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源、铁源按钒原子、铁原子摩尔比为1:1的比例称取钒源、铁源,分别配置成溶液,然后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调节pH值1~7,再加入有机碳源,搅拌1~12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热处理,得到固体样品;(2)研磨成粉末,转移至双氧水或者臭氧溶液中浸泡,然后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3)将步骤(2)所得样品于100~400℃热处理1~12h,即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得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表面原位包覆碳优化其电导率,其中0.1C放电比容量达1387.9mAh/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钒酸铁(FeVO4)拥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而且我国具有丰富的钒源和铁源资源,因此钒酸铁是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的有力的备选材料。但是,钒酸铁在放电结束后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发生的是非自发反应,从而使得材料的可逆性较差,容量衰减剧烈。这些较差的可逆性又与材料颗粒粒径、表面形态以及材料的电导性有关。并且,钒酸铁的制备一般是在含氧条件下形成,颗粒形貌不易控制,很难得到纳米级别的颗粒,同时因为氧化燃烧很难得到原位碳包覆而导致材料的电导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获得纳米级别颗粒的原位碳包覆的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源、铁源按钒原子、铁原子摩尔比为1:1的比例称取钒源、铁源,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01~1mol/L(优选0.08~0.5mol/L,更优选0.1~0.2mol/L)的溶液,然后同时以200~600mL/h(优选300~400mL/h)的速率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为100~450rpm(优选250~400rpm,更优选300~350rpm),调节pH值1~7(优选5~6),再加入碳原子为钒源钒原子摩尔数的1~3倍的有机碳源(优选2倍),搅拌1~12h(优选8~10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非氧化性气氛下300~600℃(优选450~550℃)热处理5~24h(优选10~18h,更优选15~16h),得到固体样品;(2)将步骤(1)所得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转移至双氧水或者臭氧溶液中浸泡1~96h(优选36~72h)后,移至真空烘箱中80~120℃(优选90~100℃)干燥5~20h(优选10~15h);(3)将步骤(2)所得样品于100~400℃(优选250~300℃)热处理1~12h(优选8~10h),得到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钒源为五氧化二钒、偏钒酸铵、正钒酸钠、三氧化二钒、草酸氧钒、钒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铁源为硝酸铁、硫酸亚铁、草酸亚铁、葡萄糖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铵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碳源为蔗糖、壳聚糖、乳酸、葡萄糖、苹果酸、乙酸、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草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非氧化性气氛为氩气、氮气、氢气、氦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双氧水或者臭氧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80%。进一步,步骤(3)中,热处理的气氛为氩气、氮气、氢气、氦气、空气、氧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研究表明,在有机碳的存在的情况下,在非氧化性气氛中,钒一般以+3价(V3+)存在,铁一般以+2价(Fe2+),而非钒酸铁的+5价钒和+3价铁(V5+和Fe3+)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有机碳包覆钒酸铁的合成和性能的发挥,因此本专利技术首先合成有机碳包覆的“钒酸铁”(V3+和Fe2+),再在常温下将其氧化成FeVO4,同时保留有机碳。本专利技术制备的FeVO4/C负极材料,具有纳米级颗粒,并且电子导电性优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将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得的FeVO4/C负极材料组装成CR2025的扣式电池,经充放电测试,在0.01~2.5V电压下,0.1C首次放电比容量可高达1387.9mAh/g,1C首次放电比容量可高达856.1mAh/g。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无任何三废排放,有利于产业化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得FeVO4/C负极材料的SEM图;图2为实施例1所得FeVO4/C负极材料的TEM图;图3为实施例1所得FeVO4/C负极材料组装的电池在0.1C和1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通过常规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将40.4g九水合硝酸铁和11.7g偏钒酸铵分别溶于1L去离子水中,分别配制出0.1mol/L硝酸铁溶液和0.1mol/L偏钒酸铵溶液,然后同时以350mL/h的速率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为325rpm,调节pH值5.5,再加入6g葡萄糖,搅拌9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氩气气氛下500℃热处理15h,得到固体样品;将所得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转移至质量分数为60%双氧水溶液中浸泡50h后,移至真空烘箱中85℃干燥12h;将烘干所得样品,再在空气中280℃热处理9h,得到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由图1所示的SEM图可知,FeVO4/C颗粒粒径在100nm左右,颗粒分布均匀;由图2所示的TEM可知,颗粒周围包覆着薄薄的有机碳,在颗粒表面形成碳网。电池的组装:称取0.4g本实施例所得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加入0.05g乙炔黑作导电剂和0.05g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粘结剂,混合均匀后涂在铜箔上制成负极片,在真空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正极,以Celgard2300为隔膜,1mol/LLiPF6/EC:DMC(体积比1:1)为电解液,组装成CR2025的扣式电池,经充放电测试,在0.01~2.5V电压下,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7.9mAh/g(参见图3),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56.1mAh/g(参见图3)。实施例2将15.9g四水合氯化亚铁和14.56g五氧化二钒分别溶于1L去离子水中,分别配制出0.08mol/L氯化亚铁溶液和0.08mol/L五氧化二钒溶液,然后同时以300mL/h的速率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为300rpm,调节pH值5,再加入14.41g草酸,搅拌8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氩气气氛下450℃热处理15h,得到固体样品;将所得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转移至质量分数为20%臭氧溶液中浸泡72h后,移至真空烘箱中80℃干燥15h;将烘干所得样品,再在氮气气氛中250℃热处理10h,得到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电池的组装:称取0.4g本实施例所得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加入0.05g乙炔黑作导电剂和0.05g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粘结剂,混合均匀后涂在铜箔上制成负极片,在真空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正极,以Celgard2300为隔膜,1mol/LLiPF6/EC:DMC(体积比1:1)为电解液,组装成CR2025的扣式电池,经充放电测试,在0.01~2.5V电压下,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30.4mAh/g,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00.1mAh/g。实施例3将28.77g草酸亚铁和36.78g正钒酸钠分别溶于1L去离子水中,分别配制出0.2mol/L草酸亚铁溶液和0.2mol/L正钒酸钠溶液,然后同时以400mL/h的速率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为350rpm,调节pH值6,再加入12.80g柠檬酸,搅拌10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氩气/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源、铁源按钒原子、铁原子摩尔比为1:1的比例称取钒源、铁源,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01~1mol/L的溶液,然后同时以200~600mL/h的速率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为100~450rpm,调节pH值1~7,再加入碳原子为钒源钒原子摩尔数的1~3倍的有机碳源,搅拌1~12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非氧化性气氛下300~600℃热处理5~24h,得到固体样品;(2)将步骤(1)所得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转移至双氧水或者臭氧溶液中浸泡1~96h后,移至真空烘箱中80~120℃干燥5~20h;(3)将步骤(2)所得样品于100~400℃热处理1~12h,得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源、铁源按钒原子、铁原子摩尔比为1:1的比例称取钒源、铁源,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01~1mol/L的溶液,然后同时以200~600mL/h的速率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为100~450rpm,调节pH值1~7,再加入碳原子为钒源钒原子摩尔数的1~3倍的有机碳源,搅拌1~12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非氧化性气氛下300~600℃热处理5~24h,得到固体样品;(2)将步骤(1)所得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转移至双氧水或者臭氧溶液中浸泡1~96h后,移至真空烘箱中80~120℃干燥5~20h;(3)将步骤(2)所得样品于100~400℃热处理1~12h,得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钒源为五氧化二钒、偏钒酸铵、正钒酸钠、三氧化二钒、草酸氧钒、钒酸铵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李晖,童汇,张杰,张佳峰,郑俊超,喻万景,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