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袋体及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6884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袋体及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袋体在使公侧嵌合部与母侧嵌合部整体嵌合时容易认识到它们已嵌合,而且在袋体内收容有液状或粉状内容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容物的漏出。嵌合件包括:一对带状的第一嵌合构件及第二嵌合构件。第一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一基材及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第一基材的公侧嵌合部。第二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二基材及母侧嵌合部,母侧嵌合部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第二基材,且与公侧嵌合部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母侧嵌合部,沿着母侧嵌合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高度变低的低位部,公侧嵌合部与母侧嵌合部在低位部也嵌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袋体及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食品、药品、杂货等各种领域中,带嵌合件的袋体受到广泛使用,该带嵌合件的袋体是在袋本体的开口部附近的内表面安装有开闭自如地封闭开口部的嵌合件。作为嵌合件,可列举如下所述,即:在一对带状基材各自的相向面,沿着这些基材的长边方向而分别设有彼此拆装自如地嵌合的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例如已知有下述嵌合件:第一嵌合部及第二嵌合部均具有平行的多个公爪部,将彼此的公爪部的头部插入相向的两个公爪部之间并彼此扣住来进行拆装(专利文献1)。此种带嵌合件的袋体中,通过使嵌合件的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嵌合,能够封闭袋体上形成的开口部。而且,通过分别抓住安装有嵌合件的袋本体的各个开口端,将它们朝远离的方向拉扯,以解除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的嵌合,从而能够将袋体再次拆封。在带嵌合件的袋体中,当通过嵌合件来封闭开口部时,一般而言,最初是在袋体的侧端侧使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局部嵌合。随后,在用手指捏住该嵌合部分的状态下,使手指沿着嵌合件滑动,从而使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连续地嵌合至相反侧的侧端为止。此时,在使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最初嵌合的部分,能够通过手指的触感来认识到它们已嵌合的情况。但是,在使手指滑动而连续嵌合时,难以通过手指的触感来认识到是否已顺利嵌合。因此,有时会成为袋体的开口部意外地局部敞开的状态。而且,还有时会因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的嵌合局部地不充分,而使得在袋体的内压变高时,因该内压造成嵌合被局部解除而使袋打开。作为易于通过手指的感觉来认识到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的嵌合的方<br>法,可考虑提高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的嵌合强度的方法。然而,嵌合强度越高,则越难使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嵌合,从而造成袋体的操作性下降。作为嵌合件,还已知有如下所述的嵌合件,即:在一对带状基材的各相向面,沿长边方向分别设有彼此拆装自如地嵌合的公侧嵌合部与母侧嵌合部,在所述公侧嵌合部,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切口部,从而该公侧嵌合部变得不连续(专利文献2)。若使用该嵌合件,则因公侧嵌合部变得不连续,因此当一边使手指滑动一边连续嵌合时,能够通过手指的感觉来认识到嵌合的进展。然而,在包括该嵌合件的带嵌合件的袋体中,当收容有液状或粉状的内容物时,存在内容物会通过公侧嵌合部的切口部而漏出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3-05506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201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合件以及包括该嵌合体的带嵌合件的袋体,所述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袋体在使公侧嵌合部与母侧嵌合部整体嵌合时容易认识到它们已嵌合,开闭容易,而且在袋体内收容有液状或粉状内容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容物的漏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结构。[1]一种嵌合件,包括一对带状的第一嵌合构件及第二嵌合构件,所述第一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一基材以及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公侧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二基材以及母侧嵌合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且与所述公侧嵌合部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所述母侧嵌合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高度变低的低位部,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在所述低位部也嵌合。[2]根据[1]所述的嵌合件,其中,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中的所述低位部以外的部分在配置于袋体的内容物侧的一侧的嵌合强度超过30N。[3]根据[1]或[2]所述的嵌合件,其中,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中的所述低位部在配置于袋体的内容物侧的一侧的嵌合强度超过10N。[4]一种带嵌合件的袋体,包括:袋本体,收容内容物;以及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件,被安装于所述袋本体的内表面。[5]一种带嵌合件的袋体,包括:袋本体,收容内容物;以及嵌合件,包含公侧嵌合部及母侧嵌合部,所述公侧嵌合部及母侧嵌合部分别呈带状地直接设置于所述袋本体的相向的内表面,彼此拆装自如地嵌合,且开闭自如地封闭所述袋本体中形成的开口部,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所述母侧嵌合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高度变低的低位部,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在所述低位部也嵌合。[6]一种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根据所述[5]所述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成形工序,通过膨胀成形而形成长条的筒状体,所述长条的筒状体在内表面分别沿着长度方向而呈带状地形成有所述公侧嵌合部及所述母侧嵌合部;以及按压工序,针对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所述母侧嵌合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进行按压,以使所述母侧嵌合部的高度局部变低,从而形成多个所述低位部。[专利技术的效果]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嵌合件,则能够在使公侧嵌合部与母侧嵌合部整体嵌合时容易认识到它们已嵌合,开闭容易,而且在袋体内收容有液状或粉状内容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容物的漏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带嵌合件的袋体,能够在使公侧嵌合部与母侧嵌合部整体嵌合时容易认识到它们已嵌合,开闭容易,而且在袋体内收容有液状或粉状内容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容物的漏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嵌合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嵌合件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嵌合件的B-B剖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嵌合件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3的嵌合件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图6(A)及图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嵌合件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一例的正面图。图8是图7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C-C剖面图。图9是表示将图7的带嵌合件的袋体拆封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0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另一例的开口部附近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环状模具(die)的一例的前端面的正面图。图1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的成形工序中形成的筒状体的一例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嵌合件的袋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熔断工序的概略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2:带嵌合件的袋体10、10A、68:嵌合件12:第一嵌合构件14:第二嵌合构件16:第一基材16a、20a:相向面16b、20b:第一侧端16c、20c:第二侧端16d、20d:外表面18、64:公侧嵌合部18a、64a:干部18b、64b:头部18c、18d:部分20:第二基材22、66:母侧嵌合部22a、66a:第一臂部22b、66b:第二臂部22c、66c:凹部24:低位部26:非低位部40、60:袋本体42:第一薄膜材44:第二薄膜材46:周缘部48:切断辅助线50:凹槽52、62:开口部60A:筒状体60B:薄膜材60a、60b:内表面100:环状模具110:袋本体成形部112:公侧嵌合部成形部114:母侧嵌合部成形部116:空气口200:按压装置210:第一辊210a:外周面220:第二辊230:凸条k、m:直线具体实施方式[嵌合件]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嵌合件的一例来详细说明。嵌合件10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一对带状的第一嵌合构件12及第二嵌合构件14。第一嵌合构件12包括带状的第一基材16以及在第一基材16上沿长边方向设置的公侧嵌合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带状的第一嵌合构件及第二嵌合构件,所述第一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一基材以及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公侧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二基材以及母侧嵌合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且与所述公侧嵌合部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所述母侧嵌合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高度变低的低位部,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在所述低位部也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9 JP 2015-137689;2016.06.13 JP 2016-117121.一种嵌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带状的第一嵌合构件及第二嵌合构件,所述第一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一基材以及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公侧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构件包括带状的第二基材以及母侧嵌合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且与所述公侧嵌合部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所述母侧嵌合部,沿着所述母侧嵌合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高度变低的低位部,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在所述低位部也嵌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中的所述低位部以外的部分在配置于袋体的内容物侧的一侧的嵌合强度超过30N。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侧嵌合部与所述母侧嵌合部中的所述低位部在配置于袋体的内容物侧的一侧的嵌合强度超过10N。4.一种带嵌合件的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袋本体,收容内容物;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池隆行大林昌幸
申请(专利权)人:CI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