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包括盘形或条形开关本体,在开关本体上设有至少一相静触头,每相静触头均包括多个第一静触头和一个第二静触头,各个静触头的触头端伸入开关本体的内腔内与动触头相配置,接线端伸出开关本体外,各静触头的接线端设置引线孔,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所述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套接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通过将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用于联接两根引线进行冷压接,不需要另外进行焊接或压接工艺,使得加工工艺变得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现配电变压器用无励磁分接开关有盘形结构和条形结构两种,其静触头接线端大多为管状结构,与变压器的分接引线联接为冷压接,各接线端引线孔径一致,且分别与一根分接引线相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但此类开关用于线圈末端调压时,往往一相线圈的末端引出线必须与另一相线圈的末端或首端引线要相连,但由于各静触头引线孔径一致,且只能与一根引线冷压接,此时,需要将变压器线圈末端引线上多分出一根引线,与末端(或首端)静触头进行焊接或进行压接后与另一相线圈相连或引至套管,这样末端的静触头与引线的连接上就多了一个焊接或压接工艺步骤,这样就使变压器引线制造工艺上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接线的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包括盘形或条形开关本体,在开关本体上设有至少一相静触头,每相静触头均包括多个第一静触头和一个第二静触头,各个静触头的触头端伸入开关本体的内腔内与动触头相配置,接线端伸出开关本体外,各静触头的接线端设置引线孔,其特征在于: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所述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关本体上设置有一相或三相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位于每相静触头的首端或末端,当设有一相静触头时,本相输出引线直接输出,当设有三相静触头时,本相输出引线与另一相线圈首端的引线相连,形成三角形接法;或三相输出引线直接短节形成星形接法。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静触头的触头端与第一静触头的触头端外径一致,其引线孔同时冷压接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按上述技术方案,各静触头用管状材料制作,第二静触头的触头端通过收口工艺使其外径与第一静触头的触头端外径一致;或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通过扩孔工艺使其外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静触头由实心棒材加工而成,在其接线端加工出引线孔。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位于开关本体外。按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接线端均相对于触头端弯折,所述接线端和触头端通过弧形过渡段相连。按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关本体为盘形结构时,各相静触头的接线端子沿开关本体圆周方向集中转向从变压器线圈出来的引线方向。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为圆形孔,安设在第二静触头引线孔内的两根引线为椭圆柱状。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为腰圆形孔,安设在第二静触头引线孔内的两根引线为圆柱状。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用于套接两根引线进行冷压接,不需要另外进行焊接或压接工艺,使得加工工艺变得简单;所述第二静触头的触头端与第一静触头的触头端外径一致,并不改变动触头及开关本体的内结构,提高了其实用性;各静触头的接线端相对触头端弯折,使整个静触头轴向净高度沿开关本体方向尺寸减小,降低了开关总高度,提高了其绝缘性能;静触头的接线端通过弧形过渡段相连,该弧形电极电场均匀,减少了尖端放电、改善了变压器内的电场;当开关本体为盘形时,静触头的接线端子向下弯曲,其引线孔均朝向变压器的引线方向,更利于减少引线弯曲半径,从而减小分接开关占用变压器内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提供的盘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第二静触头的接线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第二静触头的接线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接线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中各静触头集中转向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五档无励磁调压分接开关静触头结构,其包括盘形或条形开关本体1,在开关本体1上设有三相静触头,每相静触头均包括5个第一静触头2(图7中2-6头)和1个第二静触头5(图7中7头),各个静触头的触头端伸入开关本体的内腔内与动触头相配置,接线端伸出开关本体外,所述第二静触头5位于每相静触头的首端或末端,各静触头的接线端设置引线孔。所述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4位于开关本体外,且其引线孔4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3的孔径,所述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3用于与本相线圈的引线进行冷压接,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4用于与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进行冷压接,且其横截面积大于两根引线截面积。本相输出引线与另一相线圈首端的引线相连,形成三角形接法,其接线原理如图5所示;当然也可以将三相输出引线直接短节形成星形接法,其示意图省略。其中,各静触头采用管状材料加工制作,所述第二静触头5的触头端与第一静触头2的触头端外径一致,第二静触头5的触头端可由较大的直管类型材制造,通过收口工艺使其触头端的外径与第一静触头2的触头端外径一致;或第二静触头5的管材与第一静触头2管材的直径一致,其引线孔通过扩孔工艺使其外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图3、6为第二静触头的扩引线孔的结构示意图,当扩孔形状为圆形时,安设在其内的两根引线为椭圆柱状;当扩孔形状为腰圆形时,安设在其内的两根引线为圆柱状,两根引线一般先并排连接到一起,然后伸入引线孔一同冷压接。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各静触头也可以为实心棒体加工而成,在其接线端直接加工出引线孔。本实施例中,第一静触头2和第二静触头5均为弯折型静触头,即各静触头的接线端相对触头端弯折,所述接线端和触头端通过弧形过渡段相连,当开关本体为盘形结构时,各相静触头的接线端子沿开关本体圆周方向集中转向从变压器线圈出来的引线方向,如图8所示,这样的设置,不仅排线更加紧凑、美观,而且更利于减少引线弯曲半径,从而减小分接开关占用变压器内部空间。本技术的结构同样适用于单相盘形(或条形)分接开关,此时动静触头组只有一相,此时,与第二静触头冷压接的本相输出引线直接输出(例如:可以选择连至套管)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包括盘形或条形开关本体,在开关本体上设有至少一相静触头,每相静触头均包括多个第一静触头和一个第二静触头,各个静触头的触头端伸入开关本体的内腔内与动触头相配置,接线端伸出开关本体外,各静触头的接线端设置引线孔,其特征在于: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所述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包括盘形或条形开关本体,在开关本体上设有至少一相静触头,每相静触头均包括多个第一静触头和一个第二静触头,各个静触头的触头端伸入开关本体的内腔内与动触头相配置,接线端伸出开关本体外,各静触头的接线端设置引线孔,其特征在于: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大于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孔径,所述第一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第二静触头的引线孔用于联接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开关本体上设置有一相或三相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位于每相静触头的首端或末端,当设有一相静触头时,本相输出引线直接输出,当设有三相静触头时,本相输出引线与另一相线圈首端的引线相连,形成三角形接法;或三相输出引线直接短节形成星形接法。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触头端与第一静触头的触头端外径一致,其引线孔同时冷压接本相线圈的引线和本相输出引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静触头用管状材料制作,第二静触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泰普联合分接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