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300 阅读:28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营建、形成和修复,成功地实现了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快速形成,适用于内陆风浪中等及无风浪的水域。属环境生态治理领域。载体床由栽植床及与栽植床连接的浮圈组成,栽植床上包裹有浮圈。每个栽植床由1-5个植体容器、数个互连扣及连接在植体容器与互连扣之间的连接带组成,植体容器底部开有网状孔;互连扣为杯形形状、槽形形状或者其它搭口相互匹配的形状;浮圈是由密度小于1的漂浮物质,其外形为带状、圈状、块状或其它形状;植体容器的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杯形、方形或桶形;浮圈套接在或包裹在植体容器外周、连接带底部或互连扣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营建的浮岛,在3-10月的生长季节内,3-5个月即可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群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营建、形成和修复,成功地实现了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快速形成,适用于内陆风浪中等及无风浪的水域。属环境生态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工程和人工湿地工艺的发展,水生植物浮岛成为了人工湿地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浮岛对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净化水质,及降低水体中各种指标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非常优越的效果。河道及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首要问题。考虑到水域的植物生态群落恢复将会导致该区域陆化严重,而对于城市河道,由于这些河道固化程度较高,难以地栽水生植物,因此,业内专家提出采用水生植物浮岛的形式对湖泊河道水体进行综合治理。现在国内环境治理领域,水生植物浮岛的营建和形成主要有泡沫板栽植技术和浮岛的生物法营建技术,而营建浮岛的产品仅只有泡沫板床。两种营建方法中,泡沫板床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且植物的生长由于受到了泡沫板床栽植孔的制约,而使植物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其应用受到了制约。而生物法营建技术由于营建工艺和管理较为复杂,且对于大型的挺水植物浮岛而言,只能采用育苗移植的方法营建,因此,也尚未推广开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一种能在任何水面上快速营建和形成水生植物浮岛的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这种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是由多个各自独立的载体床放置在水面上,再相互活动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载体床由栽植床及与栽植床连接的浮圈组成,栽植床上包裹有浮圈。每个栽植床由1-5个植体容器、数个互连扣及连接在植体容器与互连扣之间的连接带组成,植体容器底部开有网状孔;互连扣为杯形形状、槽形形状或者其它搭口相互匹配的形状;浮圈是由密度小于1的漂浮物质,其外形为带状、圈状、块状或其它形状;植体容器的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杯形、方形或桶形;浮圈套接在或包裹在植体容器外周、连接带底部或互连扣处。工作原理由数个栽植床(1)及与栽植床(1)连接的浮圈(2)两部分共同组。每个栽植床(1)由1-10个植体容器(11)、数个互连扣(12)和连接在植体容器(11)与互连扣(12)之间的连接带(13)构成,植体容器(11)底部开有网状孔(14)。载体床为单独的个体,各载体床之间通过互连扣(12)相互拉扣连接为一个整体。由于各个载体床(1)都为独立的个体,使用时人们可以将载体床(1)拼接成不同类型的形状,组合营建的浮岛具有不同形状。在工厂生产制造出的载体床(1),植体容器(11)中填充海绵,不同类型的水生或湿生植物以海绵为植株基部,固定放置在植体容器(11)中,单个植体容器(11)可栽植水生植物5-7丛,植株萌发出新株,新株根系或植株生长结合在一起后即形成水生植物浮岛群落。水生或湿生植物株丛与株丛之间能够完全紧密地生长在一起,从而达到快速形成水生植物群落的目的和要求。本技术所有水生或湿生植物均可直接栽种于床体中,无需先培育盆苗后再进行移植。可以利用载体床于水域水面进行水生或湿生植物的生产繁育。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了水生植物浮岛群落形成和营建的工程化应用。载体床(11)和浮圈(2)两部分得自单独生产,使用时将两者再套合在一起。载体床(1)材质为塑胶、聚乙烯材料等,浮圈(2)材质选用密度小于1(水的密度为1)的能漂浮在水面上、浮力轻材料制作。植株栽植后的入水深度可以根据应用时的实际需要,以增加或减少浮圈数量的方式进行调节。本技术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的主要优点是1、利用本技术产品营建的浮岛,在3-10月的生长季节内,3-5个月即可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群落;2、本产品体积小、轻便,便于运输和使用;其使用材料少,产品可以回收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小;3、本产品之间通过互接扣连接,可根据应用时的实际需求,将产品拼接成任何形状;4、所有水生植物均可直接栽种于本产品中而无需进行盆栽育苗和移植;5、可以根据水生植物对水位深度的实际需求来调节植株的入水深度;6、适宜的水体和地域范围广,环境工程以及园林水景中均可应用,尤其适宜深水和污水环境应用;8、能够作为水生植物的生产床,在水面进行水生植物的水培繁殖和生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图1本技术单个栽植床的俯视状态示意图。其中植体容器(11)有5个,呈十字形分布,互连扣(12)采用杯形形状。图2为图1所示栽植床的A-A方向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浮圈的俯视状态示意图。其中浮圈为圈状。图4为图3所示的B-B剖面图。图5本技术图1所示栽植床的立体图。图6本技术图3所示浮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按图1和图5示意结构制作一个中心杯、4个侧杯和4个互接扣杯结构的栽植床(1),栽植床(1)采用塑胶材料制作,按图3和图6示意结构制作浮圈(2)采用泡沫塑料制作,将浮圈(2)套于每个植体容器(11)外。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浮圈的使用数量。并通过浮圈的增减来调节床体和植株的入水深度。对于栽植纵径较大的水生植物品种,可以采用少侧杯产品类型,而对于纵径较小的水生植物品种,宜采用多侧杯产品类型。根据实际应用时的数量要求,以海绵包裹住水生植株的基部,植入植体容器(11),并使海绵充满于植体容器中,防止脱落,将杯状互接扣(12)对接并套扣在一起固定,根据所需要营建的水生植物浮岛面积的大小进行产品拼接和栽植。使用时可以先将产品拼接好后在水面栽植,也可以将植株单床栽植好后再进行拼接并移入水面。将栽好植物后的裁体床(1)置于指定水域进行生长培育、管护和管理。1-栽植床;11-植体容器;12-互连扣;13-连接带;14-网状孔;2-浮圈。权利要求1.一种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载体床由栽植床(1)及与栽植床(1)连接的浮圈(2)组成,栽植床(1)上包裹有浮圈(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栽植床(1)由1-5个植体容器(11)、数个互连扣(12)及连接在植体容器(11)与互连扣(12)之间的连接带(13)组成,植体容器(11)底部开有网状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互连扣(12)为杯形形状、槽形形状或者其它搭口相互匹配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浮圈(2)是由密度小于1的漂浮物质,其外形为带状、圈状、块状或其它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植体容器(11)的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杯形、方形或桶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浮圈(2)套接在或包裹在植体容器(11)外周、连接带(13)底部或互连扣(12)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营建、形成和修复,成功地实现了水体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快速形成,适用于内陆风浪中等及无风浪的水域。属环境生态治理领域。载体床由栽植床及与栽植床连接的浮圈组成,栽植床上包裹有浮圈。每个栽植床由1-5个植体容器、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其特征在于载体床由栽植床(1)及与栽植床(1)连接的浮圈(2)组成,栽植床(1)上包裹有浮圈(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邓辅唐邓辅商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生态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4年12月27日 01:33
    群落community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community)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