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501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13:56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向前凸伸的平板状的对接舌板及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舌板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包括端子承载部及位于所述端子承载部横向两侧的两个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于端子承载部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对接舌板的表面横向排列开,其中所述两个侧部分别设有自所述对接舌板的表面凹陷的扣持孔,以增强电连接器插接到对接连接器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互相对接的插头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请参考2014年01月20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技术专利第M471049U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设有一舌板,所述舌板包括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的组合及固定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合的遮蔽壳体,所述舌板在两侧壁上设有一对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可与其配接连接器配合,防止所述电连接器插入其配接连接器后轻易脱离。但是,该电连接器通过在舌板两侧开设缺口部来设置止退机构,在舌板纵长化、扁平化之后,所述配接连接器的弹臂的弹力对于整个舌板来说,其变相被削弱了,导致该止退机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与其配接连接器配合的稳定性。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两个电连接器对接时两者之间轻易脱离的电连接器组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向前凸伸的平板状的对接舌板及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舌板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包括端子承载部及位于所述端子承载部横向两侧的两个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于端子承载部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对接舌板的表面横向排列开,其中所述两个侧部分别设有自所述对接舌板的表面凹陷的扣持孔。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对接舌板的两个表面均排列有导电端子及设置有上述扣持孔。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定义有插接方向,在插接方向上,所述扣持孔落后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对接舌板为外露式,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并埋设在端子承载部,接触部的接触面露于所述对接舌板表面。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端子承载部由金属基板表面成型有绝缘材料而形成,侧部由金属材料形成。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基座包括竖直部及位于竖直部后方的两个安装部,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基座的接脚,所述接脚排列于两个安装部之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上述对接舌板对应的收容腔,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延伸入收容腔横向两端的弹性臂,在两个连接器对接时,弹性臂扣持在扣持孔内。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绝缘本体圈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横向排布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并具有延伸入所述收容腔的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接触部两外侧并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两个侧面的通槽,所述通槽向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并且前述弹性臂穿过所述通槽。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弹性臂具有与所述扣持孔干涉的干涉部,在插接方向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落后于所述干涉部。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插头连接器的侧部至少一侧边设有导接斜面,对应地,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收容腔对应于所述导接斜面至少设有一配合的导接斜壁。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对接舌板的上下表面设置扣持孔与对接连接器的金属弹臂配合形成止退结构,在电连接器纵长化、扁平化后,不仅不会减小单个止退结构的干涉面积,而且增加了止退机构的数量,从而增强了对接舌板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稳定性。另外,所述对接舌板上的扣持孔及两导电端子组的接触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干涉部位不处于同一直线,这样还能够抑制对接舌板在上下方向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图;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互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1及插座连接器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可以为任意形式的摆放状态或安装状态,如其可以为水平设置、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等各种形式,在此仅以该电连接器组合为水平设置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1包括基座10、自所述基座10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1及导电端子12,所述对接舌板11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并且所述对接舌板11包括端子承载部111及位于所述端子承载部111横向两侧的两个侧部112,两个侧部112分别设有自所述对接舌板11的表面凹陷的扣持孔113。上述导电端子12包括排列于端子承载部的接触部121,该等接触部121沿对接舌板11的表面横向排列开,导电端子12还包括延伸出基座的焊接脚122。本实施例的对接舌板11为外露式,即对接舌板外侧无金属壳体包围,导电端子的接触部121为平板状并埋设在端子承载部111,接触部121的接触面露于所述对接舌板11表面。本实施例中对接舌板11的两个表面均排列有导电端子12及设置有上述扣持孔11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一个表面设置导电端子12及扣持孔113。所述插头连接器1定义有插接方向,在插接方向上,所述扣持孔113落后于所述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21。基座10包括竖直部101及位于竖直部101后方的两个安装部102,导电端子的接脚122延伸出基座10并排列于两个安装部102之间。下面介绍插头连接器1的具体结构及组装过程。参图3、图4,插头电连接器1包括金属基板14、两个端子模组15a、15b及注塑成型在前两者之间的绝缘壳体16。所述导电端子12分两排横向组装于所述两端子模组15a、15b中。所述金属基板14定义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并包括一主体部140、自主体部140横向两侧向其上下表面凸伸形成的侧部112以及自所述侧部112向后延伸出所述金属基板14的安装部102,所述主体部140与在其表面注塑成型的所述绝缘壳体16构成上述端子承载部111。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模组15a、15b包括呈平板状并沿对接舌板11横向排列开的接触部121,所述接触部121露于对接舌板11表面以实现与插座连接器2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5a、15b分别面向金属基板14的主体部140设有第一、第二定位柱123、124。另外,所述两导电端子模组均设有通孔125,以便于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模组15a、15b与所述金属基板14之间灌胶或者注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112与所述金属基板14的主体部140形成两个收容空间,以分别收容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模组15a、15b。所述金属基板14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定位柱123、124对应的第一、第二定位孔141、142,以便于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模组15a、15b与所述金属基板14预组装。所述金属基板14还设有一系列贯通槽143,在对两导电端子模组与金属基板14预组装的整体进行注塑成型时,塑胶可以通过所述贯通槽143,将两导电端子模组与所述金属基板14结合更紧密。所述两导电端子模组分别组装于所述金属基板14的上下两侧并构成一个组装整体,通过模具夹持固定后,在所述组装整体外注塑形成所述绝缘壳体16。特别地,绝缘壳体16包覆所述组装整体的前端,以避免插头连接器1在与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造成插座连接器2短路。下面介绍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向前凸伸的平板状的对接舌板及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舌板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包括端子承载部及位于所述端子承载部横向两侧的两个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于端子承载部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对接舌板的表面横向排列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部分别设有自所述对接舌板的表面凹陷的扣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向前凸伸的平板状的对接舌板及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舌板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包括端子承载部及位于所述端子承载部横向两侧的两个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于端子承载部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对接舌板的表面横向排列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部分别设有自所述对接舌板的表面凹陷的扣持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舌板的两个表面均排列有导电端子及设置有上述扣持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定义有插接方向,在插接方向上,所述扣持孔落后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舌板为外露式,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并埋设在端子承载部,接触部的接触面露于所述对接舌板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承载部由一金属基板表面成型有绝缘材料而形成,侧部由金属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竖直部及位于竖直部后方的两个安装部,导电端子包括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朱建矿李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