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及其织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7037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手型的双层部分和沿所述双层部分的边缘向外延伸过渡的单层部分,所述双层部分和单层部分为一次织制成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双层部分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上层织物包括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所述下层织物包括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与下层经纱、下层纬纱在所述双层部分的边缘织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单层部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织造出与帆布手套规格相同的手套织物,具有更好的耐磨性、抗剌扎能力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与现有的帆布劳保手套相比,加工制作工艺更加简单、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织造
,具体涉及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套制作方法分为缝制和针织两大类,其中缝制手套是将单层织物经裁剪和缝制而成;针织手套是用各种纺织纤维纯纺或混纺纱线,在针织机上编织,再经过缝制加工而成。常用的劳动保护用手套要求比较厚实,有的还需要经过表面涂塑处理,以提高耐磨、防滑、防水性能。针织手套抗剌、扎能力较差,在劳动过程中,如果遇到表面粗糙的物体容易扎伤,所以目前使用的劳保手套,通常是使用帆布经过缝制而制成,制作过程较为费时、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手套制作方法存在的工序较多、费时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更高、制作成本更低、适合于批量生产的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及其织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包括手型的双层部分和沿所述双层部分的边缘向外延伸过渡的单层部分,所述双层部分和单层部分为一次织制成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双层部分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上层织物包括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所述下层织物包括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与下层经纱、下层纬纱在所述双层部分的边缘织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单层部分。所述双层部分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单层部分为方平组织结构。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手套织物的规格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每个手指宽度与长宽、手掌宽度与长度;②原料选择、纱线设计:选择纱线,确定纱线线密度、纱线结构;③织物密度与紧度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密度、紧度;④织物上机图的组织设计:根据手套织物双层部分和单层部分的结构,以及手套的规格和织物的密度,来计算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根据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画出上机图;⑤上机织造:根据步骤④中的上机图,在提花织机上,采用双织轴或纱架送经的方式进行织造;⑥裁剪:步骤⑤中织物织造完成下机后,沿所述手套织物的形状进行裁剪,或在裁剪的同时进行锁边,即得到成品手套织物。步骤②中所述纱线结构为单纱或股线。步骤④中所述的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为:上机时每一部分经纱根数=织物上机密度×手套每一部分的宽度;上机时每一部分纬纱根数=织物上机密度×手套每一部分的长度。所述单层部分的织物密度是所述双层部分织物密度的两倍。所述手套织物的单层紧度为38~42%。所述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用的经纱、纬纱为涤纶纱、纯棉或涤棉混纺纱。所述手套织物在提花织机上进行织造,织造时采用纱架送经或者多经轴送经。采用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次织造成形的方式制作出手套织物,手套的双层部分形成了放手指、手撑的空间,双层部分的连接处在织造时过渡为单层部分,如手掌边缘部分、手指与手指之间的位置,上、下两层织物合成一层,变成单层织物,即上下层织物再织造时,便直接连在一起;织成之后,沿手套的边缘在单层部分处进行裁剪,并将手指缝隙处的单层部分织物剪开,即可得到手套成品,可省略后续的缝制加工工序。本专利技术一次织制成形的手套,适合批量生产,织造一幅织物,便可得到多个手套,只需将每个手套沿其边缘裁剪下来即可得到成品,生产工序更加简单,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尤其适合于织造机织劳保手套,通过选用适合的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和紧度,能够织造出与帆布手套规格相同的手套织物,具有更好的耐磨性、抗剌扎能力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与现有的帆布劳保手套相比,加工制作工艺更加简单、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手套织物织造完成下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单个手套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手套织物实施例2的织造过程中的上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手套织物实施例2的织造过程中的组织设计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包括手型的双层部分1和沿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向外延伸过渡的单层部分2,所述双层部分1和单层部分2为一次织制成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双层部分1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上层织物包括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所述下层织物包括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与下层经纱、下层纬纱在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织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单层部分2。所述双层部分1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单层部分2为方平组织结构。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手套织物的规格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每个手指宽度与长宽、手掌宽度与长度;②原料选择、纱线设计:选择纱线,确定纱线线密度、纱线结构;③织物密度与紧度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密度、紧度;④织物上机图的组织设计:根据手套织物双层部分和单层部分的结构,以及手套的规格和织物的密度,来计算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根据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画出上机图;⑤上机织造:根据步骤④中的上机图,在提花织机上,采用双织轴或纱架送经的方式进行织造;⑥裁剪:步骤⑤中织物织造完成下机后,沿所述手套织物的形状进行裁剪,或在裁剪的同时进行锁边,即得到成品手套织物。步骤②中所述纱线结构为单纱或股线。步骤④中所述的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为:上机时每一部分经纱根数=织物上机密度×手套每一部分的宽度;上机时每一部分纬纱根数=织物上机密度×手套每一部分的长度。所述单层部分2的织物密度是所述双层部分1织物密度的两倍。所述手套织物的单层紧度为38~42%。所述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用的经纱、纬纱为涤纶纱、纯棉或涤棉混纺纱。所述手套织物在提花织机上进行织造,织造时采用纱架送经或者多经轴送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手型的双层部分1和沿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向外延伸过渡的单层部分2,所述双层部分1和单层部分2为一次织制成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双层部分1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上层织物包括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所述下层织物包括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与下层经纱、下层纬纱在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织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单层部分2。其中,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用的经纱、纬纱原料为涤纶纱、纯棉或涤棉混纺纱,单层部分的织物密度是双层部分织物密度的两倍。该手套织物在在提花织机上进行织造,织造时采用纱架送经或者多经轴送经。织造时,双层部分采用平纹组织结构,单层部分采用方平组织结构,由于缩率与织物密度有关系,而单层组织部分线密度是双层部分线密度的两倍,单层部分密度大、缩率大,为了使单、双层部分缩率一致,因此双层部分采用平纹组织、单层部分采用方平组织,这样,单层部分的方平组织交织次数减少了一半,更加有利于控制单双层组织的缩率一致。实施例2: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手套织物的规格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每个手指宽度与长宽、手掌宽度与长度;②原料选择、纱线设计:选择纱线,确定纱线密度、纱线结构;根据需要选择涤纶纱、纯棉或涤棉混纺纱作为纱线原料;纱线线密度可在20tex~48.6tex之间进行选择;纱线结构为单纱或股线。③织物密度与紧度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密度、紧度;纱线的密度需要根据手套使用的季节、场合而定,当纱线线密度小,织物密度就可以做的大一些,如果纱线密度大,织物密度可以做的小一些;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型的双层部分(1)和沿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向外延伸过渡的单层部分(2),所述双层部分(1)和单层部分(2)为一次织制成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双层部分(1)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上层织物包括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所述下层织物包括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与下层经纱、下层纬纱在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织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单层部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型的双层部分(1)和沿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向外延伸过渡的单层部分(2),所述双层部分(1)和单层部分(2)为一次织制成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双层部分(1)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上层织物包括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所述下层织物包括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与下层经纱、下层纬纱在所述双层部分(1)的边缘织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单层部分(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部分(1)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单层部分(2)为方平组织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次织制成形手套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手套织物的规格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每个手指宽度与长宽、手掌宽度与长度;②原料选择、纱线设计:选择纱线,确定纱线线密度、纱线结构;③织物密度与紧度设计:确定手套织物的密度、紧度;④织物上机图的组织设计:根据手套织物双层部分和单层部分的结构,以及手套的规格和织物的密度,来计算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根据上机时每一部分纱线根数画出上机图;⑤上机织造:根据步骤④中的上机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士艳聂建斌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