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钢索塔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在所钢索塔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两个L形吊架上设置垫梁,并将钢索塔吊运至框形吊架和塔尾支撑点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L形吊架上;将L形吊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上,翻转90度;将钢索塔置于临时存放支架,并拆除钢索塔、垫梁、L型吊架连接,使用龙门吊将L吊架移出;更换L吊架的垫梁,并将钢索塔再置于L形吊架上,继续翻转90度,完成翻身。通过根据钢索塔确定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并在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通过将钢索塔置于设置有垫梁的L形吊架上进行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重心高度基本保持不变,提高钢索塔翻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
技术介绍
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为中央平行单索面三塔钢箱梁斜拉桥,索塔为“海豚”形钢索塔。受现场吊装工况环境制约,需进行180°翻身,变为副塔在下主塔在上进行运输及吊装。钢索塔重达2560t,外形尺寸达19m×20m×105m,包括主塔、副塔和装饰块。采用常规的翻身方法,会导致钢索塔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在翻身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载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翻身方法对钢索塔进行翻身,会导致钢索塔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在翻身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载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钢索塔的水平重心线和铅垂重心线以及龙门吊载重量确定钢索塔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在所述钢索塔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两个L形吊架上设置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吊运至所述框形吊架和所述塔尾支撑点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L形吊架上;将所述L形吊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上,翻转90度;将所述钢索塔置于临时存放支架,并拆除钢索塔、垫梁、L型吊架的连接,使用龙门吊将L吊架移出;更换所述L吊架的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再次置于所述L形吊架上,继续翻转90度,完成所述钢索塔整体翻身操作。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翻身操作进行翻身监控。优选地,所述翻身监控包括吊钩应力监控与位移监控。优选地,所述位移监控包括吊钩升降位置监控和小车水平位移监控。优选地,所述L形吊架采用箱形结构。优选地,所述L形吊架与所述垫梁之间采用高栓连接,所述垫梁与所述钢索塔塔尾之间采用栓焊连接,所述垫梁与所述框形吊架之间采用焊接马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框形吊架与所述钢索塔之间设置有枕木及斜木。优选地,所述翻转时,靠近所述龙门吊刚性支腿一侧的小车不动,另一侧小车同步下落1m,然后水平移动调整钢丝绳垂直,再四台小车同步起升1m。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根据钢索塔确定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并在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通过将钢索塔置于设置有垫梁的L形吊架上进行0-90度、90度-180度的翻转,从而保证在翻转的过程中,所述钢索塔的重心高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提高钢索塔翻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翻身方法对钢索塔进行翻身,会导致钢索塔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在翻身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载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的流程图;图2-4为钢索塔整体翻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翻身方法对钢索塔进行翻身,会导致钢索塔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在翻身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载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根据钢索塔确定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并在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通过将钢索塔置于设置有垫梁的L形吊架上进行0-90度、90度-180度的翻转,从而保证在翻转的过程中,所述钢索塔的重心高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提高钢索塔翻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翻身方法对钢索塔进行翻身,会导致钢索塔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在翻身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载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翻身方法对钢索塔进行翻身,会导致钢索塔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在翻身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载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0,同时参阅图2-图4,根据所述钢索塔30的水平重心线L2和铅垂重心线L1以及龙门吊40载重量确定钢索塔30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水平重心线L2作为翻身轴线,是钢索塔30不扭曲的基准线。所述水平重心线L2和铅垂重心线L1是根据钢索塔30的重心G获得的。钢索塔30外形结构中,塔尾呈8.7m见方、斜度5°的锥台形状,且四面有螺栓孔,所以翻身支点的一端可以选择塔尾锥台有孔面。依照对称于重心布置原则,可以确定索塔另一端的翻身支点。另一端支点塔首位置呈不规则异型截面,无法支撑翻身支架,因此,设计了内侧异型、外侧平面的框形过渡支架,安装在翻身支点处,这样将整体钢索塔30翻身支点处就形成平面支撑。步骤120,在所述钢索塔30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20,保护所述塔首。翻身、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塔首副塔柱和装饰块不能受力,因此在该区域需要设置抱箍将副塔柱和装饰块保护起来,将受力直接传递给主塔柱。塔首翻身支点呈不规则异型截面,无法支撑翻身支架,因此,设计了内侧异型、外侧平面的框形吊架20过渡,使塔首翻身支点变成平面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框形吊架20的受力计算,将框形吊架20外形设计成2000mm×6200mm×13753mm,截面尺寸为1200mm×2000mm,主体结构采用30mm板厚,横隔板采用20mm,加劲采用16mm。步骤130,在两个L形吊架10上设置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30吊运至所述框形吊架20和所述塔尾支撑点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L形吊架10上。L形吊架10用于钢索塔30翻身,垫梁的作用是调整钢索塔30重心,使其尽量在L形吊架10两吊点中心处,以保证吊钩受力均匀,钢索塔30翻身过程中钢索塔30结构重心平稳。L形吊架10采用箱形结构,吊臂长度18.5m×18.5m,截面宽度1570mm,高度2500mm,腹板采用35mm板厚,面底板采用40mm板厚。垫梁采用箱形结构,宽度均为1500mm,高度分别为2494mm、3804mm、2890mm及4900mm,腹板采用20mm板厚,面底板采用30mm板厚。L形吊架10、垫梁和框形吊架20均采用Q690高强钢,以控制吊具重量,减轻龙门吊40负荷。L形吊架10与垫梁之间采用高栓连接,垫梁与钢索塔30塔尾之间采用栓焊连接,垫梁与框形吊架20之间采用焊接马板连接。框形吊架20与钢索塔30之间设置有枕木及斜木,以将所述钢索塔30四周抱死。龙门吊40与L吊架连接使用直径165mm的无节绳圈钢丝绳、400mm直径销轴及厚度265mm、直径938mm的绳轮。直径165mm的无节绳圈钢丝绳折双使用,折后长度14.5m。步骤140,将所述L形吊架10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40上,翻转90度,即将所述L形吊架10的水平支腿翻转到竖直状态,将L形吊架10的垂直支腿翻转到水平状态。翻身共分为111步,每一步操作均为靠近龙门吊40刚性支腿一侧的小车不动,另一侧小车同步下落1m,然后水平移动调整钢丝绳垂直,再四台小车同步起升1m,到达下一步起始工况。每完成一个操作步骤,监控系统进行反馈,以控制钢索塔30同侧两台2000t龙门吊40小车的同步性,钢索塔30翻转的平稳性。步骤150,将所述钢索塔30置于临时存放支架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钢索塔的水平重心线和铅垂重心线以及龙门吊载重量确定钢索塔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在所述钢索塔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两个L形吊架上设置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吊运至所述框形吊架和所述塔尾支撑点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L形吊架上;将所述L形吊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上,翻转90度;将所述钢索塔置于临时存放支架,并拆除钢索塔、垫梁、L型吊架的连接,使用龙门吊将L吊架移出;更换所述L吊架的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再次置于所述L形吊架上,继续翻转90度,完成所述钢索塔整体翻身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索塔整体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钢索塔的水平重心线和铅垂重心线以及龙门吊载重量确定钢索塔翻身时的塔首支点和塔尾支点;在所述钢索塔塔首支点处设置框形吊架;在两个L形吊架上设置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吊运至所述框形吊架和所述塔尾支撑点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L形吊架上;将所述L形吊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上,翻转90度;将所述钢索塔置于临时存放支架,并拆除钢索塔、垫梁、L型吊架的连接,使用龙门吊将L吊架移出;更换所述L吊架的垫梁,并将所述钢索塔再次置于所述L形吊架上,继续翻转90度,完成所述钢索塔整体翻身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翻身操作进行翻身监控。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家顺,祝李元,郑慧,张虎,陈望民,向晋华,陈家菊,李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