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污水处理澄清池,由去除水面悬浮类杂质和去除沉淀杂质的两套分离系统组成,可在同一个池内同时实现浮选杂质和沉淀泥渣两种分离过程。在进水管上安装有一个溶气器。设置在收油器内的集油室有底锥圆筒型、长矩形两种类型,体侧开有V形孔。澄清池外连有一个钢制圆筒形立式独立装置一二次分离器,使油和水得到最好的机械分离。这套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节省占地和空间,运行管理简单,效率高,造价低,无二次污染,工业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污水同时进行浮选和沉淀分离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中常含有溶解类、机械类、胶体类、菌藻类、悬浮类等多种形式的杂质。当利用凝聚澄清分离时只对沉淀杂质(真相对密度重于水)有效,悬浮类杂质(真相对密度轻于水)宜用上浮或加气协助上浮原理的设备,这是两种不同结构型式、不同类型的的澄清池。在这两种分离池中杂质一种向上浮动,一种向下沉淀,方向截然相反,杂质由上下两个不同的位置排出。在现有技术中,当污水中同时存在需要沉淀分离和选浮分离的杂质时,往往需要将两个澄清池串联运行,才可以对两种杂质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去除水面漂浮的油脂等悬浮类杂质的方法,一般是在集油处设置一个沿中心旋转的多个撇油器把水表面浮油舀进撇油器内,再顺管道流出池外。这种方法需要一整套旋转机械,设备庞大、造价高。若将之与沉淀分离杂质的设备组装在一起,不仅与后者的搅拌刮泥机互争池中心地域,运行事故率较高,而且效率低、分离油中带水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当水中含有多种类型杂质,既需要上浮分离又需要沉淀分离时,不必采用两套设备,只用本设备便可以同时达到上除悬浮渣和下除沉淀渣的双重效果。而且,当浮渣为油脂或其他非沫类浮游物质时,不需要机械类转动撇油设备,即可达到撇油效果和油水的分离和回收。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设备由去除水面悬浮类杂质和去除沉淀杂质的两套分离系统组成。整套设备主要包括进水管、混合室、反应室、导流室、澄清实、电机及减速器、搅拌装置、集水槽、出水管、排泥装置、溶气器、收油器和油水二次分离器。溶气器安装在进水管上,是一个将压力为0.2~0.6MPa的压缩空气提前溶入水中的设备。所述的反应室直径j=1500~4000mm,导流室直径k=2000~6000mm,反应室至池顶的距离l=500~2000mm。所述的收油器的集油室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底锥圆筒型,另一种为长矩形。底锥圆筒型集油室的筒体侧面开V形孔,孔的上宽为a=2~10mm,高度b=5~100mm,底角i=5°~30°;;长矩形集油室沿水面平放,侧面为平板或微弧形板,板上开V形孔,尺寸与上述同。长矩形集油室的端头设平衡囊,内置重物以调节重量和保持V形孔(32)位于水面的合适位置,并保持四面均衡。所述的二次分离器为设置在池外的钢制圆筒形立式独立装置,上面直径较小,下面直径较大,中间有过渡缩口相连系,下部圆筒直径d=500~2500mm,高度e=1000~5000mm,上部圆筒直径e=200~1500mm,总高度f=2000~8000mm,中部为锥形连接上下部,进液口位于下筒中部,出水口位于下筒近底部,油分离口位于上筒的中部距顶盖距离g=200~2000mm处。二次分离器的回收量和二次分离器的滞留时间成1∶2~10的关系。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当水中含有的多种类型杂质,需要上浮和沉淀两个方向的分离时,不必采用两台设备,只用一台本设备便可在同一个池内实现浮选杂质和沉淀泥渣两种分离过程。本设备没有转动撇油机械和配套的撇油设备,便能有效地克服油或水的表面张力,利用其扩散能力,使之自动聚集流入收油器的集油室内,达到撇油效果和油水的有效分离和回收。本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节省占地和空间,简化管理和运行费用,效率高,造价低。简化工艺,节省设备和投资,减少运行事故和维护工作量。油和水在二次分离器中做到最好的机械分离,水中基本没有浮油,油中含水率达到机械分离的最佳状态,而且一次或二次分离过程都不额外投加药剂或其他辅助剂,对油水的性质不发生影响,故分离后油和水可以再次利用。在澄清池导流室表面由收油器收集的含水浮油进入油水二次分离器后,经较长时间静置后再次分离,水和油都不外泄,不产生对外界污染,而且水和油基本不损失。附图说明图一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池壁;2—进水管;3—混合室;4—反应室;5—导流室;6—澄清室;7和8及11和2—电机及减速器;9—搅拌轴;10—搅拌桨;14—刮泥壁;15—凝聚剂加药装置;16.—桥形;17.—集水槽;18.—出水管;19.—脱气器;20.—斜管装置;21.—体内排泥装置;22.—体外排泥装置;23.—悬浮泥渣收集器;24.—活性泥渣室;25.—溶气器;26.—收油器;27.—出油管28.—二次分离器;29.—进液口;30.—油分离口;31.—出水口。图2为收油器集油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6-1—长矩集油室;26-2—平衡囊;26-3—浮油经孔道;26-4—底锥圆筒集油室。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设备中溶气器(25)安装在进水管(2)上。溶气器是将压力为0.2~0.6MPa的压缩空气提前溶入水中的设备。混合室(3)位于设备的底部,其上面是反应室(4)。反应室(4)的直径j=3000mm,导流室(5)直径k=4000mm,反应室至池顶的距离l=1200mm。被处理水由池中部(2)进入,经溶气器(25)充气后,由进水管(2)进入反应室(4)内,水流向上流动,溶于水中的气体扩散出来,成为小气泡聚集并带动水中的浮油或其他悬浮杂质,形成与水有更大的密度差加速上浮,水流离开反应室(4)的上沿转向四周辐射状流动并即刻再转向下流动,此处实际水流有一个折返,即由向上转为向下,产生向上的离心力,虽然这个力很微弱,但是对于可漂浮杂质脱离原接触水体,保持向上并留在水面,很有意义。在这个折返流动区域过程中,水的流速有一定变化,可以增加相对密度不同的物质在有离心力存在条件下的分离。当进水中投加凝聚剂、絮凝剂时,漂浮物也会产生一定聚合,这种现象对油脂类漂浮杂质分离是有利的。反应室(4)的外环空间为导流室(5)。在电机及减速器(7-8、11-12)地区驱动和控制下搅拌装置使污水沿搅拌轴(9)切线方向在混合室(3)内旋转,与凝聚剂结合,经搅拌桨(10)提升由上部流向导流室(5)再向下流动。此过程中刮泥壁(14)将沉淀在池底的泥渣刮至池底中间,经体内排泥装置(21)排出池外,在由体外排泥装置(22)排走。悬浮泥渣由泥渣收集器(23)收集,在活性泥渣室(24)沉积,由排泥口排出。被分离的油脂漂浮在导流室(5)的表面,不会流到出水区去。收油器(26)置于导流室(5)内被分离出的浮油的油水界面上。收油器(26)的集油室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底锥圆筒型(26-4),另一种为长矩形(26-1)。底锥圆筒型集油室(26-4)的筒体侧面开V形孔(26-3),孔的上宽为a=6mm,高度为b=50mm,底角i=20°。长矩形集油室(26-1)沿水面平放,侧面为平板或微弧形板,板上开V形孔(26-3),尺寸与上述同。长矩形集油室(26-1)的端头设平衡囊(26-2),内置重物以调节重量和保持V形孔(26-3)位于水面的合适位置,并保持四面均衡。收油器(26)克服油或水的表面张力,利用其扩散能力,使浮油自动聚集流入经孔道(26-3)进入收油器(26)的集油室(26-1)或(26-4)内,经连接在集油室下部的出油管(27)至油水二次分离器(28)中。油水二次分离器(28)是位于池外的独立设置。它是一个钢制圆筒形立式构形,上面直径较小,下面直径较大,中间有过渡缩口相连。下部圆筒直径d=1500mm,高度e=3000mm,上部圆筒直径e=9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污水处理澄清池,由去除水面悬浮类杂质和去除沉淀杂质的两套分离系统组成,整套设备主要包括进水管、混合室、反应室、导流室、澄清室、电机及减速器、搅拌装置、集水槽、出水管、排泥装置、溶气器、收油器和油水二次分离器,其特征是反应室的直径j=1500~4000mm;导流室的直径k=2000~6000mm;反应室至池顶的距离l=500~2000mm;设置在收油器内的集油室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底锥圆筒型,另一种为长矩形,底锥圆筒型集油室的筒体侧面开V形孔;长矩形集油室沿水面平放,侧面为平板或微弧形板,板上开V形孔,两种类型集油室V形孔的上宽为a=2~10mm,高度b=5~100mm,底角i=5°~30°;长矩形集油室的端头设平衡囊,以保持V形孔位于水面的合适位置;所述的二次分离器为设置在池外的独立装置,系一个钢制圆筒形立式构形,上面直径较小,下面直径较大,中间有过渡缩口相连,下部圆筒直径d=500~2500mm,高度e=1000~5000mm,上部圆筒直径e=200~1500mm,总高度f=2000~8000mm,进液口位于下筒中部,出水口位于下筒近底部,油分离口位于上筒的中部距顶盖距离g=200~2000mm处;二次分离器的回收量和二次分离器的滞留时间成1∶2~10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行赫,
申请(专利权)人:张行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