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229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两个吸能管件(6),每个吸能管件(6)一端连接有后连接装置(8);两个后连接装置(8)通过两个连接销(10)连接在一个安装底座(9)上,通过安装底座(9)将所述吸能管件(6)固定在汽车纵梁(2)上;所述吸能管件(6)能够沿所述连接销(10)转动,使两个所述吸能管件(6)呈夹角状态;每个吸能管件(6)另一端连接有前连接装置(7),通过所述前连接装置(7)将所述吸能管件(6)固定在汽车保险杠(3)上;在连接有所述前连接装置(7)的所述吸能管件(6)的端部设置有引发结构。该碰撞吸能装置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冲击力,同时在不同车型之间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若发生碰撞,其碰撞能量主要由保险杠和汽车前纵梁之间的吸能装置吸收,从而达到减小车速和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目前汽车上的吸能装置大多采用金属结构,即是在汽车前纵梁与保险杠之间安装一套由薄壁金属压制而成的吸能结构,其金属材料通常为韧性较好的钢材。该结构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会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从而吸收碰撞冲击能量。金属吸能装置通常采用冲压成型,一旦金属被压制成型后,其吸能特性就固定了下来,不具备在不同汽车上都匹配的通用性;同时,金属吸能装置的吸能效率不高,并且工作过程中的缓冲力不稳定,会出现较大的峰值载荷,而过大的峰值载荷会对汽车乘员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汽车吸能装置缓冲力不稳定、吸能效率较低以及在不同重量车型之间不具有通用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在保险杠和汽车前纵梁之间,包括:两个吸能管件,每个所述吸能管件一端连接有后连接装置;两个所述后连接装置通过两个连接销连接在一个安装底座上,通过所述安装底座将所述吸能管件固定在汽车纵梁上;所述吸能管件能够沿所述连接销转动,使两个所述吸能管件呈夹角;所述夹角根据保险杠端部的形状确定,保证每个吸能管件与保险杠垂直安装;每个所述吸能管件另一端连接有前连接装置,通过所述前连接装置将所述吸能管件固定在保险杠上;在连接有所述前连接装置的所述吸能管件的端部设置有引发结构,用于降低冲击力峰值。进一步地,根据不同汽车重量型号,多个所述吸能装置并联安装,具有在不同车型之间的通用性。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管件为圆管状、锥管状或方管状。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管件为圆管状,具体为外径为50mm-100mm,长度为200-400mm,厚度为1mm-5mm。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管件为锥管状,具体为锥角为2°-5°,最大外径为50mm-100mm,长度为200mm-400mm,厚度为1mm-5mm;较小一端连接所述前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管件为方管状,具体为高宽比为1:1-2:1,宽度为50mm-100mm。进一步地,引发结构包括倒角、尖角或圆角;所述倒角包括内倒角或外倒角。进一步地,所述尖角或圆角为3个或者4个,沿轴均匀分布;所述尖角或圆角的轴向高度为所述吸能管件的最大外径或最大宽度的0.25-0.375倍。进一步地,所述倒角为45°。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管件采用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更近一步地,所述前连接装置、后连接装置和安装底座均为铝合金材料,所述连接销采用高强度钢。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具有两根吸能管件,分别能够在正向冲击力和侧向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压缩,通过渐进破坏,稳定的吸收碰撞能量;在吸能管件前端设置有倒角、圆角或尖角引发结构,能够显著的降低冲击力峰值,提高吸能装置的吸收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述碰撞吸能装置能够调整两个吸能管件之间的夹角,保证吸能管件与保险杠垂直安装,同时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保险杠;针对不同重量车型的汽车,能够将多个吸能装置并联来达到所要求的吸能碰撞要求,从而实现在多个不同类型车型之间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所述吸能装置,除了连接销采用高强度钢以外,其他部件采用复合材料或铝合金材料,密度低,整体降低吸能装置的重量,为汽车有效减重;本专利技术的吸能装置采用可拆卸结构,方便进行更换和维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在汽车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吸能管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2吸能管件为圆管状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2吸能管件为锥管状的结构示意图;图4(3)为图2吸能管件为方管状的结构示意图;图5(1)为图2引发结构为外倒角结构示意图;图5(2)为图2引发结构为内倒角结构示意图;图5(3)为图2引发结构为尖角结构示意图;图5(4)为图2引发结构为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架底盘,2-汽车前纵梁,3-保险杠,4-吸能装置,5-并联吸能装置,6-吸能管件,7-前连接装置,8-后连接装置,9-安装底座,10-连接销,11-圆管状吸能管件,12-锥管状吸能管件,13-方管状吸能管件,14-外倒角,15-内倒角,16-尖角,17-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在汽车前纵梁2和汽车保险杠3之间,如图1所示,安装在汽车前方的两侧,每个吸能装置4具有两个呈一定夹角的吸能管件6,与保险杠3的U型臂相对应,保证与保险杠3的垂直安装。行驶中的汽车若发生碰撞,作用在汽车上保险杠3上的冲击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冲击,另一类是侧向冲击,当发生正向冲击时,正向安装的吸能管件6的其主要作用,当发生侧向冲击力时,侧向安装的吸能管件6起主要作用。吸能装置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吸能管件6,每个吸能管件6一端均设置有后连接装置8,每个后连接装置8均通过一个连接销10连接在安装底座9上,然后将固定底座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汽车前纵梁2上;吸能管件6能够沿着连接销10转动,从而改变两个吸能管件6之间的夹角,夹角根据保险杠3的两侧形状具体确定,保证吸能管件6与保险杠3垂直安装。每个吸能管件6另一端均设置有前连接装置7,前连接装置7的法兰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汽车保险杠3上,其中一个吸能管件6正向安装,另一个侧向安装在保险杠3的侧臂上。如图3所示,其中前连接装置7与后连接装饰均设置有插槽,吸能管件6与前连接装置7为间隙配合,间隙中填入软胶固定,吸能管件6与后连接装置8为过盈配合,同时对接缝处封胶固定,这种可拆卸结构,方便进行更换和维修。吸能管件6形状可以为圆管状,如图4(1)所示,可以为锥管状,如图4(2)所示,也可以为方管状,如图4(3)所示。每种吸能管件6的尺寸根据需要定制或者调整,以适应不同重量的车型。吸能管件6为圆管状时,具体为外径为50mm-100mm,长度为200-400mm,厚度为1mm-5mm。吸能管件6为锥管状时,具体为锥角为2°-5°,最大外径为50mm-100mm,长度为200mm-400mm,厚度为1mm-5mm,较小一端连接所述前连接装置7。吸能管件6为方管状时,具体为高宽比为1:1-2:1,宽度为50mm-100mm;安装时,高度方向垂直于汽车底盘平面。吸能管件6的管径越大,则相应的厚度也需要加大,吸能管的尺寸越大,厚度越大,其总吸能越大,且总吸能与吸能管件6的长度近似成线性关系。在吸能管件6与前连接装置7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引发结构,引发结构结构如图5(1)、图5(2)、图5(3)和图5(4)所示,以圆管状的吸能管件6为例,在关键的端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在保险杠(3)和汽车前纵梁(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吸能管件(6),每个所述吸能管件(6)一端连接有后连接装置(8);两个所述后连接装置(8)通过两个连接销(10)连接在一个安装底座(9)上,通过所述安装底座(9)将所述吸能管件(6)固定在汽车前纵梁(2)上;所述吸能管件(6)能够沿所述连接销(10)转动,使两个所述吸能管件(6)呈夹角;所述夹角根据保险杠(3)端部的形状确定,保证每个吸能管件(6)与保险杠(3)垂直安装;每个所述吸能管件(6)另一端连接有前连接装置(7),通过所述前连接装置(7)将所述吸能管件(6)固定在保险杠(3)上;在连接有所述前连接装置(7)的所述吸能管件(6)的端部设置有引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在保险杠(3)和汽车前纵梁(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吸能管件(6),每个所述吸能管件(6)一端连接有后连接装置(8);两个所述后连接装置(8)通过两个连接销(10)连接在一个安装底座(9)上,通过所述安装底座(9)将所述吸能管件(6)固定在汽车前纵梁(2)上;所述吸能管件(6)能够沿所述连接销(10)转动,使两个所述吸能管件(6)呈夹角;所述夹角根据保险杠(3)端部的形状确定,保证每个吸能管件(6)与保险杠(3)垂直安装;每个所述吸能管件(6)另一端连接有前连接装置(7),通过所述前连接装置(7)将所述吸能管件(6)固定在保险杠(3)上;在连接有所述前连接装置(7)的所述吸能管件(6)的端部设置有引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汽车重量型号,多个所述吸能装置并联安装,具有在不同车型之间的通用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件(6)为圆管状、锥管状或方管状。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件(6)为圆管状,具体为外径为50mm-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治国林言中何春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