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及空调器,其中进风结构包括主风道和两离心风机,且两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均与主风道的入口端相通;两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通道向着出风口方向渐趋平行且在出风口处处于平行状态;空调器包括柜机壳体,设置于柜机壳体的内的换热器,以及上述的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的主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柜机壳体的侧壁上的出风孔导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在减小空调器体积的前提下,增加内部流通风量,增大换热能力,并降低能耗及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及其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室内空调柜机包括柜机壳体,设置于柜机壳体内的进风结构,以及换热器,其中进风结构为一台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将柜机壳体外的风抽送至换热器处,通过换热器换热后排出柜机壳体外实现换热。传统室内空调柜机为提高换热速率,往往通过增加风机的风叶的直径,以及增加换热器的尺寸来实现,因而容易导致空调柜机壳体尺寸较大。而在现代社会家庭居所,尤其是小户型住所,能够留给空调的安装空间却越来越小,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空调柜机将其进风结构由一台风机增加至两台风机,由两台风机合并向单风道供风。这种结构虽然增加了进风量,但是由于进风结构中的风机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加,因此,在两风机同时工作时,从两风机的出风通道出来的两股气流合进入单风道时会出现碰撞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两台风机之间存在无效空间,从而导致柜机壳体体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进风结构中的风机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加,从而存在从两风机的出风通道出来的两股气流合并为单风道时会出现碰撞干扰,从而导致压头损失较大,能效低的缺陷,提供一种从两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出来进入主通道内的两股气流互不干扰,能效高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及其空调器。进一步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小空调器体积的前提下,增加内部流通风量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及其空调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包括主风道;离心风机,相邻设有两个,且两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均与所述主风道的入口端相通;两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通道向着所述出风口方向渐趋平行且在所述出风口处处于平行状态。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所述主风道内气流流向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一致设置。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两所述离心风机以所述出风通道背靠背地方式并列贴合设置,且两所述出风通道的形状满足:两所述出风通道的背部贴合时,两所述出风通道之间无间隙。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两所述离心风机的所述出风通道的背部均为第一竖直侧壁,两所述出风通道通过二者的所述第一竖直侧壁无间隙贴合连接一体,且所述第一竖直侧壁与蜗壳主体相切。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所述出风通道由四侧壁构成,且所述出风通道的与所述第一竖直侧壁相对的侧壁成型为倾斜侧壁,其余两侧壁为第二竖直侧壁,且所述倾斜侧壁的倾斜方向为:所述倾斜侧壁与所述蜗壳主体相接的一端距所述第一竖直侧壁远,远离所述蜗壳主体的一端距所述第一竖直侧壁近。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所述倾斜侧壁与所述蜗壳主体相接处由圆弧过渡。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所述蜗壳上具有安装风机主体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进风面上设置有进风整流栅。在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中,包括柜机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柜机壳体内的换热器,还具有如上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的主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柜机壳体的侧壁上的出风孔导出。在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中,所述进风结构的两离心风机均以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通道朝上的方式并列设置于所述柜机壳体的下部,所述进风结构的主风道处于所述柜机壳体的上部。在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中,所述主风道的侧壁均为竖直侧壁,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且所述主风道至少有一竖直侧壁由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在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中,所述主风道的两相对的竖直侧壁分别由两片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所述主风道的其余竖直侧壁由所述柜机壳体相应的侧壁形成,且所述柜机壳体的分别朝向两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风背面的侧壁上成型有若干所述出风孔。在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中,所述柜机壳体包括后壳体和前面板,所述后壳体包括与所述前面板相对设置的后面板,以及垂直所述后面板且沿所述后面板的外轮廓一周设置的侧壁,且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的外轮廓的形状一致。在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中,所述后面板的下部分呈弓形,与弓形的弦相接的侧壁构成所述后壳体的底部侧壁,与弓形的圆弧相接的侧壁构成所述后壳体的弧形侧壁,两所述蜗壳均与所述后壳体的底部侧壁,以及与所述蜗壳同侧的所述弧形侧壁相切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通过将两离心风机的出风通道渐趋平行设置,能够保证从两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出来进入主通道内的两股气流基本上互不干扰,从而降低了压头损失。2.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主风道内气流流向方向与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一致设置。这样设置能够避免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处出来的气流对主风道侧壁的冲刷而导致的能耗增加以及异常气动噪音。3.在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中,两离心风机以出风通道背靠背地方式并列贴合设置,且两出风通道的形状满足:两出风通道贴合时,两出风通道之间无间隙。这样设置不仅能够使两离心风机平行同向进风,增加了1倍的进风面积,而且避免了两离心风机之间存在无用空间,同时还能使主风道的横截面设置得更小,从而使得整个进风结构更加小巧紧凑。特别是两出风通道之间采用面与面的方式贴合连接一体,不仅容易成型,更重要地是避免了两离心风机的出风因非定常耦合而产生震颤。4.在本技术的空调器中,空调器因具有本技术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因此,能够在减小空调器体积的前提下,增加内部流通风量。5.在本技术的空调器中,主风道竖直设置,能够使主风道中气流走向与气流上升方向相同,从而降低了气流沿程所受阻力以及风吹换热器上的翅片而产生的翅片音,形成主风道的部分或全部侧壁的板式换热器相对设置有两片或多片时,这样能够在不增加空调器体积的前提下,将换热面积成倍增加,提高了能效。6.在本技术的空调器中,前、后面板上的出风孔采用多孔出风结构,起到了整流分风作用,使气流通过孔隙时静压增加,延长了送风距离,同时也使柜机壳体的上下出风效果更为均匀,增强人体舒适度感受;前后出风结构增大了出风面积,增加了空调全方位调节房间冷热气流交换的能力和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爆照图;图2为本技术的空调器去除柜机壳体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两离心风机安装于后壳体内的主视图;图6为后壳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风道;2-离心风机;21-蜗壳;21a-出风通道;21b-蜗壳主体;22-风机主体;23-进风整流栅;3-倾斜侧壁;4-板式换热器;5-出风孔;6-后壳体;6a-弧形侧壁;6b-底部侧壁;7-前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包括主风道(1);离心风机(2),相邻设有两个,且两所述离心风机(2)的蜗壳(21)的出风通道(21a)的出风口均与所述主风道(1)的入口端相通;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离心风机(2)的蜗壳(21)的出风通道(21a)向着所述出风口方向渐趋平行且在所述出风口处处于平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包括主风道(1);离心风机(2),相邻设有两个,且两所述离心风机(2)的蜗壳(21)的出风通道(21a)的出风口均与所述主风道(1)的入口端相通;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离心风机(2)的蜗壳(21)的出风通道(21a)向着所述出风口方向渐趋平行且在所述出风口处处于平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内气流流向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一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离心风机(2)以所述出风通道(21a)背靠背地方式并列贴合设置,且两所述出风通道(21a)的形状满足:两所述出风通道(21a)的背部贴合时,两所述出风通道(21a)之间无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离心风机(2)的所述出风通道(21a)的背部均为第一竖直侧壁,两所述出风通道(21a)通过二者的所述第一竖直侧壁无间隙贴合连接一体,且所述第一竖直侧壁与蜗壳主体(21b)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21a)由四侧壁构成,且所述出风通道(21a)的与所述第一竖直侧壁相对的侧壁成型为倾斜侧壁(3),其余两侧壁为第二竖直侧壁,且所述倾斜侧壁(3)的倾斜方向为:所述倾斜侧壁(3)与所述蜗壳主体(21b)相接的一端距所述第一竖直侧壁远,远离所述蜗壳主体(21b)的一端距所述第一竖直侧壁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侧壁(3)与所述蜗壳主体(21b)相接处由圆弧过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1)上具有安装风机主体(22)的安装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勇,熊军,高旭,廖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