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内成型有中心孔,搅拌轴的上部成型有若干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的吸气孔,所述搅拌轴的下部插套固定有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包括环形的固定套和成型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的桨叶,所述固定套插套固定在搅拌轴的外壁上,桨叶的端部成型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搅拌轴的中心孔相连通;所述桨叶端部的两侧成型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切泡板,所述切泡板与桨叶的出气孔相对应,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侧面上成型有两个导向槽,切泡板的两端插接在对应的导向槽中,切泡板的中部螺接有转动螺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自吸效率高,气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混合程度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物质间往往需要进行物理或化学间反应,而反应釜则是一种用于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反应釜中关于有气体和液体或气体、液体和固体组成的反应物质,传统的搅拌方法通常是采用非均相搅拌和自吸式搅拌。非均相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气体和液体相接触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反应的速率,容易导致气体分散,搅拌效果不明显。自吸式搅拌主要是利用反应釜的自吸式搅拌器的空心叶轮的快速旋转,在液体被甩出的同时于叶轮周边形成负压,从而将液体外的气体吸到液体内。自吸式气液反应器是一种不用额外的气体输送机械而能自行吸入反应器上部空间气体进行气液接触的反应装置,通过特殊设计的自吸式搅拌桨在进行料液混合的同时不断吸入外界的气体,达到气液分散、反应的目的。现有的自吸式反应器虽然能够将液体外的气体吸到液体内,但是其存在吸入的气体在液体内分散不均匀,气体溶解或混合程度低等问题,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吸效率高,气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混合程度好的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内成型有中心孔,搅拌轴的上部成型有若干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的吸气孔,所述搅拌轴的下部插套固定有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包括环形的固定套和成型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的桨叶,所述固定套插套固定在搅拌轴的外壁上,所述桨叶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桨叶的端部成型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搅拌轴的中心孔相连通;所述桨叶端部的两侧成型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切泡板,所述切泡板与桨叶的出气孔相对应,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侧面上成型有两个导向槽,切泡板的两端插接在对应的导向槽中,切泡板可在所述导向槽中上下移动,切泡板的中部螺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与搅拌轴平行设置。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自吸式反应器在工作时,搅拌轴在反应釜内转动,带动其下部的搅拌桨叶一起转动,搅拌桨叶在转动时,其周围快速形成负压区,搅拌轴上部的气体从吸气孔内进入搅拌轴的中心孔,再经中心孔和桨叶上的出气孔进入液相中。与此同时,转动螺杆与搅拌轴一起转动,转动螺杆带动螺接在其上的切泡板在支撑板上上下移动,切泡板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将出气孔进到液相中的气泡切碎,形成更小的微泡,微泡随液相总体流动分散到反应釜内的不同位置,进而提高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和混合度。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自吸式反应器通过在搅拌桨叶的出气孔处设置能上下移动的切泡板,从而对进入到液相的气泡进行剪切,使气泡均匀、快速地分散到液相中,气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混合程度好,有效提高了反应釜内的反应效率。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转动螺杆内成型有内部通气孔,转动螺杆的上部成型有与所述内部通气孔相连通的进气孔、下部成型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上成型有与内部通气孔相连通的排气孔。按上述方案,转动螺杆设置在搅拌轴的附近,亦可作为另一个小型搅拌轴来使用,转动螺杆在转动时,带动其下部的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周围快速形成负压,转动螺杆上部的气体从进气孔进入内部通气孔中,再经内部通气孔从排气孔排出,这样转动螺杆和搅拌轴配合,使反应釜内的液体上的气体物质快速进入液相,提高自吸速度和质量,使气体大面积地分散到液体中,进而提高自吸效率。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气泡板的两端成型有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导向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桨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桨叶呈“一”字形成型在固定套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多排吸气孔,吸气孔绕搅拌轴的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搅拌轴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吸气孔部位的搅拌轴上插套固定有加强套,所述加强套上成型有与吸气孔相对应的避让槽孔。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轴的横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动螺杆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图2、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包括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内成型有中心孔11,搅拌轴10的上部成型有若干与所述中心孔11相连通的吸气孔12,所述搅拌轴10上设有多排所述吸气孔12,吸气孔绕搅拌轴10的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搅拌轴10上,所述吸气孔12部位的搅拌轴10上插套固定有加强套20,所述加强套上成型有与吸气孔12相对应的避让槽孔21,所述搅拌轴10的下部插套固定有搅拌桨叶30,所述搅拌桨叶包括环形的固定套31和成型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的桨叶32,所述固定套31插套固定在搅拌轴10的外壁上,所述桨叶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桨叶32呈“一”字形成型在固定套31上,桨叶32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桨叶32的端部成型有若干出气孔33,所述出气孔与搅拌轴10的中心孔11相连通。参见图3,所述桨叶32端部的两侧成型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切泡板40,所述切泡板与桨叶32的出气孔33相对应,两个支撑板34相对的侧面上成型有两个导向槽35,所述气泡板40的两端成型有两个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导向槽35内,切泡板40可在所述导向槽35中上下移动,切泡板40的中部螺接有转动螺杆50,所述转动螺杆与搅拌轴10平行设置。参见图1、图5,所述转动螺杆50内成型有内部通气孔51,转动螺杆50的上部成型有与所述内部通气孔51相连通的进气孔52、下部成型有搅拌叶片60,所述搅拌叶片60上成型有与内部通气孔51相连通的排气孔61。本专利技术的自吸式反应器在工作时,搅拌轴10在反应釜内转动,带动其下部的搅拌桨叶30一起转动,搅拌桨叶30在转动时,其周围快速形成负压区,搅拌轴10上部的气体从吸气孔12内进入搅拌轴10的中心孔11,再经中心孔11和桨叶32上的出气孔33进入液相中。与此同时,转动螺杆50与搅拌轴10一起转动,转动螺杆50带动螺接在其上的切泡板40在支撑板34上上下移动,切泡板40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将出气孔33进到液相中的气泡切碎,形成更小的微泡,微泡随液相总体流动分散到反应釜内的不同位置,进而提高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和混合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自吸式反应器通过在搅拌桨叶30的出气孔33处设置能上下移动的切泡板40,从而对进入到液相的气泡进行剪切,使气泡均匀、快速地分散到液相中,气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混合程度好,有效提高了反应釜内的反应效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包括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内成型有中心孔(11),搅拌轴(10)的上部成型有若干与所述中心孔(11)相连通的吸气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10)的下部插套固定有搅拌桨叶(30),所述搅拌桨叶包括环形的固定套(31)和成型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的桨叶(32),所述固定套(31)插套固定在搅拌轴(10)的外壁上,所述桨叶(32)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桨叶(32)的端部成型有若干出气孔(33),所述出气孔与搅拌轴(10)的中心孔(11)相连通;所述桨叶(32)端部的两侧成型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切泡板(40),所述切泡板与桨叶(32)的出气孔(33)相对应,两个支撑板(34)相对的侧面上成型有两个导向槽(35),切泡板(40)的两端插接在对应的导向槽(35)中,切泡板(40)可在所述导向槽(35)中上下移动,切泡板(40)的中部螺接有转动螺杆(50),所述转动螺杆与搅拌轴(10)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的自吸式反应器,包括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内成型有中心孔(11),搅拌轴(10)的上部成型有若干与所述中心孔(11)相连通的吸气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10)的下部插套固定有搅拌桨叶(30),所述搅拌桨叶包括环形的固定套(31)和成型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的桨叶(32),所述固定套(31)插套固定在搅拌轴(10)的外壁上,所述桨叶(32)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桨叶(32)的端部成型有若干出气孔(33),所述出气孔与搅拌轴(10)的中心孔(11)相连通;所述桨叶(32)端部的两侧成型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切泡板(40),所述切泡板与桨叶(32)的出气孔(33)相对应,两个支撑板(34)相对的侧面上成型有两个导向槽(35),切泡板(40)的两端插接在对应的导向槽(35)中,切泡板(40)可在所述导向槽(35)中上下移动,切泡板(40)的中部螺接有转动螺杆(50),所述转动螺杆与搅拌轴(10)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叶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