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219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包括:管体,其上端具有上敞开口,其下端具有下敞开口,其内壁上设有固定座;盖板,其设在上敞开口处,其上设置有热电偶插口和还原后气体出口;底座,其与管体铰接,底座在打开下敞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下敞开口的关闭位置可转动,底座上设有支撑杆;筛板,其可枢转地设在管体内,当底座位于关闭位置时,筛板将管体内部空间间隔成上下分布的两个腔室,支撑杆、固定座均与筛板的下表面止抵,当底座位于打开位置时,支撑杆脱离筛板,筛板转动并脱离固定座;还原气体入口,其设在管体的侧壁上;热电偶,热电偶经热电偶插口伸入管体内。该还原反应管可以实现高温金属化球团快速出料、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
技术介绍
还原反应管是将焙烧球团或氧化球团还原生成金属化球团的必要设备,其在氢气竖炉技术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还原反应管主要由盖板和管体组成,盖板上设有热电偶插入口和还原后气体出口,管体底部焊接密封,设有还原气入口,与还原气入口管道相连接。还原反应管采用外热式加热方式,管体置于加热炉炉管中,为焙烧球团或氧化球团还原反应提供热量。焙烧球团或氧化球团由管体上部加入后,管体和盖板通过螺栓紧固密封,还原反应完成后生成的金属化球团亦由管体上部盖板松开后倒出。还原后热的金属化球团冷却方式主要有空冷、氮气冷却和水冷等,氮气冷却可以在管内进行,空冷、水冷则需将金属化球团置于管外进行。由于将金属化球团取出不但操作过程复杂且用时较长,特别是对于将高温金属化球团倾倒出来快速空冷或水冷的操作要求更为不利,安全隐患较大。因此,现有的还原反应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该还原反应管可以实现高温金属化球团快速出料、冷却,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还原反应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具有上敞开口,所述管体的下端具有下敞开口,所述管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座;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上敞开口处以遮挡或打开所述上敞开口,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热电偶插口和还原后气体出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管体铰接,所述底座在打开所述下敞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下敞开口的关闭位置可转动,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杆;筛板,所述筛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管体内,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筛板将所述管体内部空间间隔成上下分布的两个腔室,所述支撑杆、所述固定座均与所述筛板的下表面止抵,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杆脱离所述筛板,所述筛板转动并脱离所述固定座;还原气体入口,所述还原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筛板的下方;以及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经所述热电偶插口伸入到所述管体内。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通过采用底座与管体铰接的连接方式,并且在管体内设置可枢转的筛板,当底座位于关闭位置,筛板一端止抵在管体壁上的固定座上,另一端止抵在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杆上,当打开底座时,支撑板脱离筛板,并且筛板转动并脱离固定座,从而将筛板上的焙烧球团或氧化球团排出管体,较现有的采用打开盖板将其中所得焙烧球团或氧化球团排出的方式相比,本申请可实现焙烧球团或氧化球团安全、快速出料、冷却,特别是对于需要高温金属化球团快速出料、冷却要求的情况更为有利。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任选的,所述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进一步包括:枢转轴和枢转轴套,所述枢转轴与所述枢转轴套相适配,所述枢转轴设在所述筛板和所述管体中的一个上,所述枢转轴套设在所述筛板和所述管体中的另一个上。由此,当底座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方便筛板转动,从而顺利排出管体内反应球团。任选的,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枢转轴套设在所述筛板上,并且所述枢转轴套偏离所述筛板的中心。由此,可以顺利排出管体内反应球团。任选的,所述枢转轴和所述枢转轴套分别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枢转轴套穿过同一中心线,两个所述枢转轴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枢转轴套相适配。由此,可以顺利排出管体内反应球团。任选的,所述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进一步包括:卡勾组件,所述卡勾组件设在所述底座上,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卡勾组件与所述管体卡接连接。由此,可以方便打开底座,从而实现反应球团的快速排出。任选的,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下敞开口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卡勾组件上具有卡勾部,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凸缘扣合。任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固定部止抵在所述筛板的下表面上。由此,当底座处于关闭位置时,在支撑杆和固定座的支撑下可以保持筛板平稳,从而提高筛板的稳定性。任选的,所述支撑部为圆环或圆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筛板的稳定性。任选的,所述盖板通过固定螺旋设在所述上敞开口上。由此,可以方便待反应物料从反应管上敞开口加入。任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下敞开口的接触面设置有金属密封圈。由此,可以显著提高反应管的密封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的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的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具有上敞开口,所述管体的下端具有下敞开口,所述管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座;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上敞开口处以遮挡或打开所述上敞开口,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热电偶插口和还原后气体出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管体铰接,所述底座在打开所述下敞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下敞开口的关闭位置可转动,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杆;筛板,所述筛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管体内,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筛板将所述管体内部空间间隔成上下分布的两个腔室,所述支撑杆、所述固定座均与所述筛板的下表面止抵,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杆脱离所述筛板,所述筛板转动并脱离所述固定座;还原气体入口,所述还原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筛板的下方;以及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经所述热电偶插口伸入到所述管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热式底卸料还原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具有上敞开口,所述管体的下端具有下敞开口,所述管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座;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上敞开口处以遮挡或打开所述上敞开口,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热电偶插口和还原后气体出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管体铰接,所述底座在打开所述下敞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下敞开口的关闭位置可转动,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杆;筛板,所述筛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管体内,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筛板将所述管体内部空间间隔成上下分布的两个腔室,所述支撑杆、所述固定座均与所述筛板的下表面止抵,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杆脱离所述筛板,所述筛板转动并脱离所述固定座;还原气体入口,所述还原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筛板的下方;以及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经所述热电偶插口伸入到所述管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枢转轴和枢转轴套,所述枢转轴与所述枢转轴套相适配,所述枢转轴设在所述筛板和所述管体中的一个上,所述枢转轴套设在所述筛板和所述管体中的另一个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边妙莲马冬阳陈士朝薛逊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