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804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包括有一个带盖(4)的桶体(1),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内设置有一网袋(6),将桶内空间分成网袋(6)内的反应室和网袋(6)外的产物收集室,并在网袋(6)内设置有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菌群(5)。(*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物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弃食物进行降解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废弃食物处理器是针对投入其中的剩饭、剩菜、骨头、瓜皮、果壳、果核等食物垃圾粉碎后再直接排放至下水管道的装置,如美国专利US6007006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就是如此,但是这种方案适用于下水管道完善的城市中,而在广大的乡镇、农村,由于下水管道系统尚不完善,废弃食物一般是直接堆放在室外,任其自行腐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臭气散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用微生物的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包括有一个带盖的桶体,其特征在于在其内设置有一网袋,将桶内空间分成网袋内的反应室和网袋外的产物收集室,并在网袋内设置有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菌群。为了有助于排放降解反应后的气体和液体,在桶体的上部桶壁上开有与外置排气管相连的排气口,而在桶体的下部桶壁上开有与外置排液管相连的排液口。所述的网袋可以通过各种现有技术设置在桶体内,但以以下方式为佳在桶体上部的桶壁上设置有一圈凸环,所述的网袋口边缘反扣在该凸环上,再由一压环压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桶体内设置的微生物菌群将食物垃圾降解成水、二氧化碳、氨气、氨氮物质及矿物质,同时废弃食物的有机成分又提供了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由于桶体除投料时需开盖外,其余时间均由桶盖盖住,因而不会产生蝇虫孳生和臭气散发,而二氧化碳和氨气则通过桶体上部的排气口排放,水、氨氮物质及矿物质透过网袋进入搜集室,再经桶体下部的排液口排出,并可作为液体肥料,整个降解过程完全无能耗,因而是真正的环保产品,尤其适合在广大乡镇、农村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有一个带盖4的桶体1,在桶体1内设置有一网袋6,将桶内空间分成网袋6内的反应室和网袋6外的产物收集室,并在网袋6内设置有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菌群5;所述的网袋6以下方式设置在桶体1内在桶体1上部的桶壁上设置有一圈凸环11,所述的网袋6口边缘反扣在该凸环11上,再由一压环3压住;为了有助于排放降解反应后的气体和液体,在桶体1的上部桶壁上开有与外置排气管2相连的排气口12,而在桶体1的下部桶壁上开有与外置排液管7相连的排液口13。权利要求1.一种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包括有一个带盖(4)的桶体(1),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内设置有一网袋(6),将桶内空间分成网袋(6)内的反应室和网袋(6)外的产物收集室,并在网袋(6)内设置有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菌群(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的上部桶壁上开有与外置排气管(2)相连的排气口(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的下部桶壁上开有与外置排液管(7)相连的排液口(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上部的桶壁上设置有一圈凸环(11),所述的网袋(6)口边缘反扣在该凸环(11)上,再由一压环(3)压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上部的桶壁上设置有一圈凸环(11),所述的网袋(6)口边缘反扣在该凸环(11)上,再由一压环(3)压住。专利摘要一种废弃食物降解处理装置,包括有一个带盖(4)的桶体(1),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内设置有一网袋(6),将桶内空间分成网袋(6)内的反应室和网袋(6)外的产物收集室,并在网袋(6)内设置有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菌群(5)。在桶体(1)的上部桶壁上可开有与外置排气管(2)相连的排气口(12),而在桶体(1)的下部桶壁上可开有与外置排液管(7)相连的排液口(13)。在桶体(1)上部的桶壁上可设置有一圈凸环(11),所述的网袋(6)口边缘反扣在该凸环(11)上,再由一压环(3)压住。本技术通过在桶体内设置的微生物菌群将食物垃圾降解成水、二氧化碳、氨气、氨氮物质及矿物质,同时废弃食物的有机成分又提供了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整个降解过程完全无能耗,真正的环保产品,尤其适合在广大乡镇、农村使用。文档编号C02F11/02GK2649586SQ200320109430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俞建德 申请人: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