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75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8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解决的问题是扩展使用者的视野,使使用者无需转身或转头就能够感知不可视范围内的景物,避免受惊或受到伤害。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输出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用于采集采集范围内的图像;所述图像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使可视范围内的使用者感知图像;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图像输出装置输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这些电子设备可佩戴在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位作为随身携带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作为眼镜使用,眼镜能够极大扩展我们的视野。但是,现有的眼镜都只能使使用者看到眼前的景物,若使用者不转身或转头是看不到身后事物的。因此,使用者使用现有的眼镜很难防备突然从后面过来的车或者人等情况,很容易受到惊吓或者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扩展使用者的视野,使使用者无需转身或转头就能够感知不可视范围内的景物,避免受惊或受到伤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用于采集采集范围内的图像;图像输出装置,所述图像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使可视范围内的使用者感知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图像输出装置输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范围之外的区域。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维持部,所述维持部用于当使用者穿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使用者穿戴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位于所述使用者两侧。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维持部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所述使用者眼部位于所述图像输出装置的可视范围内。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维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头部上第一突起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头部上第二突起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支架具有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头部上第三突起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使用者穿戴所述电子设备后,所述图像输出装置朝向所述使用者眼部的方向设置在维持部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三支架上。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三支架的外侧设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或者,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三支架具有腔体和开口;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朝向所述开口设置。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三支架具有所述腔体和所述开口,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为直杆结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三支架的自由端上;或者,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三支架具有折弯部,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折弯部的外侧面上。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触摸感应装置。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图像采集子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二图像采集子装置;所述图像输出装置包括第一图像输出子装置和第二图像输出子装置;所述第一图像输出子装置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子装置采集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输出子装置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子装置采集的图像。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或者,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图像输出装置输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或者,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处理装置处理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图像采集子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子装置;所述图像输出装置包括第一图像输出子装置和第二图像输出子装置。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输出装置同向设置,使得图像输出装置朝第一方向输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方向的图像,可使处于图像输出装置输出图像的可视范围内的使用者感知使用者不可视范围内的景物。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扩展使用者的视野,使使用者无需转身或转头就能够感知不可视范围内的景物,避免受惊或受到伤害。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图像输出装置2和处理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1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用于采集采集范围内的图像。其中,图像采集装置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种用于采集图像的元件。例如,摄像头。在实际应用中,摄像头采用的具有广角镜头的摄像头,该摄像头具有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等优点。图像输出装置2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使可视范围内的使用者感知图像。处理装置3用于控制图像输出装置2输出图像采集装置1采集的图像。具体实施时,当使用者位于图像输出装置2输出图像的可视范围内时,使用者无需转身或转头通过图像输出装置2就能够感知使用者不可视范围内的景物,扩展了使用者的视野。进一步的,上述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2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采集范围之外的区域。其中,图像输出装置2可以佩戴在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位上,或者图像输出装置2与使用者保持预定距离。根据图像输出装置2和使用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说明如下:第一,图像输出装置2佩戴在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上,图像输出装置2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采集范围之外的区域。也就是说,图像采集装置1采集范围所在的区域为使用者可视范围之外的区域,使用者可通过图像输出装置2感知可视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景物,从而扩展了使用者的视野;第二,图像输出装置2与使用者保持预定距离,图像输出装置2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采集范围之外的区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像输出装置2与使用者保持预定距离是指图像输出装置2相对使用者独立设置,且图像输出装置2与使用者之间保持的预定距离位于使用者可视距离之内。因此,图像输出装置2、使用者及图像采集装置1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一、图像输出装置2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采集范围之外的区域上,使用者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的采集范围内,图像输出装置2与使用者保持预定距离。此时,使用者的可视范围与图像采集装置1的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用于采集采集范围内的图像;图像输出装置,所述图像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使可视范围内的使用者感知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图像输出装置输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用于采集采集范围内的图像;图像输出装置,所述图像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使可视范围内的使用者感知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图像输出装置输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范围之外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维持部,所述维持部用于当使用者穿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使用者穿戴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位于所述使用者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部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所述使用者眼部位于所述图像输出装置的可视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头部上第一突起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头部上第二突起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支架具有用于维持所述图像输出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头部上第三突起的相对位置关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使用者穿戴所述电子设备后,所述图像输出装置朝向所述使用者眼部的方向设置在维持部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三支架上。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