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160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包括螺纹主体和芯体,螺纹主体一端为封闭端,芯体的上端与螺纹主体的封闭端相抵接,抵接处设有密封垫圈,芯体内部设有螺旋槽活塞和油封,螺纹主体的封闭端与螺旋槽活塞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螺旋槽活塞与油封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螺旋槽活塞上设有螺旋槽,芯体内部固设有通油部,通油部上设有环形凹槽,油封上设有两根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易拆卸,可以方便使用者自行维修,还能够保证维修后的密封性好,油封上设有密封圈,若密封圈长期使用后,密封效果不好,可以方便更换密封圈,不用连同其他部件一起更换,省时省力,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缓冲装置依靠液压阻尼对作用在其上的物体进行缓冲减速至停止,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适用于起重运输、电梯、冶金、港口机械、铁道车辆等机械设备,其作用是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硬性碰撞导致机构损坏的安全缓冲装置。而制作玻璃瓶时所使用的钳瓶液压缓冲装置也是这样的装置,因为制瓶机在制造玻璃瓶的过程中,其钳瓶机构作为气动机械手完成产品的“钳瓶入”、“钳瓶出”的动作,不但要求“钳瓶入”、“钳瓶出”的动作要快速、平稳,特别要求当到达“钳瓶入”、“钳瓶出”的终点时,要以缓冲实现缓慢、稳定的终止动作,这就需要借助液压缓冲装置,同时对液压缓冲装置的精度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现在的钳瓶液压缓冲装置拆卸后难以还原,没有专用的设备无法维修,若钳瓶液压缓冲装置起不到缓冲作用时,通常都是直接报废或返回生产厂家维修,成本特别高,且液压缓冲装置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通常是因为内部的橡胶部件使用时间长,发生氧化等问题,而这类部件的更换比较不方便,又难以保证更换后的密封性,导致需要连同其他部件一起更换,十分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行拆卸,进行维修,部件容易更换的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包括螺纹主体和芯体,螺纹主体一端为封闭端,芯体设于螺纹主体内部且与螺纹主体螺纹连接,芯体下端的外部形状为六边形,芯体的上端与螺纹主体的封闭端相抵接,抵接处设有密封垫圈,在芯体内部设有螺旋槽活塞和油封,螺纹主体的封闭端与螺旋槽活塞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螺旋槽活塞与油封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螺旋槽活塞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的形状由大变小,芯体内部固设有通油部,通油部上设有环形凹槽,通油部设置在螺旋槽活塞处,第一储油空间与第二储油空间仅通过环形凹槽与螺旋槽共同形成的间隙而互通,油封上设有两根密封圈。优选地,第一储油空间内设有复位弹簧。优选地,螺旋槽活塞与油封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优选地,油封抵接有预压弹簧,预压弹簧抵接预压板。优选地,螺纹主体封闭端的外部固设有六边形的螺母。优选地,螺纹主体外部设有螺纹。优选地,芯体下部的外部形状为六边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易拆卸,可以方便使用者自行维修,还能够保证维修后的密封性好,油封上设有密封圈,若密封圈长期使用后,密封效果不好,可以方便更换密封圈,不用连同其他部件一起更换,省时省力,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包括螺纹主体1和芯体2,螺纹主体1外部设有螺纹,用于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机器上,作为机器的缓冲装置,螺纹主体1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的外部固设有六边形的螺母11,用于利用扳手将本专利技术旋转入相应的地方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芯体2设于螺纹主体1内部且与螺纹主体1螺纹连接,芯体2下端的外部形状为六边形,用于将芯体2旋入螺纹主体1中,芯体2的上端与螺纹主体1的封闭端相抵接,抵接处设有密封垫圈21,用于保证螺纹主体1与芯体2之间的密封性;芯体2内设有螺旋槽活塞4和油封6,螺纹主体1的封闭端与螺旋槽活塞4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第一储油空间内设有复位弹簧3,螺旋槽活塞4与油封6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螺旋槽活塞4与油封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螺旋槽活塞4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的形状由大变小,芯体2内部固设有通油部12,通油部12上设有环形凹槽13,通油部12设置在螺旋槽活塞4处,第一储油空间与第二储油空间仅通过环形凹槽13与螺旋槽共同形成的间隙而互通,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内均存储满液压油,若螺旋槽活塞4从第二储油空间向第一储油空间移动,第一储油空间内的液压油会由环形凹槽13与螺旋槽共同形成的间隙通往第二储油空间,随着螺旋槽活塞4的移动,间隙越变越小,直至没有间隙后,螺旋槽活塞4不能继续相第一储油空间方向移动;油封6上设有两个密封圈61,用于双重密封第二储油空间,使之不会漏油,油封6抵接有预压弹簧7,预压弹簧7抵接预压板8,需要缓冲的部件与预压板8相抵接,压力首先作用在预压板8上。使用时,用扳手卡住螺纹主体1上固设的六边形的螺母11,将本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旋入的方式固定在机器上固定缓冲装置的地方,通过调整螺纹旋入长度来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安装位置;机器工作时,需要缓冲的部件抵接在预压板8上,部件压动预压板8后压力依次作用在预压弹簧7、油封6、连接杆5和螺旋槽活塞4上从而推动螺旋槽活塞4由第二储油空间向第一储油空间方向移动,第一储油空间内的液压油会由环形凹槽13与螺旋槽共同形成的间隙通往第二储油空间,随着螺旋槽活塞4的移动,螺旋槽活塞4与环形凹槽13之间的间隙越变越小,螺旋槽活塞4移动的阻力呈线性增大,直至没有间隙后,螺旋槽活塞4不能继续相第一储油空间方向移动,从而达到线性缓冲目的;当缓冲完成后,由于复位弹簧3的作用,螺旋槽活塞4又重新回到初始位置。当本专利技术长期使用后,装置内的橡胶部件如密封垫圈21和密封圈61,难免会因为氧化而大大降低了密封性能,密封性能不好就起不到很好的缓冲效果,由于油封6与连杆5之间通常是固定连接,而密封圈61是单独设置在油封6上的,所以可以自行将本专利技术拆卸,只需更换新的密封垫圈21和密封圈61即可,无需因为难以保证密封性而将油封6和连杆5一同更换,大大节约了资源,降低了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易拆卸,可以方便使用者自行维修,还能够保证维修后的密封性好。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主体和芯体,所述螺纹主体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芯体设于所述螺纹主体内部且与所述螺纹主体螺纹连接,所述芯体下端的外部形状为六边形,所述芯体的上端与所述螺纹主体的封闭端相抵接,抵接处设有密封垫圈,在所述芯体内部设有螺旋槽活塞和油封,所述螺纹主体的封闭端与所述螺旋槽活塞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所述螺旋槽活塞与所述油封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所述螺旋槽活塞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的形状由大变小,所述芯体内部固设有通油部,所述通油部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通油部设置在所述螺旋槽活塞处,所述第一储油空间与所述第二储油空间仅通过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螺旋槽共同形成的间隙而互通,所述油封上设有两根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主体和芯体,所述螺纹主体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芯体设于所述螺纹主体内部且与所述螺纹主体螺纹连接,所述芯体下端的外部形状为六边形,所述芯体的上端与所述螺纹主体的封闭端相抵接,抵接处设有密封垫圈,在所述芯体内部设有螺旋槽活塞和油封,所述螺纹主体的封闭端与所述螺旋槽活塞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所述螺旋槽活塞与所述油封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所述螺旋槽活塞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的形状由大变小,所述芯体内部固设有通油部,所述通油部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通油部设置在所述螺旋槽活塞处,所述第一储油空间与所述第二储油空间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永恒玻陶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