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同国专利>正文

一种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0378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利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树苗混交造林,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如下: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造林比例占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造林比例占40%,混交造林密度为2050株/hm2,采用两种树种组合的抗旱混交造林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造林成活率高,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好,经济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旱地造林
,特别是涉及一种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大约占了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干旱缺水已经成为绿化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障碍。荒漠的干旱缺水气候,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和成活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主要为了改造荒漠化的生态环境以及荒山造林等。近年来,抗旱造林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提高造林成活率,更好地治理荒漠化、荒山造林显得尤为重要。荒漠地区造林成活率现状北方荒漠地区的气候条件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大部分地区为戈壁荒漠,遍地砂砾,土质低劣,大多数地方很不适宜植物存活。植被大多比较矮小、稀少,多属能抗风沙、耐干旱、抗盐碱的植被。当降雨强度大时,不仅会有崩塌浸蚀和沟蚀以及泥石流出现,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的荒山造林计划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成为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地形特征成为荒漠地区影响植被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而气象因子是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降水量。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成活。蒙古栎的叶子和树干热含量特别高,种子能提炼酒精,是天然的生物质能源林,且有土壤改良的作用,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蒙古栎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木混交成林均甚适宜,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碱性土壤上都能生长,耐瘠薄,不耐水湿,根系发达,有很强的萌蘖性,蒙古栎能在干燥阳坡,土体发育不全的粗骨土上成林。红松(采用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是典型的木本粮油林,樟子松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抗瘠薄,用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红松能提早开花结实,成园快,效果好,而红松种子又是经济价值极高的林果,可用于榨油。由于北方干旱地区,土地较为贫瘠,因此造林的成活率较低。为了解决目前常规造林技术采用单一植物品种,成活率低且经济效益较差的状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北方旱地选用蒙古栎、红松(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林苗,采用木本粮油林(红松)和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的混交造林方法,其造林方法简单,林苗成活率高,造林经济效益较好,能有效改善土地贫瘠状况,既能满足林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填补相关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和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的混交造林方法,能够提高树苗成活率,改善土质,防沙固土,又可以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实,提高造林投产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造林,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推动造林技术向前发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创造性的利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树苗混交造林,采用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和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的混交造林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木本粮油林品种为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生物质能源林品种为为蒙古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利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树苗混交造林,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如下,它包括以下内容:1、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林苗的栽培2、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林苗的栽培3、两种树苗的混交种植具体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如下: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造林比例占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造林比例占40%;混交造林密度: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2150×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1900×40%=2050株/hm2;植被规格:4×4m;块状整地规格:200×200×25cm;造林穴规格:60×60×40cm;较佳栽植时间:3月上旬。具体红松采用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方法如下:1、接穗的准备:选择优良母树做接穗,选择产量高的单株为母树。2、接穗的采集:采集接穗应在嫁接当年3月上旬进行,采集部位在母树树干的中上部的外围1年生枝条,根据母树大小一般每株树采10~40个枝,每个枝条要带15~18cm的营养枝。3、接穗的贮藏:如果采条地与贮藏地较远,需要长途运输,应将枝条装入塑料袋中,放入少量锯末封口,保湿运输,枝条贮藏以冰窖贮藏为好,窖的大小按接穗数量而定。4、砧木的选择:嫁接用砧木樟子松子松以40~45cm高的移植大苗为宜;5、嫁接时期与方法:嫁接时期最好是在4月上旬,在1~3轮生枝部位嫁接,嫁接方法以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接穗的粗度以砧木嫁接部位粗度的2/3为宜。6、造林时间的选取:在干旱地区,可在春季和秋季造林,其中以春季造林最好;秋季造林后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受风吹沙打;雨季造林要在透雨后的阴天栽植,要随时保持苗根湿润,不受风吹日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造林成活率高:采用本专利技术对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与常规造林技术相比较,造林成活率可提高35%。2、适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我国北方干旱沙漠化地区,可以适用在干旱、半干旱的土地沙漠化地区,包括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平缓风沙地、丘间低地、石质沙地和沙质丘陵坡地等。3、实用性好:两种林木优势互补,有效改变土质和林相,防沙固土。4、经济效益好: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混交造林,经济效果好,比单一造林技术相比经济产出显著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采用蒙古栎、红松(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两种林苗代表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混交造林,它包括如下步骤:1、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林苗的栽培2、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林苗的栽培3、两种林苗的混合种植,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造林比例占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造林比例占40%;混交造林密度: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2150×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1900×40%=2050株/hm2;植被规格:4×4m;块状整地规格:200×200×25cm;造林穴规格:60×60×40cm;较佳栽植时间:3月上旬。以上所述,仅是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利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树苗混交造林,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如下: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造林比例占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造林比例占40%;混交造林密度: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2150×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1900×40%=2050株/h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利用两种不同特性
的树苗混交造林,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木本粮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的混交造
林方法如下:生物质能源林-蒙古栎造林比例占60%,木本粮油林-樟子
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造林比例占40%;混交造林密度:生物质能源林-
蒙古栎2150×60%+木本粮油林--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1900×
40%=2050株/h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本粮油林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同国
申请(专利权)人:庄同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