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638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元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有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片之间通过铜线连接,继电器本体内装有电路模块,导电连接片和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铜线两端头上设有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定位件,该定位件采用铜制成,所述定位件包括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内端面及相对内端面的外端面,内端面为平整面,外端面包括主体部及置于主体部两侧的边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铜线和导电连片之间连接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上的导电连接片之间通过铜线连接,铜线起传输的作用,目前铜线和导电连片之间通过两端连接端连接,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安装稳定性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铜线和导电连片之间连接稳定,铜线结构稳定的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有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片之间通过铜线连接,继电器本体内装有电路模块,导电连接片和电路模块电性连接,铜线两端头上设有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定位件,该定位件采用铜制成,所述定位件包括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内端面及相对内端面的外端面,内端面为平整面,外端面包括主体部及置于主体部两侧的边沿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部隆起高于边沿部,边沿部和主体部连接,边沿部和主体部的连接处构成有压紧折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沿部呈扇形状。对比现用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铜线的两端头上套设定为件,对铜线进行束缚,防止铜线端头出现松散的状况,而且通过定位件的增大了和导电连接片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铜线和导电连接片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定位件的后端面为平整面为了减少和导电连接片的摩擦,方便两者的对接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继电器本体1,所述继电器本体1上设有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片之间通过铜线2连接,继电器本体1内装有电路模块,导电连接片和电路模块电性连接。铜线2两端头上设有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定位件3,该定位件3采用铜制成,所述定位件3包括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内端面及相对内端面的外端面,内端面为平整面,外端面包括主体部31及置于主体部31两侧的边沿部32,边沿部32呈扇形状。定位件3的内端面为平整面方便了定位件3和导电连接片的对接安装,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电流负荷。主体部31隆起高于边沿部32,边沿部32和主体部31连接,边沿部32和主体部31的连接处构成有压紧折线3a。主体部31上的隆起是为了方便铜线2插入安装,为了提高定位件3和导电连接片的贴合力度,在外端面上构成了两条压紧折线3a,使得主体部31对后端面一个下压力。边沿部32呈扇形状,为了提高和导电连接片的接触面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有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片之间通过铜线连接,继电器本体内装有电路模块,导电连接片和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铜线两端头上设有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定位件,该定位件采用铜制成,所述定位件包括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内端面及相对内端面的外端面,内端面为平整面,外端面包括主体部及置于主体部两侧的边沿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有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片之间通过铜线连接,继电器本体内装有电路模块,导电连接片和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铜线两端头上设有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定位件,该定位件采用铜制成,所述定位件包括和导电连接片抵触的内端面及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菲雷斯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