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458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钳子,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口段、第一钳柄段、第一连接部;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口段、第二钳柄段、第二连接部;第一钳口段上和第二钳口段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一钳口段之间和第二夹持块与第二钳口段之间均采用螺钉紧固连接;第一夹持块的宽度大于第一钳口段的宽度;第二夹持块的宽度大于第二钳口段的宽度;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剪切口,第二连接部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剪切口相配合的第二剪切口;第二钳柄段上设有母指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物体夹持的更紧,防止松动,节约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具备多功能性,便于拿握、开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夹持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钳子。
技术介绍
钳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五金工具之一,其结构主要包括两个交叉铰接的钳体,两个钳体的头部为相互咬合的钳头,两个钳体的尾部为相互分离的钳柄,钳子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夹取或夹紧目标物。现有的钳子由于受钳子本身结构的限制,其与物体相配合的夹持部分宽度都比较小,因此在对物体进行夹取或夹紧时,对物体夹不紧,易出现相对滑动。此外现有钳子在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其夹持部分会出现磨损,磨损后的钳子对物体更无法夹紧,人们便会选择购买新的钳子,而将磨损后的闲置,增加了成本,而且也浪费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技术中钳子的手柄拿起来也并不太顺手,而且开合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体夹持的更紧,能重复利用、节约成本以及减少资源的浪费,具备多功能性,便于拿握、开合方便的钳子。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钳子,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相铰接,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口段、第一钳柄段以及位于第一钳口段和第一钳柄段之间的第一连接部;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口段、第二钳柄段以及位于第二钳口段和第二钳柄段之间的第二连接部;第一钳口段的端部和第二钳口段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一钳口段之间和第二夹持块与第二钳口段之间均采用至少两颗螺钉紧固连接;第一夹持块的宽度大于第一钳口段的宽度;第二夹持块的宽度大于第二钳口段的宽度;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剪切口,第二连接部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剪切口相配合的第二剪切口,第一剪切口和第二剪切口的各边均开设有刃口;第二钳柄段上设有母指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使得钳子在使用时增大了与物体的接触面积,便于将物体夹持的更紧,防止松动,同时将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设置为可拆卸式的,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磨损后方便更换新的,而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能够得到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第一剪切口和第二剪切口的配合,能对铁丝之类的物体进行剪断,从而扩大了钳子的使用范围,以及使得钳子具备多功能性,第一钳柄段上设置的母指套,使得钳子便于拿握、开合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第一钳口段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第二钳口段上设有与第二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安装。进一步,第一夹持块上和第二夹持块上均设有与螺钉相配合的螺钉过孔;螺钉过孔的孔深大于螺钉的螺帽的厚度。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在螺钉紧固连接后螺帽影响钳子的夹持效果。进一步,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宽度相等;第一夹持块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均向外突伸形成第一凸起;第一夹持块下表面的中心向外突伸形成第二凸起;第二夹持块的上表面的前后两个拐角均向外突伸形成第三凸起。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摩擦力,防止滑动。进一步,第三凸起的长度值等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距离值。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夹持时的稳定性好。进一步,第一夹持块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块的长度。进一步,第一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三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夹紧。进一步,第一凸起的宽度为第一夹持块的宽度的五分之一;第一凸起的长度为第一夹持块的长度的五分之一;第二凸起的宽度为第一夹持块的宽度的四分之一;第二凸起的长度为第一夹持块的长度的四分之一;第三凸起的宽度为第二夹持块的宽度的十三分之二。进一步,第二钳柄段包括弧形过渡部分和水平部分;弧形过渡部分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一钳柄段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度。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夹持物体时,能够增大夹持的力度。进一步,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的配合槽。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铰接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钳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钳子的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二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述钳子的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一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第一钳体,110、第一钳口段,111、第一安装槽,120、第一钳柄段,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一剪切口,132、配合槽,200、第二钳体,210、第二钳口段,211、第二安装槽,220、第二钳柄段,230、第二连接部,231、第二剪切口,300、第一夹持块,310、第一凸起,320、第二凸起,400、第二夹持块,410、第三凸起,500、螺钉,510、螺钉过孔,600、母指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00、第二钳体200,第一钳体100与第二钳体200相铰接,第一钳体100包括第一钳口段110、第一钳柄段120以及位于第一钳口段110和第一钳柄段120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30;第二钳体200包括第二钳口段210、第二钳柄段220以及位于第二钳口段210和第二钳柄段220之间的第二连接部230;第一钳口段110的端部和第二钳口段210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300和第二夹持块400;第一夹持块300与第一钳口段110之间和第二夹持块400与第二钳口段210之间均采用至少两颗螺钉500紧固连接;第一夹持块300的宽度大于第一钳口段110的宽度;第二夹持块400的宽度大于第二钳口段210的宽度;第一连接部130上设有第一剪切口131,第二连接部230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剪切口131相配合的第二剪切口231,第一剪切口131和第二剪切口231的各边均开设有刃口;第二钳柄段220上设有母指套600。第一钳口段110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块300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111;第二钳口段210上设有与第二夹持块400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211,其中,第一夹持块300的厚度大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高,第二夹持块400的厚度大于第二安装槽211的槽高,这样使得第一夹持块300的下表面与第一钳口段110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夹持块400的上表面与第二钳口段210的上表面不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钳子在利用第一夹持块300和第二夹持块400对物体进行夹持时夹紧的力度更大,更不宜出现相对滑动。第一夹持块300上和第二夹持块400上均设有与螺钉500相配合的螺钉过孔510;螺钉过孔510的孔深大于螺钉500的螺帽的厚度,从而避免了螺钉500的螺帽部分影响钳子的夹持效果。第一夹持块300和第二夹持块400的宽度相等;第一夹持块300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均向外突伸形成第一凸起310;第一夹持块300下表面的中心向外突伸形成第二凸起320;第二夹持块400的上表面的前后两个拐角均向外突伸形成第三凸起410,第三凸起410的长度值等于第一凸起310与第二凸起320之间的距离值,增大了第一夹持块300和第二夹持块400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进行物体夹持时,能够夹的更紧。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夹持块300的长度设计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块400的长度,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00)、第二钳体(200),所述第一钳体(100)与第二钳体(200)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00)包括第一钳口段(110)、第一钳柄段(120)以及位于第一钳口段(110)和第一钳柄段(120)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30);所述第二钳体(200)包括第二钳口段(210)、第二钳柄段(220)以及位于第二钳口段(210)和第二钳柄段(220)之间的第二连接部(230);所述第一钳口段(110)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钳口段(210)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300)和第二夹持块(400);所述第一夹持块(300)与所述第一钳口段(110)之间和所述第二夹持块(400)与所述第二钳口段(210)之间均采用至少两颗螺钉(500)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块(30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钳口段(110)的宽度;所述第二夹持块(40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钳口段(210)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部(130)上设有第一剪切口(131),所述第二连接部(230)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剪切口(131)相配合的第二剪切口(231),所述第一剪切口(131)和第二剪切口(231)的各边均开设有刃口;所述第二钳柄段(220)上设有母指套(6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00)、第二钳体(200),所述第一钳体(100)与第二钳体(200)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00)包括第一钳口段(110)、第一钳柄段(120)以及位于第一钳口段(110)和第一钳柄段(120)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30);所述第二钳体(200)包括第二钳口段(210)、第二钳柄段(220)以及位于第二钳口段(210)和第二钳柄段(220)之间的第二连接部(230);所述第一钳口段(110)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钳口段(210)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300)和第二夹持块(400);所述第一夹持块(300)与所述第一钳口段(110)之间和所述第二夹持块(400)与所述第二钳口段(210)之间均采用至少两颗螺钉(500)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块(30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钳口段(110)的宽度;所述第二夹持块(40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钳口段(210)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部(130)上设有第一剪切口(131),所述第二连接部(230)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剪切口(131)相配合的第二剪切口(231),所述第一剪切口(131)和第二剪切口(231)的各边均开设有刃口;所述第二钳柄段(220)上设有母指套(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口段(1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块(300)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111);所述第二钳口段(21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夹持块(400)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300)上和所述第二夹持块(400)上均设有与螺钉(500)相配合的螺钉过孔(510);所述螺钉过孔(510)的孔深大于所述螺钉(500)的螺帽的厚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立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