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背光源,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其具有一入光面和出光面;一发光组件,其包括FPC及贴合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FPC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一压力触控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介于所述导光板与框架之间;该压力触控感应器与所述FPC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括该新型背光源的显示面板。该新型背光源将压力触控感应器整合到背光源内,同时将压力触控感应器的FPC与背光源内部FPC整合在一起,即由各自分别两个FPC优化为共用FPC,能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背光源及包括该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加,压力触控感应的功能也会随之增加。但在目前常见的背光源结构中,很少具有压力触控感应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背光源,其将压力触控感应器整合到背光源内,同时将压力触控感应器的FPC与背光源内部FPC整合在一起,即由各自分别两个FPC优化为共用FPC,能节省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了包括该新型背光源的显示面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背光源,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其具有一入光面和出光面;一发光组件,其包括FPC及贴合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FPC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一压力触控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介于所述导光板与框架之间;该压力触控感应器与所述FPC连接。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优选地,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与FPC的贴合区域朝向所述导光板一侧设置有白油或镜面银油。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凹槽,其与所述光源对应。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框架一侧的胶架条,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其与所述光源对应。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方的光学膜。优选地,所述光学膜包括由出光面往外依次设置的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源上方的遮光片。优选地,所述框架上方设置有一透明膜片,其具有折边机构,所述折边机构贴合在所述框架的侧边或背面。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新型背光源。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背光源将压力触控感应器整合到背光源内,同时将压力触控感应器的FPC与背光源内部FPC整合在一起,即由各自分别两个FPC优化为共用FPC,能节省成本。共用FPC采用底下装配的方式,区别于目前从正面上方装配的方案,从而达到去掉一个FPC节省成本的目的。在FPC和压力触控感应器贴合区域的朝向导光板一面丝印白油或者镜面银油,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C-C处的剖视图;图5为图3增加透明膜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请参考图1至5,一种新型背光源2,包括:一框架1,具有一底板及沿该底板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四个侧边;一导光板2,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其具有一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一胶架条3,设置在所述框架1一侧,其朝向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凹槽31;一发光组件4,朝向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一侧,该发光组件4包括FPC41及贴合在所述FPC41上的至少一光源42;所述光源42与第一凹槽31对应,容纳该光源42;一压力触控感应器5,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远离出光面22的一侧,介于所述导光板2与框架1底板之间;该压力触控感应器5与所述FPC41贴合连接。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5通过双面胶或者两面带粘性的海绵贴在框架1底板上。所述压力感应器5与FPC41通过ACF热压贴合将线路连接在一起。做进一步改进,所述FPC41通过双面胶贴合在所述导光板2和胶架条3的下方,该双面胶优选黑黑双面胶或者黑白双面胶,还可以是透明双面胶。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背光源2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5和导光板2之间的反射片6。由于FPC41与压力触控感应器5贴合部位是凸出的,此处无法设置反射片6,所述反射片6具有一缺口61,其与该凸出的贴合部位对应。优选地,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5与FPC41的贴合区域朝向所述导光板2一侧上丝印白油411或者镜面银油411,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至4所示,所述新型背光源2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22上方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由出光面22往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7、下增光膜8和上增光膜9。优选地,还包括位于光源42上方的遮光片10。所述扩散膜7通过黑黑胶71与遮光片10粘贴固定,下增光膜8通过两边伸出的凸耳81贴合双面胶与导光板2粘贴固定,上增光膜9与遮光片10直接粘贴固定。所述遮光片10优选为黑白胶或者黑黑胶,远离所述光源42一侧须是黑面,有无粘性都可以,优选无粘性,起到定义背光源下方视区的作用;靠近所述光源42一侧可以是白面也可以是黑面,需有粘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架条3主要起到填充光源42背后空间,垫起之后能够与遮光片10粘贴。做进一步改进,请参考图5,所述框架1上方设置有一透明膜片11,可以是PET/PE或者其它光学膜片,要求透明、软,也可以是一种扩散膜7。该透明膜片11具有折边机构,所述折边机可延伸通过双面胶贴合在所述框架1的侧边或背面。所述折边机构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折边;也可以为三折边,还可以是四折边。所述透明膜片11可以是单面带有粘性的透明膜片11,其带有粘性的一侧远离所述导光板2;或者,所述透明膜片11可在远离所述导光板2一侧上涂布光学胶12或双面胶,便于与显示模组贴合固定,由于是整个表面粘贴,不会因为现有设计方案窄边框引起粘贴面积小而不牢固的问题。优选采用光学胶12。具体实现时,光学胶12和透明膜片11可以先与显示模组的玻璃粘贴好后再包住背光源2,也可以将背光源2包住后再与玻璃贴合,组装灵活简单,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框架1优选但不限定为铁架或不锈钢架等金属框架1。所述框架1侧边外侧进行倒圆角处理,以方便透明膜片11的延伸且不隔坏。所述光源42优选但不限定为LED。实施例2请参考图6、7,基于实施例1,将导光板2和胶架条3合二为一,即去掉胶架条3,在所述导光板2入光面2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凹槽23,其与所述光源42相对应,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新型背光源。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其具有一入光面和出光面;一发光组件,其包括FPC及贴合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FPC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一压力触控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介于所述导光板与框架之间;该压力触控感应器与所述FPC贴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架;
一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其具有一入光面和出光面;
一发光组件,其包括FPC及贴合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FPC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
一压力触控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介于所述导光板与框架之间;该压力触控感应器与所述FPC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触控感应器与FPC的贴合区域朝向所述导光板一侧设置有白油或镜面银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框架一侧的胶架条,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周福新,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