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刻度尺、承重平台以及冲击组件;支架包括竖梁和横梁,竖梁相对设置,并垂直安装于底座上,横梁连接于竖梁之间;刻度尺安装于支架上,并与竖梁相平行;承重平台位于底座上,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形成塑件的试验平台;冲击组件位于承重平台的上方,冲击组件包括导向结构和冲击结构,冲击结构通过导向结构安装于支架上,冲击结构的端部形成冲击头,冲击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冲击头与承重平台相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能够对电动车上的塑件进行耐冲击性能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构准确且重复性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通用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电动车上塑件进行冲击试验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已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交通工具。为了降低电动车的成本和减轻电动车的重量,现有的电动车上需使用到较多的塑料零部件,例如,中心罩、脚踏板、座桶、电池盒、仪表罩、后泥板等等。上述塑料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及安全,因此,针对上述电动车上的塑料零部件,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其耐冲性进行试验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冲击试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刻度尺、承重平台以及冲击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竖梁和横梁,所述竖梁相对设置,并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竖梁之间;所述刻度尺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竖梁相平行;所述承重平台位于底座上,所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塑料的试验平台;所述冲击组件位于所述承重平台的上方,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导向结构和冲击结构,所述冲击结构通过所述导向结构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冲击结构的端部形成冲击头,所述冲击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冲击头与所述承重平台相抵靠。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横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安装于所述相对设置的竖梁的端部,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横梁通过组装方式与所述竖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竖梁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刻度尺和冲击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上。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相对的连接件,所述竖梁的端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冲击孔,所述冲击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冲击头位于所述冲击孔中。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导向结构为贯通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连接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冲击结构为直径小于所述圆筒直径的圆柱棒,所述圆柱棒穿置于所述圆筒中,所述圆柱棒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圆柱棒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圆筒的上端相抵靠。作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的改进,与所述圆筒相连接的横梁和圆筒一体成型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能够对电动车上的塑件进行耐冲击性能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构准确且重复性好,同时,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通用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0、支架20、刻度尺30、承重平台40以及冲击组件50。所述底座10用于形成所述支架20、刻度尺30、承重平台40以及冲击组件50的支撑平台。所述底座10的质量和面积应考虑所述塑料冲击试验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所述支架20包括竖梁21和横梁,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竖梁21之间。具体地,所述竖梁21相对设置,并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优选地,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相对的连接件11,所述竖梁21的端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件11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竖梁21与底座的安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3以及第三横梁24,其中,所述第一横梁22安装于所述相对设置的竖梁21的端部,所述第二横梁23和第三横梁24,位于所述第一横梁22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22通过组装方式与所述竖梁2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3和第三横梁24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竖梁21进行固定连接。此时,所述刻度尺30和冲击组件50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梁23和第三横梁24上。所述刻度尺30用于衡量冲击组件50进行冲击试验时的冲击高度。具体地,所述刻度尺30所述刻度尺30安装于所述支架20上,并与所述竖梁21相平行。优选地,所述刻度尺30位于所述冲击组件5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冲击组件50设置,如此以方便衡量试验时的冲击高度。所述承重平台40位于底座10上,所述承重平台40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塑料的试验平台。从而,进行耐冲击性能试验时,可将塑件放置在承重平台40上。此外,所述承重平台40的上表面开设有冲击孔,下述冲击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冲击头位于所述冲击孔中。所述冲击组件50用于在试验时,提供塑件的冲击作用力。具体地,所述冲击组件50位于所述承重平台40的上方,所述冲击组件50包括导向结构51和冲击结构52。其中,所述冲击结构52通过所述导向结构51安装于所述支架20上,所述冲击结构52的端部形成冲击头,所述冲击结构52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冲击头与所述承重平台40相抵靠。从而,进行耐冲击性能试验时,首先将塑件的样品放置于承重平台上。然后,参考刻度尺,设定冲击的高度,将冲击结构提升至设定的高度位置,并释放冲击结构,使之自由下落。当冲击结构的冲击头下落至塑件位置时,与塑件发生碰撞。然后,根据冲击高度下的塑件样品破损程度,判断塑件样品的耐冲击性能。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结构51为贯通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连接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冲击结构52为直径小于所述圆筒直径的圆柱棒,所述圆柱棒穿置于所述圆筒中。所述圆柱棒另一端还设置有限位部53,所述圆柱棒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限位部53与所述圆筒的上端相抵靠。其中,所述限位部还起到把手的作用。优选地,与所述圆筒相连接的横梁和圆筒一体成型而成。基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利用本技术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进行试验时,对试样的要求如下:首先在塑件上截取处200*200mm的正方形式样(厚度为原材厚度)。以2.5kg、直径24mm、长度760mm的圆柱棒(冲击头为r=12mm的圆柱球面),做自由落体冲击试验。耐自由落体破损的高度为检验高度标准。试验结果判定的标准如下:试验温度为32±2℃,样件静止存放4h后测试,塑件实验时,每一个塑件在不同部位冲击2次。以一次合格判断合格与否。其中,电动车上承重PP塑件,如中心罩、脚踏板、座桶、电池盒、工具箱等,要求冲击高度不低于200mm。其他非承重PP塑件,如脚踏板小盖、座桶内盖、前内泥板等,要求冲击高度不低于100mm。电动车上承重ABS塑件,如面板、前围、侧板等,要求冲击高度不低于350mm。其他非承重ABS塑件,如前挡泥板、上连接、下连接等,要求冲击高度不低于300mm。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塑料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刻度尺、承重平台以及冲击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竖梁和横梁,所述竖梁相对设置,并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竖梁之间;所述刻度尺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竖梁相平行;所述承重平台位于底座上,所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塑料的试验平台;所述冲击组件位于所述承重平台的上方,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导向结构和冲击结构,所述冲击结构通过所述导向结构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冲击结构的端部形成冲击头,所述冲击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冲击头与所述承重平台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刻度尺、承重平台以及冲击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竖梁和横梁,所述竖梁相对设置,并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竖梁之间;所述刻度尺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竖梁相平行;所述承重平台位于底座上,所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塑料的试验平台;所述冲击组件位于所述承重平台的上方,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导向结构和冲击结构,所述冲击结构通过所述导向结构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冲击结构的端部形成冲击头,所述冲击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冲击头与所述承重平台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安装于所述相对设置的竖梁的端部,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通过组装方式与所述竖梁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强,刘兴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刀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