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1862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包括升液管,所述升液管外依次套有Ⅰ号外套、Ⅱ号外套、套筒,所述Ⅰ号外套、Ⅱ号外套之间形成Ⅰ号腔室,所述Ⅱ号外套外壁处形成两个轴环,所述Ⅱ号外套、套筒之间形成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所述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中均独立设置有缠绕在Ⅱ号外套上的线圈,所述Ⅱ号外套与支座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Ⅰ号外套、Ⅱ号外套之间的Ⅰ号腔室降低了热损失,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中的线圈能够有效的避免升液管堵塞,避免铸造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升液管的使用寿命,可适用于各种低压铸造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精密铸造结构,具体涉及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由汽缸体和汽缸盖两大部分组成,通过螺栓相互连接起来。缸体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浇铸性和切削性,且价格要低,因此常用的缸体材料是铸铁、合金铸铁。但铝合金的缸体使用越来越普遍,因为铝合金缸体重量轻,导热性良好,冷却液的容量可减少。启动后,缸体很快达到工作温度,并且和铝活塞热膨胀系数完全一样,受热后间隙变化小,可减少冲击噪声和机油消耗。而且和铝合金缸盖热膨胀相同,工作可减少冷热冲击所产生的热应力。但是,铝合金缸体在铸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包括升液管,所述升液管外依次套有Ⅰ号外套、Ⅱ号外套、套筒,所述Ⅰ号外套、Ⅱ号外套之间形成Ⅰ号腔室,所述Ⅱ号外套外壁处形成两个轴环,所述Ⅱ号外套、套筒之间形成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所述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中均独立设置有缠绕在Ⅱ号外套上的线圈,所述Ⅱ号外套与支座相固定。所述升液管上端形成装配部,所述上卡环上端形成容纳装配部的阶梯孔。所述Ⅰ号外套包括上端的上卡环和下端的下卡环,所述下卡环外径小于上卡环外径。所述Ⅱ号外套包括上端的阶梯装配环和下端的固定环,所述Ⅱ号外套内径与下卡环外径相同,所述阶梯装配环的阶梯孔与上卡环外径相同。所述Ⅰ号外套外壁、上卡环下端面、下卡环上端面、Ⅱ号外套内壁围合形成Ⅰ号腔室。所述Ⅱ号外套外壁、阶梯装配环下端面、固定环上端面、套筒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由Ⅱ号外套外壁的两个轴环分为三部分,上述三部分自上而下分别为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所述固定环端面形成通孔,螺钉穿过上述通孔与支座相固定。所述上卡环、阶梯装配环通过径向螺栓进行固定,所述套筒与阶梯装配环外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容积相同。本技术通过Ⅰ号外套、Ⅱ号外套之间的Ⅰ号腔室降低了热损失,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中的线圈能够有效的避免升液管堵塞,避免铸造缺陷,本技术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升液管的使用寿命,可适用于各种低压铸造机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1升液管2Ⅰ号外套21上卡环22下卡环3Ⅱ号外套31阶梯装配环32固定环4套筒5Ⅰ号腔室6Ⅰ号加热腔7Ⅱ号加热腔8Ⅲ号加热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包括升液管1,所述升液管1外依次套有Ⅰ号外套2、Ⅱ号外套3、套筒4,所述Ⅰ号外套2、Ⅱ号外套3之间形成Ⅰ号腔室5,所述Ⅱ号外套3外壁处形成两个轴环,所述Ⅱ号外套3、套筒4之间形成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所述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中均独立设置有缠绕在Ⅱ号外套3上的线圈,所述Ⅱ号外套3与支座相固定。所述升液管1上端形成装配部,所述上卡环21上端形成容纳装配部的阶梯孔。所述Ⅰ号外套2包括上端的上卡环21和下端的下卡环22,所述下卡环22外径小于上卡环21外径。所述Ⅱ号外套3包括上端的阶梯装配环31和下端的固定环32,所述Ⅱ号外套3内径与下卡环22外径相同,所述阶梯装配环31的阶梯孔与上卡环21外径相同。所述Ⅰ号外套2外壁、上卡环21下端面、下卡环22上端面、Ⅱ号外套3内壁围合形成Ⅰ号腔室5。所述Ⅱ号外套3外壁、阶梯装配环31下端面、固定环32上端面、套筒4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由Ⅱ号外套3外壁的两个轴环分为三部分,上述三部分自上而下分别为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所述固定环32端面形成通孔,螺钉穿过上述通孔与支座相固定。所述上卡环21、阶梯装配环31通过径向螺栓进行固定,所述套筒4与阶梯装配环31外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容积相同。所述Ⅰ号腔室5为保温气腔,降低升液管1的热损失。所述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中的线圈通电加热后能够对升液管1中的浇筑液进行保温或者加热,避免升液管1堵塞,避免了铸造缺陷。所述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中的线圈能够独立精确控制,既能够避免线圈损坏对铸件的影响,又能够精确控制浇筑液的质量。本技术通过Ⅰ号外套、Ⅱ号外套之间的Ⅰ号腔室降低了热损失,Ⅰ号加热腔、Ⅱ号加热腔、Ⅲ号加热腔中的线圈能够有效的避免升液管堵塞,避免铸造缺陷,本技术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升液管的使用寿命,可适用于各种低压铸造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包括升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管(1)外依次套有Ⅰ号外套(2)、Ⅱ号外套(3)、套筒(4),所述Ⅰ号外套(2)、Ⅱ号外套(3)之间形成Ⅰ号腔室(5),所述Ⅱ号外套(3)外壁处形成两个轴环,所述Ⅱ号外套(3)、套筒(4)之间形成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所述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中均独立设置有缠绕在Ⅱ号外套(3)上的线圈,所述Ⅱ号外套(3)与支座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包括升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管(1)外依次套有Ⅰ号外套(2)、Ⅱ号外套(3)、套筒(4),所述Ⅰ号外套(2)、Ⅱ号外套(3)之间形成Ⅰ号腔室(5),所述Ⅱ号外套(3)外壁处形成两个轴环,所述Ⅱ号外套(3)、套筒(4)之间形成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所述Ⅰ号加热腔(6)、Ⅱ号加热腔(7)、Ⅲ号加热腔(8)中均独立设置有缠绕在Ⅱ号外套(3)上的线圈,所述Ⅱ号外套(3)与支座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管(1)上端形成装配部,所述上卡环(21)上端形成容纳装配部的阶梯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号外套(2)包括上端的上卡环(21)和下端的下卡环(22),所述下卡环(22)外径小于上卡环(21)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缸体铸造用多级加热升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Ⅱ号外套(3)包括上端的阶梯装配环(31)和下端的固定环(32),所述Ⅱ号外套(3)内径与下卡环(22)外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宽于大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联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