第二弹性筋3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筋4,带体1的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加强组10,加强组10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任一组加强组10均包括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第三加强筋13和第四加强筋14,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均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三加强筋13和第四加强筋14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11一端与第四加强筋14一端相连接、第一加强筋11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2相连接、第四加强筋14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12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二加强筋12一端与第三加强筋13一端相连接,第二加强筋12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2相连接,第三加强筋13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筋3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11和第四加强筋14的连接端、第二加强筋12和第三加强筋13的连接端均与第三弹性筋4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筋2和第二弹性筋3增加了带体1两边沿的厚度,减少带体1割伤皮肤的可能,且能增加带体1的强度,防止带体1从边沿开始撕裂,且第一弹性筋2和第二弹性筋3具有弹性,增加了带体1的韧性,加强组10增加了带体1的结构强度,通过上述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第三加强筋13和第四加强筋14的连接方式,加强组10可防止带体1从两端开始撕裂、或者从中间向两端发生撕裂,从而对带体1起到加强作用,而加强组10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且相邻加强组10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便于带体1的弯折,弯折时第一弹性筋2和第二弹性筋3增加了弯折处韧性,减少其断裂的可能,第三弹性筋4能够一步增加带体1的抗拉升强度及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体1的表面上还设有第四弹性筋5,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的连接端均与第四弹性筋5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弹性筋5能够进一步增加带体1的抗拉伸强度及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体1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五弹性筋6,任一组第三加强筋13和第四加强筋14的连接端均与第五弹性筋6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弹性筋6能够进一步增加带体1的抗拉伸强度及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组10的最大宽度为1-2厘米,两相邻加强组10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10的最大宽度比值为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当两相邻加强组10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10的最大宽度比值低于1时,带体1韧性下降,弯折时易产生折痕,折痕处易断裂,当两相邻加强组10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10的最大宽度比值高于2时,带体1的结构强度降低,抗拉伸强度降低,所以两相邻加强组10之间的间距与加强组10的最大宽度比值为1-2时,带体1的结构强度高,且韧性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包括带体,其特征是:所述带体的表面上设有分别置于带体两边沿上的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筋,带体的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加强组,加强组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任一组加强组均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一端与第四加强筋一端相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相连接、第四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三加强筋一端相连接、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相连接、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连接端、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连接端均与第三弹性筋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打包带,包括带体,其特征是:所述带体的表面上设有分别置于带体两边沿上的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第一弹性筋和第二弹性筋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筋,带体的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加强组,加强组呈直线型阵列排布,任一组加强组均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呈X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一加强筋一端与第四加强筋一端相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相连接、第四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相连接;任一组中的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三加强筋一端相连接、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筋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庭乐,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环力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