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世平专利>正文

小型无人操作全自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081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无人操作含油污水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粗滤器、粗分室、精滤器和精分室、粗分室上方设有水泵、出水阀、减速器和电机,精分室与排水管连接,精分室上方设有集油腔,集油腔与排油管连接,排油管上设有手动排油阀和电磁阀,集油腔和吸水头中设有检测电极,电磁阀与电器控制器连接。该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可安全可靠地实现全自动无人操作,而且价格便宜,体积小。(*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污水分离装置,尤其适合用于小型机动船舶和发电机组上的含油污水分离装置。我国内河,湖泊及沿海水城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随着工业交通的迅猛发展,各类机动船舶及各种小型发电机组的含油污水排放是水质污染的原固之一。目前,我国虽然有各种油污水分离装置销售,但由于其各有缺陷,难以推广普及,如大中型的全自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造价高,体积大,在众多的中、小型机动船舶上和发电机组上无法使用,而一些小型的含油污水分离装置都需要人工操作,效果上有差异,难以达到环境标准。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便宜,体积小,可实现无人操作的含油污水分离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小型无人操作全自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粗滤器,粗分室、精分室和精滤器,粗分室与进水管和吸水头连接,粗分室上方设有水泵、出水阀、减速器和电机,粗分室与排水管连接,精分室上方设有手动排油阀,粗分室一侧设有贮油箱,其特点是集油腔和吸水头中设有检测电极,排油管上同时设有手动排油阀和电磁阀,电磁阀与电器控制器连接,电器控制器包括总控制电路、油位控制电路和水位控制电路,总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桥式整流二极管、电容、二极管、稳压集成块、接触器的触头、电阻等;油位控制电路包括指示灯、转换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等;水位控制电路包括指示灯、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二极管、三极管等。本装置使用时,只需把吸水头放入含油污水中,将电器控制板上的电源开关打开,再把转换开关转到自动位置,该装置便开始工作,当含油污水处理到一定时间,即装置内污油达到一定量时,排油阀自动开启,油自动排出,当污油排放完毕,排油指示灯自动熄灭,当含油污水全部处理完毕时,该装置自动停机,工作指示灯自动熄灭,无水指示灯亮,当含油污水不断增加时,工作灯自动亮,电机自动启动,如比循环,无需人工操作。如果不需要连续不断地分离含油污水,可以将转换开关转到手动位置,只需将吸水头放入油污水中,开启电源开关,装置开始工作,当装置工作到一定时间,开启手动排油阀,进行排油,一直排到有水流为止,关闭排油阀。经过本装置处理后排放的污水基本上是不含油的污水,其含油量小于(15ppm国际单位)排放标准。该分离装置的油污水处理量为0.1~0.25m3/n。本技术的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可实现全自动无人操作,且价格便宜,体积小,特别适用于小型机动船舶和发电机组。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为详细的描述。实施例参照图1,该小型无人操作全自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粗滤器2、粗分室3、精分室13和精滤器16,粗分室3与进水管1和吸水头19连接,粗分室3上方设有水泵4、出水阀5、减速器6和电机7,精分室13与排水管14连接,粗分室13上方设有集油腔17,集油腔17与排油管12连接,排油管12上设有手动排油阀11和电磁阀10,精分室13一侧设有贮油箱15,集油腔17中设有检测电极9,吸水头19内设有检测电极18,电磁阀10与电器控制器8连接,电器控制器8包括总控制电路I、油位控制电路II和水位控制电路III,总控制电路I包括电源开关K1、熔断器RD、电源变压器T、桥式整流二极管VD1~VD4、电容C1、C2、C3、C4、二极管VD5、VD6、稳压集成块W317、接触器CZ1、CZ2的触头、电阻R1、可调电阻RW;油位控制电路II包括指示灯D1、D2、转换开关KZ、继电器J1、接触器CZ2的线圈、二极管VD7、三极管BG1、BG2、电阻R2;水位控制电路Ⅲ包括指示灯D3、D4、继电器J3、接触器CZ1的线圈、二极管VD8、三极管BG3、BG4。接触器CZ1的触头C1—1与电机7的相线连接,电磁阀10通过接触器CZ2的触头C2—1与电机7的一根相线和地线连接,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整流二极管VD1~VD4连接,VD1~VD4的负极与电容C1、C3的负极、C2的下端,可调电阻RW的中间抽头及下端,C4、D1、D2、CZ2线圈的下端,BG1的发射极连接;VD1~VD4的正极与C1的正极,W317的2脚,VD5的正极连接,VD5的负极与VD6的正极、W317的3脚、R1、C4、D1的上端、KZ的左端连接,KZ的1端与J1—2触点、J2—2触点、VD7的正极、J1的线圈及R2的上端连接,WZ的2端与J2—2触点连接,VD7的负极与J1线圈下端、BG1、BG2的集电极连接,BG1的基极与BG2的发射极连接,BG2的基极与R2的下端及J1—1触点连接,J1—1触点与检测电极9连接,D3上端与接触器CZ1上端及J2—2触点连接,D4上端与J2—1触点连接,BG3的集电极与VD8负极及J2线圈下端连接,BG3的基极与R3下端、BG4的集电极连接,BG4的基极与R4下端、J2—2触点及插座CZ连接,检测电极18与插头CT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含油污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由吸水头19进入进水管1,经过水泵4和出水阀5流入粗分室3,将含油污水中的油聚合为大油粒上浮到集油腔17内,油污水经粗滤器2过滤,流进精分室13,经精滤器16过滤,再次将油污水中的微油粒聚合为大油粒上浮至集油腔17内,不含油的污水经过排水管14排出。集油腔17内的污油聚集到一定量时,经检测电极9,将检测的信号送入电器自动控制器8内,由自动控制器8将电磁阀10开启,油从集油腔17中,经排油管12排到贮油箱15内。当油污水全部处理完后,装在吸水头19内的检测电极18将检测到的无水信号进入电器控制器8内,由电器控制器8控制电机7停机。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无人操作全自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粗滤器(2)、粗分室(3)、精分室(13)和精滤器(16),粗分室(3)与进水管(1)和吸水头(19)连接,粗分室(3)上方设有水泵(4)、出水阀(5)、减速器(6)和电机(7),精分室(13)与排水管(14)连接,精分室(13)上方设有集油腔(17),集油腔(17)与排油管(12)连接,排油管(12)上设有手动排油阀(11),精分室(13)一侧设有贮油箱(15),其特征在于集油腔(17)中设有检测电极(9),吸水头(19)内设有检测电极(18),排油管(12)上同时设有手动排油阀(11)和电磁阀(19),电磁阀(10)与电器控制器(8)连接,电器控制器(8)包括总控制电路I、油位控制电路II和水位控制电路III,总控制电路I包括电源开关K1,熔断器RD,电源变压器T、桥式整流二极管VD1~VD4、电容C1、C2、C3,C4、二极管VD5,VD6、稳压集成块W317、接触器CZ1、CZ2的触头、电阻R1、可调电阻RW;油位控制电路II包括指示灯D1、D2,转换开关KZ,继电器J1、接触器CZ2的线圈、二极管VD7、三极管BG1、BG2、电阻R2;水位控制电路III包括指示灯D3、D4、继电器J3、接触器CZ1的线圈、二极管VD8、三极管BG3、BG4;接触器CZ1的触头C1—1与电机(7)的相线连接,电磁阀(10)通过接触器CZ2的触头C2—1与电机(7)的一根相线和地线连接,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整流二极管VD1~VD4连接,VD1~VD4的负极与电容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无人操作全自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粗滤器(2)、粗分室(3)、精分室(13)和精滤器(16),粗分室(3)与进水管(1)和吸水头(19)连接,粗分室(3)上方设有水泵(4)、出水阀(5)、减速器(6)和电机(7),精分室(13)与排水管(14)连接,精分室(13)上方设有集油腔(17),集油腔(17)与排油管(12)连接,排油管(12)上设有手动排油阀(11),精分室(13)一侧设有贮油箱(15),其特征在于:集油腔(17)中设有检测电极(9),吸水头(19)内设有检测电极(18),排油管(12)上同时设有手动排油阀(11)和电磁阀(10),电磁阀(10)与电器控制器(8)连接,电器控制器(8)包括总控制电路Ⅰ、油位控制电路Ⅱ和水位控制电路Ⅲ,总控制电路Ⅰ包括电源开关K1、熔断器RD、电源变压器T、桥式整流二极管VD1~VD4、电容C1、C2、C3、C4、二极管VD5、VD6、稳压集成块W317,接触器CZ1、CZ2的触头、电阻R1,可调电阻RW;油位控制电路Ⅱ包括指示灯D1、D2,转换开关KZ,继电器J1、接触器CZ2的线圈,二极管VD7,三极管BG1、BG2、电阻R2;水位控制电路Ⅲ包括指示灯D3、D4,继电器J3,接触器CZ1的线圈,二极管VD8,三极管BG3,BG4;接触器CZ1的触头C1-1与电机(7)的相线连接,电磁阀(10)通过接触器CZ2的触头C2-1与电机(7)的一根相线和地线连接,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整流二极管VD1~VD4连接,VD1~VD4的负极与电容C1、C3的负极。C2的下端,可调电阻RW的中间抽头及下端、C4、D1、D2、CZ2线圈的下端、BG1的发射极连接;VD1~VD4的正极与C1的正极,W317的2脚,VD5的正极连接,VD5的负极与VD6的正极,W317的3脚,R1、C4、D1的上端,KZ的左端连接,KZ的1端与J1-2触点,J2-2触点、VD7的正极,J1的线圈及R2的上端连接,KZ的2端与J2-2触点连接,VD7的负极与J1线圈下端,BG1、BG2的集电极连接,BG1的基极与BG2的发射极连接,BG2的基极与R2的下端及J1-1触点连接,J1-1触点与检测电极(9)连接,D3上端与接触器CZ1上端及J2-2触点连接,D4上端与J2-1触点连接,BG3的集电极与VD8负极及J2线圈下端连接,BG3基极与R3下端,BG4的集电极连接,BG4的基极与R4下端,J2-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世平罗守善
申请(专利权)人:倪世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