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烨专利>正文

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71067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03:20
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引流管,负压吸引器连接引流管,还包括可吸收止血海绵、医用可吸收贴膜;可吸收止血海绵的一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中部设有通向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通道,引流管通过引流管通道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凸出部的外侧还设有可吸收束带,可吸收束带将凸出部固定在引流管上,从而保持可吸收止血海绵与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相对固定;医用可吸收贴膜上设有粘帖层,医用可吸收贴膜通过粘帖层粘在可吸收止血海绵底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型对有出现漏等并发症时,可达到持续负压吸引,可达到引流充分及通畅的效果。对于手术缝合不满意、组织较脆或炎症较重等情况的患者,可实现保守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腔内引流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VSDVacuumSealingDrainage),属于医疗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腹部外科切除手术常常涉及消化道断面,比如肝脏断面、肠道残端及胰腺残端等,常规引流管可以达到持续引流目的,但腹部外科手术仍有可能出现出血、胆漏、肠漏、胰漏等并发症,常规引流管往往会出现引流不充分或不通畅,造成腹腔内积液及感染等情。对于手术缝合不满意、组织较脆或炎症较重等情况的患者,使用常规负压引流装置难以解决腔内引流问题,很难实现保守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引流管,负压吸引器连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吸收止血海绵、医用可吸收贴膜;可吸收止血海绵的一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中部设有通向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通道,引流管通过引流管通道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所述凸出部的外侧还设有可吸收束带,可吸收束带将凸出部固定在引流管上,从而保持可吸收止血海绵与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相对固定;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上设有粘帖层,医用可吸收贴膜通过粘帖层粘在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底侧,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的截面面积大于可吸收止血海绵的截面面积,所述引流管的尾部连接有穿刺针。所述引流管的头部还设有4-8个引流侧孔。所述引流管的头端还设有粘帖层,引流管的头端通过粘帖层与可吸收止血海绵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通道的终点位于可吸收止血海绵的中部。所述可吸收止血海绵、医用可吸收贴膜、粘帖层为可吸收周期10-14天的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为乳胶或硅胶材料制成。有益效果:本装置使用简单,手术中将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置于肝脏断面、肠道残端或胰腺残端等处,经腹壁戳孔置腹腔外,如有出现漏等并发症时,可以达到持续负压吸引,可达到引流的充分及通畅。对于手术缝合不满意、组织较脆或炎症较重等情况的患者,考虑到出现漏等并发症可能性大时,通过本技术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可实现保守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吸收止血海绵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引流管头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接负压吸引器的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负压吸引器1,引流管2,可吸收止血海绵3,医用可吸收贴膜4,凸出部5,的引流管通道6,可吸收束带7,粘帖层8-1,穿刺针9,引流侧孔10,粘帖层8-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4、5所示,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1、引流管2,负压吸引器1连接引流管2,还包括可吸收止血海绵3、医用可吸收贴膜4;可吸收止血海绵3的一侧设有凸出部5,凸出部5中部设有通向可吸收止血海绵3内部的引流管通道6,引流管2通过引流管通道6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3内部;所述凸出部5的外侧还设有可吸收束带7,可吸收束带7将凸出部5固定在引流管2上,从而保持可吸收止血海绵3与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3内部的引流管2相对固定;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4上设有粘帖层8-1,医用可吸收贴膜4通过粘帖层8-1粘在可吸收止血海绵3的底侧,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4的截面面积大于可吸收止血海绵3的截面面积,所述引流管2的尾部连接有穿刺针9。如图3所示,所述引流管2的头部还设有4-8个引流侧孔10,4-8个引流侧孔使得引流效果更好。如图3所示,所述引流管2的头端还设有粘帖层8-2,引流管2的头端通过粘帖层11与可吸收止血海绵3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通道6的终点位于可吸收止血海绵3的中部。所述可吸收止血海绵3、医用可吸收贴膜4、粘帖层8-1为可吸收周期10-14天的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为乳胶或硅胶材料制成。所述粘帖层8-2为可吸收周期10-14天的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首先,手术医师将引流管2沿引流管通道6插入可吸收止血海绵3内部,使用可吸收束带7通过凸出部5将可吸收止血海绵3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接着,手术医师使用医用可吸收贴膜4将整个引流管2的头端及可吸收止血海绵3完全贴覆于手术创面,包括肝脏断面、肠道残端及胰腺残端等;然后,使用引流管2尾端连接的引流管穿刺针9,穿刺腹壁,将引流管2引出至腹腔外,并连接负压吸引器1,以达到外科引流的充分及通畅的效果。本装置使用简单,手术中将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置于肝脏断面、肠道残端或胰腺残端等处,经腹壁戳孔置腹腔外,如有出现漏等并发症时,可以达到持续负压吸引,可达到引流的充分及通畅。对于手术缝合不满意、组织较脆或炎症较重等情况的患者,考虑到出现漏等并发症可能性大时,通过本技术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可实现保守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引流管,负压吸引器连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吸收止血海绵、医用可吸收贴膜;可吸收止血海绵的一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中部设有通向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通道,引流管通过引流管通道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所述凸出部的外侧还设有可吸收束带,可吸收束带将凸出部固定在引流管上,从而保持可吸收止血海绵与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相对固定;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上设有粘帖层,医用可吸收贴膜通过粘帖层粘在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底侧,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的截面面积大于可吸收止血海绵的截面面积,所述引流管的尾部连接有穿刺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引流管,负压吸引器连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吸收止血海绵、医用可吸收贴膜;可吸收止血海绵的一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中部设有通向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通道,引流管通过引流管通道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所述凸出部的外侧还设有可吸收束带,可吸收束带将凸出部固定在引流管上,从而保持可吸收止血海绵与伸入可吸收止血海绵内部的引流管相对固定;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上设有粘帖层,医用可吸收贴膜通过粘帖层粘在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底侧,所述医用可吸收贴膜的截面面积大于可吸收止血海绵的截面面积,所述引流管的尾部连接有穿刺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烨吴琛沈沉田文泽阮姝婕陈向
申请(专利权)人:范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