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362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流人工湿地,具体的说是一种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它包括湿地主体、均流布水管、岛体、导流堰、植物群、填料层,封闭湿地主体的中轴线上设有一排岛体,相邻岛体之间由导流堰相连接成一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湿地主体的内壁相连接,湿地主体呈U字形的水道,在U字形水道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一侧设置有均流布水管,岛体内部及湿地底部设置有填料层,岛体表面及水道中分别种植有植物群。其特色在于把岛和污水净化用水生动植物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具有高效处理能力的良性生态湿地系统。不同水性的植物可以充分的利用斜坡上的过渡带在岛侧面上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流人工湿地,具体的说是一种具岛式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大量开采,缺水的同时,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 排放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可有效处理轻度污染河流 或生活废水,具有低投入、低能耗、去除氮磷质效果较好等优点,但其植物种植品种单一,对 填料及植物利用率低,占地面积较大,综合处理能力较低等缺点,制约了它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科学实用的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均流 布水管、岛体、导流堰、植物群、填料,其中,封闭湿地主体的中轴线上设有一排岛体,相邻 岛体之间由导流堰相连接成一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湿地主体的内壁相连接,湿地主体呈U 字形的水道,在U字形水道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在进水口 一侧设置有均流布水管, 岛体内部及湿地底部设置有填料层,岛体表面及水道中分别种植有植物群。所述的岛体表面是由废弃的砼体干砌成的斜坡体,内部设置有填料,斜坡体上部高出水面。 所述的均流布水管设置于进水口一端,由均流池和带均流管的隔墙组成, 一端与进水口相 通,另一端封闭。本技术岛体内部为与湿地底部相同的填料,岛表面由废弃砼体干砌成,废弃砼体间的 缝隙有利于岛内外部水的交换。岛体高出湿地水面,随岛体与水体接触点的不同,而在斜坡上 形成了过渡地带,可依次种植湿生、挺水、浮水、沉水等多种植物。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 构成一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特色在于把岛和水生动植物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具有高 效处理能力的良性生态湿地系统。不同水性的植物可以充分的利用斜坡上的过渡带在岛侧面上 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根部系统和基质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同 时一起过滤、截流水中悬浮物,吸收水中某些污染物质和氮磷。本技术使用时,将进水口打开,污水通过均流管缓缓进入U形水道的一端.在弯曲的 较长的通过路径中,污水与多种水体植物群以及菌类广泛接触,植物吸收和菌类代谢分解消耗 掉污水中含有的大部分氮、磷等物质,岛体内的填料以及大量的植物根系,过滤和截流了污水 中的颗粒状悬浮物,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净化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建设及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 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水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出水水质好;3、 岛体增加了有效利用面积,提高了填料和植物的利用率,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4、 废弃的砼体易得,降低成本,同时实现了废物再利用;5、 污水处理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同时为湿地动物提供了栖息地。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岛体的结构图。其中1、湿地主体,2、均流布水管,3、岛体,4、导流堰,5、湿地植物群,6、填料层,7、进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构如附图所示,包括湿地主体l、均流布水管2、岛体3、导流堰4、植物群5、 填料层6,湿地主体1由砖和水泥砌成。封闭湿地主体1的中轴线上设有一排岛体3,相邻岛体 3之间由导流堰4相连接成一隔离带,隔离带一端与进水端湿地内壁相接,以防水流短路,另 一端与相应的湿地壁相隔一定距离,从而将湿地主体划分成一U字形的水道,在U字形水道的 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 7和出水口 7,进水口 7—侧设置有均流布水管2,岛体3内部及湿地底部 设置有填料层,岛体表面及水道中分别种植有植物群5。湿地水道中种植芦苇,莲藕,金鱼藻 等湿生植物。岛体3表面由废弃的砼体干砌成的斜坡体,内部设置有填料,填料由田园土混合3%-5%草 炭土制成,为微生物的附着和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随岛体3与水体接触点的不同, 而在斜坡上形成了过渡地带,可依次种植旱生植物一柳树、湿生一千屈菜、挺水一芦苇、浮水 一荇菜、沉水一金鱼藻等多种植物。立体式的岛体结构,提高了湿地的利用率。多样性的湿地 植物5,构成一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为水体提供了氧气。均流布水管2设置于进水口一端,由均流池和带均流管的隔墙组成, 一端与进水口相通, 另一端封闭。使用时,打开进水口7,污水通过均流管2缓缓进入U形水道的一端,在弯曲的较长的通 过路径中,污水与多种水体植物群4以及菌类广泛接触,分解消耗掉污水中含有的大部分氮、 磷等物质,岛体内的填料以及大量的植物根系,过滤和截流了污水中的颗粒状悬浮物,被净化 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出。其特色在于把岛2和水生动植物4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具 有高效处理能力的良性生态湿地系统。不同水性的植物可以充分的利用岛体斜坡上的过渡带在 侧面上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发达的根部系统和基质一起过滤、截流水中悬浮物, 还可吸收水中某些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和氮磷等污染物,使受污染的水得以净化。权利要求1、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均流布水管、岛体、导流堰、植物群、填料,其特征在于,封闭湿地主体的中轴线上设有一排岛体,相邻岛体之间由导流堰相连接成一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湿地主体内壁连接,湿地主体呈U字形的水道,在U字形水道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一侧设置有均流布水管,岛体内部及湿地底部设置有填料,岛体表面及水道中分别种植有植物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岛体表面由砼体干砌成 的斜坡体,斜坡体上部高出水面,表面砼体之间留有缝隙。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流布水管设置于进水 口一端,由均流池和带均流管的隔墙组成, 一端与进水口相通,另一端封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流人工湿地,具体的说是一种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它包括湿地主体、均流布水管、岛体、导流堰、植物群、填料层,封闭湿地主体的中轴线上设有一排岛体,相邻岛体之间由导流堰相连接成一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湿地主体的内壁相连接,湿地主体呈U字形的水道,在U字形水道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一侧设置有均流布水管,岛体内部及湿地底部设置有填料层,岛体表面及水道中分别种植有植物群。其特色在于把岛和污水净化用水生动植物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具有高效处理能力的良性生态湿地系统。不同水性的植物可以充分的利用斜坡上的过渡带在岛侧面上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文档编号C02F3/32GK201065367SQ20072002103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于学静, 刘媛媛, 张成禄, 胡伟伟, 蕾 袁 申请人:山东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终端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均流布水管、岛体、导流堰、植物群、填料,其特征在于,封闭湿地主体的中轴线上设有一排岛体,相邻岛体之间由导流堰相连接成一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湿地主体内壁连接,湿地主体呈U字形的水道,在U字形水道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一侧设置有均流布水管,岛体内部及湿地底部设置有填料,岛体表面及水道中分别种植有植物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禄胡伟伟袁蕾于学静刘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