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连接系统,尤其是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粘滞阻尼器三者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和第三节点板活动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万向节轴承,所述万向节轴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放大结构中粘滞阻尼器对减振机构阻尼力的同时,通过万向节轴承有效的消除面外弯矩,提高粘滞阻尼器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消能减振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连接系统,尤其是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技术背景近年来,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结构抗风、抗震已经成为结构工程师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并经受了地震、台风的考验。由于结构本身变形较小,尤其是抗风,阻尼器需要大位移才能发挥消能减振的作用。原来人们都是采用不同类型的阻尼器进行斜支撑、人字连接或者剪力墙等连接方式。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对角连接的阻尼器斜撑伸长或缩短迫使阻尼器产生拉伸或压缩,从而产生与结构位移反向的斜向阻尼力,人字形支撑则直接产生与结构位移反向的水平阻尼力,并通过人字支撑将力传至该层下角部。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都是通过结构发生层间位移带动系统发生开合运动,使阻尼器两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阻尼力作用在结构上。进而增大结构的阻尼比,起到消能减振的作用。使得位移进一步降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减振装置对于粘滞阻尼器的利用效率很低。后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发现通过对其阻尼器的连接方式的改变可以间接的提高阻尼器的利用效率。于是在ZL201220375511.8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包括套锁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所述的套锁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与所述的第一活动轴连接。使用本技术方案放大了阻尼器输出的阻尼力,增加了放大阻尼器对减振结构的作用效果;可以将实际应用中的阻尼器的个数减少并能使阻尼器的行程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节约消能减振结构的成本。这样的装置在减振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很大的面外弯矩,导致粘滞阻尼器的受损。面外弯矩,即当出现外界载荷时,由于结构件安装不在同一平面内,使得外界载荷和安装平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移,力和位移相乘,便产生了面外弯矩。很大的面外弯矩,常常会使得粘滞阻尼器径向受力收到破坏,导致粘滞阻尼器受力不均,粘滞阻尼器中阻尼杆弯曲而报废,严重影响了粘滞阻尼器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节能减振成本。由于单纯的连接座不能传递弯矩,只能传递轴向力,所以通过增加万向节轴承,能保证粘滞阻尼器不受到面外弯矩的作用。综上所述,现有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在结构和设计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满足现代结构对消能粘滞阻尼器安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在阻尼器与连接结构之间,通过万向节轴承连接,可以阻碍面外弯矩的传递,使得面外弯矩降为零,可以避免阻尼器结构受到弯矩作用,使得结构强度降低,提高粘滞阻尼器的耐久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粘滞阻尼器三者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和第三节点板活动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对房屋或者其他建筑起到防震减振的效果。所述粘滞阻尼器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万向节轴承,所述万向节轴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一支撑杆、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组成;所述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座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活动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便于整体结构拆装,也可以有效的起到分级减振的效果。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二支撑杆、第四连接座和第五连接座组成;所述第四连接座和第五连接座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接座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二节点板活动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便于整体结构拆装,也可以有效的起到分级减振的效果。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粘滞阻尼器之间的夹角为90°。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粘滞阻尼器的阻尼效果,更好的起到减振效果。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为第二支撑杆长度的2~5倍。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粘滞阻尼器的阻尼效果,更好的起到减振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放大结构中粘滞阻尼器对减振机构阻尼力的同时,通过万向节轴承有效的消除面外弯矩力,提高粘滞阻尼器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节能减振的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粘滞阻尼器,2为第一节点板,3为第二节点板,4为第三节点板,5为万向节轴承,6为第一连接座,7为第一支撑杆,8为第二连接座,9为第三连接座,10为第二支撑杆,11为第四连接座,12为第五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粘滞阻尼器1三者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2、第二节点板3和第三节点板4活动连接,粘滞阻尼器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万向节轴承5,万向节轴承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6,第一连接座6与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一支撑杆7、第二连接座8和第三连接座9组成;第二连接座8和第三连接座9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杆7的两端,第二连接座8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2活动连接;第二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二支撑杆10、第四连接座11和第五连接座12组成;第四连接座11和第五连接座12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杆10的两端,第四连接座11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二节点板3活动连接。其中第二支撑组件与粘滞阻尼器1之间夹角为90°。第一支撑杆7长度为第二支撑杆10长度的2~5倍。当房屋在出现剧烈晃动的时候,不只是单单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粘滞阻尼器1之间组成的平面内受到面内弯矩,同样的还会受到面外弯矩,当出现面外弯矩的时候,可以通过万向节轴承5自动转动到任何角度,将其传递过来的面外弯矩转化为零,降低其对粘滞阻尼器1的损害,可以提高粘滞阻尼器1的寿命,降低消能减振的成本。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粘滞阻尼器(1)三者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2)、第二节点板(3)和第三节点板(4)活动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万向节轴承(5),所述万向节轴承(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6),所述第一连接座(6)与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一支撑杆(7)、第二连接座(8)和第三连接座(9)组成;所述第二连接座(8)和第三连接座(9)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杆(7)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座(8)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板(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二支撑杆(10)、第四连接座(11)和第五连接座(12)组成;所述第四连接座(11)和第五连接座(12)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杆(10)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接座(11)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二节点板(3)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面外弯矩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组件、第
二支撑组件和粘滞阻尼器(1)三者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节点
板(2)、第二节点板(3)和第三节点板(4)活动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
(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万向节轴承(5),所述万向节轴承(5)的另一端
连接有第一连接座(6),所述第一连接座(6)与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和
第二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一支撑杆(7)、第二连接座(8)和第三连接座
(9)组成;所述第二连接座(8)和第三连接座(9)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
杆(7)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座(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郭有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