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炜专利>正文

涵道藻水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295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涵道藻水分离机由分配水槽1、分离袋5、收集箱7、机壳16和底座17组成,分配水槽1由四围边板2和底板3组成,边板2上部开有供水孔,供水孔与供水管19连接,底板3有分配过水孔,底板3通过连接口4与分离袋5连接,分离袋5是双层管状条袋,下端与收集箱7连通,收集箱7侧面有出藻口8,收集箱、减速机、机壳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分配水槽1的底部固定安装滑轮14,钢丝绳13的一端扣在连杆12的挂孔上,另一端穿过滑轮14连接在升降架15的挂孔上,喉管6是个中空的倒U型硬管,捆扎在每一条分离袋5的中部内壁,分离袋5外部喉管6的位置悬挂在升降架15的横杆上,连杆12的转轴安装在偏心臂11的偏心轴孔上,偏心臂11的输出轴孔安装在减速机10的输出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是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20019903公开了一种“活性海藻分离机”,包括:机座,传动装置设在机座上,分离装置设在传动装置的上方,传动装置依靠立轴向分离装置传递动力;所述的分离装置由转鼓、沉渣腔以及配水机构构成,转鼓设在分离装置的中部并与立轴相连接,沉渣腔设在转鼓的下方,配水机构从分离装置外部穿透到内部与沉渣腔相连通;在转鼓的上方还设有顶盖。该技术采用离心机的以及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的工作结构形式,对活性海藻与培养液的混合液进行离心式的快速分离提取,克服了以往分离效果差,效率不高,只能分离出单一体积与重量海藻的缺点,采用自动化的分离操作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海藻分离提取的效率。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10547980公开了一种“同步分离清洗一体采收机”,以解决目前螺旋藻的采收存在的不能连续的处理大量的螺旋藻养殖液,螺旋藻藻体与营养液分离率低的问题。它包括机架、滚筒筛,所述机架上设有回液仓,所述滚筒筛设在所述回液仓内,所述回液仓底部设有回水管;所述机架上设有微孔喷淋清洗管支架,所述微孔喷淋清洗管支架上设有微孔喷淋清洗管,所述微孔喷淋清洗管位于所述滚筒筛内,所述机架一端设有空心轴固定架,所述空心轴固定架上设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滚筒筛相连。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带来的生活污水,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化肥,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产生的农业下水,和各种工业废水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废水排入水体水系,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耗氧物质浓度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度。淡水湖泊、水库中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在夏秋温暖季节,这些湖泊、水库就会形成大片蓝绿色的藻块或藻的薄层,即“水华”,漂浮在水面或分散在水中,水华的出现,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旅游观光价值消失;大量藻类死亡后,因其迅速分解,产生恶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生生态环境恶化。治理蓝藻水华成为水体污染治理的关键,目前大多采用化学絮凝剂法进行水藻分离,由于添加的化学物质会残留在水体中,又会导致二次污染。所以用物理方法除藻就成为首选方法。因为目前采用的物理除藻技术存在效率不高,设备庞大,能耗高的弊端,一直未能有效的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以纯物理的方式将藻与水分离开的涵道藻水分离机。本技术所述的涵道藻水分离机由分配水槽、分离袋、收集箱、机壳和底座组成,分配水槽由四围边板和底板组成,边板上部开有供水孔,供水孔与供水管连接,底板有分配过水孔,底板通过连接口与分离袋连接,分离袋是双层管状条袋,下端与收集箱连通,收集箱侧面有蓝藻出藻口,底座是承载安装整机零部件的支撑架,收集箱、减速机、机壳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分配水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滑轮,钢丝绳的一端扣在连杆的挂孔上,另一端穿过滑轮连接在升降架的挂孔上,喉管是个中空的倒U型硬管,捆扎在每一条分离袋的中部内壁,分离袋外部喉管的位置悬挂在升降架的横杆上,连杆的转轴安装在偏心臂的偏心轴孔上,偏心臂的输出轴孔安装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配电箱安装在机壳的外表面上。所述的分离袋是藻水流动的透水涵道,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据有一定的透水性,网眼密度为200目至400目,外面附着有一层保护材料,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网眼密度为60目至200目。工作原理:本技术采用立式布局,来水(含蓝藻的水体,以下称为藻水)通过供水管进入分配水槽,通过底板的分配过水孔进入分离袋,藻水在分离袋中流动,由于分离袋有透水性,水会不断透出,在每一个分离袋的中部固定有一个喉管并与上下运动的升降架连接,形成了“U”形转折,藻水在通过U形转折时会大量透出,而富集的蓝藻不会附着在分离袋上制成堵塞,分离袋有自清理特性。分离袋下端与收集箱连通,收集箱侧面有蓝藻出藻口,可以根据需要排除蓝藻。能够达到连续高效分离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仅用机械装置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就能将蓝藻与水分离,且分离率高,功耗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分离袋、喉管运行至高位时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分离袋、喉管运行至低位时原理图。图中:1-分配水槽,2-边板,3-底板,4-连接口,5-分离袋,6-喉管,7-收集箱,8-出藻口,9-控制阀门,10-减速机,11-偏心臂,12-连杆,13-钢丝绳,14-滑轮,15-升降架,16-机壳,17-底座,18-配电箱,19-供水管,20-滚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涵道藻水分离机如图所示,最上面的是分配水槽1,是将藻水均匀分配给分离袋5的配水容器,由四围边板2和底板3组成,边板2上开有供水孔和螺丝孔,供水管19连接在供水孔上,底板3开有分配过水孔,连接口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3的分配过水孔上,另一端与分离袋5连接。所述分配水槽底板过水孔的数量与处理量相匹配,处理量越大,过水孔的数量越多。有多少个过水孔就有多少条分离袋。分离袋5是藻水流动的透水涵道,是用非金属材料纺织而成,据有一定的透水性,网眼密度在200目至400目之间。外面附着有一层保护材料,是用非金属材料纺织而成,网眼密度在60目至200目之间,分离袋5即为双层管状条袋。分离袋5可以是整段的,也可以由若干小段连接而成。分离袋5的安装方法是,将喉管6捆扎在分离袋5的中部,每条分离袋安装一个,再将分离袋5外部喉管6的位置悬挂在升降架15的横杆上。喉管6随着升降架15的上下运动,带动分离袋5中部连续形成折弯状态,加速水分透出分离袋5,同时避免蓝藻在分离袋5内壁造成堵塞。收集箱7是收集蓝藻的容器,其上部有连接分离袋5的接口,侧面有将蓝藻排除的出藻口8,在出藻口一端安装有控制阀门9。底座17是承载安装整机零部件的支撑架,底座17的上面有减速机10的安装座板、收集箱7的安装孔和机壳16的四侧面板安装孔,收集箱7、减速机10、机壳16均固定安装在底座17上。减速机10为升降运动提供动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气缸气动式、液压式、电动葫芦式。偏心臂11有输出轴孔和偏心轴孔,输出轴孔安装在减速机10的输出轴上,连杆12的转轴安装在偏心臂11的偏心轴孔上。钢丝绳13的一端扣在连杆12的挂孔上,另一端穿过滑轮14连接在升降架15的挂孔上。滑轮14固定在分配水槽1的底部。机壳16由四侧面板构成,面板上有固定安装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涵道藻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由分配水槽(1)、分离袋(5)、收集箱(7)、机壳(16)和底座(17)组成,分配水槽(1)由四围边板(2)和底板(3)组成,边板(2)上部开有供水孔,供水孔与供水管(19)连接,底板(3)有分配过水孔,底板(3)通过连接口(4)与分离袋(5)连接,分离袋(5)是双层管状条袋,下端与收集箱(7)连通,收集箱(7)侧面有蓝藻出藻口(8),底座(17)是承载安装整机零部件的支撑架,收集箱(7)、减速机(10)、机壳(16)均固定安装在底座(17)上;在分配水槽(1)的底部固定安装滑轮(14),钢丝绳(13)的一端扣在连杆(12)的挂孔上,另一端穿过滑轮(14)连接在升降架(15)的挂孔上,喉管(6)是个中空的倒U型硬管,捆扎在每一条分离袋(5)的中部内壁,分离袋(5)外部喉管(6)的位置悬挂在升降架(15)的横杆上,连杆(12)的转轴安装在偏心臂(11)的偏心轴孔上,偏心臂(11)的输出轴孔安装在减速机(10)的输出轴上;配电箱(18)安装在机壳(16)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藻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由分配水槽(1)、分离袋(5)、收集
箱(7)、机壳(16)和底座(17)组成,分配水槽(1)由四围边板(2)和底板
(3)组成,边板(2)上部开有供水孔,供水孔与供水管(19)连接,底板(3)
有分配过水孔,底板(3)通过连接口(4)与分离袋(5)连接,分离袋(5)是
双层管状条袋,下端与收集箱(7)连通,收集箱(7)侧面有蓝藻出藻口(8),
底座(17)是承载安装整机零部件的支撑架,收集箱(7)、减速机(10)、机壳
(16)均固定安装在底座(17)上;在分配水槽(1)的底部固定安装滑轮(14),
钢丝绳(13)的一端扣在连杆(12)的挂孔上,另一端穿过滑轮(14)连接在升
降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
申请(专利权)人:黄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