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颖辉专利>正文

残液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171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4:24
残液收集装置涉及石油机械,包括残液收集筒(21),由两个相铰接的可以构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圆筒形的半圆筒体(10)构成,一个半圆筒体(10)固定在一支臂(22)的端部上,支臂(2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连杆(23)与机架(1)呈四边形结构连接,支臂(22)可由驱动装置驱动将其端部的半圆筒体(10)靠近管柱,另一个半圆筒体(10)通过两个连杆(23)首尾依次相铰接在支臂(22)上,半圆筒体(10)铰接在外侧连杆(23)的自由端,内侧连杆(23)与一液压缸(24)连接,通过该液压缸(24)驱动可以将两个半圆筒体(10)围绕管柱合抱成一体。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定位精度高及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残液收集装置,用于带压修井机利用机械手的智能起下管系统,使用智能PLC控制,实现井口无人作业。
技术介绍
现在石油行业的带压修井作业,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液压提升机构,配有桅杆式钢丝绳升降系统,进行起下油管的作业,全部由人工在井口现场进行操作。就是近几年生产的带压修井机,也只解决了起、下油管的提升、下降动力和防止油井井喷等问题,地面以上的作业还是由桅杆钢丝绳提升,人工来进行操作。井上作业经常会产生残液喷出污染井口的问题,还可能产生井喷、爆炸事故。管柱接箍螺纹连接处经常会由于泥沙栓塞、锈蚀等原因出现卡死现象,旋扣钳无法旋扣,也需要人工冲扣,人工作业又脏又累、还存在安全隐患。石油系统急需要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无人操作平台,来实现井口操作的智能控制,以替代传统的作业形式。由于起下管作业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复杂、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较多,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残液收集装置,用于带压修井机智能起下管系统,使用智能控制实现井口无人化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残液收集装置,包括将残液收集到与其连接的容器内的残液收集筒,所述残液收集筒由两个相铰接的可以卡紧在管柱上构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圆筒形的半圆筒体构成,其中一个半圆筒体固定在一支臂的端部上,支臂的另一端通过两个连杆与机架呈四边形结构连接,支臂可由驱动装置驱动将其端部的半圆筒体靠近管柱,另一个半圆筒体通过两个连杆首尾依次相铰接在支臂上,半圆筒体铰接在外侧连杆的自由端,内侧连杆与一液压缸连接,通过该液压缸驱动可以将两个半圆筒体围绕管柱合抱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定位精度高及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全部过程通过PLC控制进行远程操作,实现井口工作台无人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全部由人工作业的模式,使油田的修井作业,实现了井口无人操作的智能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带压修井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铁钻工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油管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油管提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换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铁钻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冲扣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旋扣钳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滑台竖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铁钻工装置背钳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冲扣钳钳体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1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带压修井机智能机械手起、下管系统,采用在配有固定导柱的大型升降液压缸,在活塞杆顶部安装能够精确定位的水平方向旋转180°、垂直方向旋转90°的双机械手机构,并在机械手手臂处安装用以感知机械手压力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铁钻工系统、提升机机械手系统、在修井机上承载平台400mm处安装有用以检测接箍的开放式涡流测试装置、自动残液收集机构和带压修井机装置安装在一起,在PLC的控制下对油管的起、下井过程实现井口无人操作的智能作业。带压修井机智能起下管系统:修井机设有机架1、管柱提升装置和铁钻工装置2,铁钻工装置2包括背钳机构3和旋扣钳机构4,它还包括用于检测油管接箍位置的接箍检测部件、用于收集卸下油管残液的残液收集装置5、用于油管的横竖管状态转换装置6、设有抓握机械手7的油管升降装置8、油管存放装置9和控制各部件动作的控制装置,残液收集装置5由两个可以卡紧在管柱上构成一个圆筒形的半圆筒体10构成,铁钻工装置2固定在一个可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滑台11上,油管提起后由接箍检测部件检测到接箍,通过管柱提升装置将接箍定位到铁钻工装置2处由背钳机构3钳紧接箍,旋扣钳机构4旋下油管,铁钻工装置2移出,残液收集装置5由驱动机构驱动卡紧在拆下油管下方的管柱上收集油管中流出的残液,由横竖管状态转换装置6将油管移出井柱位置,再由竖直转为水平状态,油管升降装置8通过其抓握机械手7将水平状态的油管送到地面。所述背钳机构3和旋扣钳机构4之间还设有冲扣机构12,背钳机构3、旋扣钳机构4和冲扣机构12按从下至上的顺序固定在一个可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滑台上,冲扣机构12上设有用于嵌入油管的钳口部13、设于钳口部13两侧用于钳住油管的冲扣钳夹紧装置14和于钳口部13的两侧作用在冲扣机构12上的冲扣液压缸15,背钳机构3钳紧油管接箍,冲扣钳夹紧装置14钳紧接箍上方的油管并由冲扣液压缸15进行冲击,使冲扣机构12对钳住的油管施加冲击扭力,之后由旋扣钳机构4对油管旋扣。铁钻工:直线行走式小型铁钻工,包括背钳机构3和用于装卸上方油管的旋扣钳机构4,所述背钳机构3和旋扣钳机构4之间还设有冲扣机构12,背钳机构3、旋扣钳机构4和冲扣机构12按从下至上的顺序固定在一个可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滑台11上,冲扣机构12上设有可绕管柱转动的转动部40,转动部40设有用于嵌入油管的钳口部13、设于钳口部13两侧采用液压驱动的用于钳住油管的冲扣钳夹紧装置14和于钳口部13的两侧作用在转动部40上的冲扣液压缸15,背钳机构3钳紧油管接箍,冲扣钳夹紧装置14钳紧接箍上方的油管并由冲扣液压缸15进行冲击,使冲扣机构12对钳住的油管施加冲击扭力,之后由旋扣钳机构4对油管旋扣。所述冲扣机构12上设有圆弧形分布的齿牙16,通过齿牙16与角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得冲扣机构12的转角。所述滑台11设有竖轨17及升降液压缸42,背钳机构3、旋扣钳机构4和冲扣机构12固定在竖轨17上,由升降液压缸42推动可上下移动。所述冲扣机构12的转动部40与背钳机构3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由圆形的凸环和凹槽构成的卡嵌部41,以使转动部40绕管柱转动。所述旋扣钳机构4与冲扣机构12间设有用于弹簧18。所述旋扣钳机构4是通过液压马达19驱动旋扣部件20进行旋扣的。开放式接箍涡流测试机构,是精确设定接箍位置的关键,是解决无人操作起、下油管的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直线行走式小型铁钻工系统,钳口的工作范围为Φ60-145mm、旋扣器夹紧专用双活塞杆油缸、背钳机构和冲扣钳机构之间的同心连接的卡嵌部,是在起管过程中,是保证油管扣全部能够卸开的关键、在下管过程中,是保证油管扣全部能够上到标准扭矩的关键。冲扣机构卸扣过程,在油管扣上锈或咬死时将扣冲开;上扣过程,将各按箍处扣的扭矩上成一致,也就是说上扣的程度是一样的。残液收集装置:残液收集装置5,包括将残液收集到与其连接的容器内的残液收集筒21,所述残液收集筒21由两个在边角处相铰接的可以卡紧在管柱上构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圆筒形的半圆筒体10构成,其中一个半圆筒体10固定在一“L”形支臂22的端部上,支臂2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连杆23与机架1呈四边形结构连接,支臂22可由驱动装置驱动将其端部的半圆筒体10靠近管柱,另一个半圆筒体10通过两个连杆23首尾依次相铰接在支臂22上,半圆筒体10铰接在外侧连杆23的自由端,内侧连杆23与一液压缸24连接,通过该液压缸24驱动可以将两个半圆筒体10围绕管柱合抱成一体。残液收集筒21的内壁设有用于扶正油管的扶正部,扶正部与管壁接触部位的形状为与油管形状相适应的圆弧形。自动残液收集装置在起油管时,收集筒底部与接箍结合的同时,其内壁的扶正部也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残液收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残液收集装置,包括将残液收集到与其连接的容器内的残液收集筒(21),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液收集筒(21)由两个相铰接的可以卡紧在管柱上构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圆筒形的半圆筒体(10)构成,其中一个半圆筒体(10)固定在一支臂(22)的端部上,支臂(2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连杆(23)与机架(1)呈四边形结构连接,支臂(22)可由驱动装置驱动将其端部的半圆筒体(10)靠近管柱,另一个半圆筒体(10)通过两个连杆(23)首尾依次相铰接在支臂(22)上,半圆筒体(10)铰接在外侧连杆(23)的自由端,内侧连杆(23)与一液压缸(24)连接,通过该液压缸(24)驱动可以将两个半圆筒体(10)围绕管柱合抱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残液收集装置,包括将残液收集到与其连接的容器内的残液收集筒(21),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液收集筒(21)由两个相铰接的可以卡紧在管柱上构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圆筒形的半圆筒体(10)构成,其中一个半圆筒体(10)固定在一支臂(22)的端部上,支臂(2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连杆(23)与机架(1)呈四边形结构连接,支臂(22)可由驱动装置驱动将其端部的半圆筒体(10)靠近管柱,另一个半圆筒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颖辉陆正标张德智潘连巨
申请(专利权)人:杨颖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